The Beginning
意思是: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该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作于江州。
《大林寺桃花》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注释
1、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
《大林寺桃花》赏析
全诗前两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将山下与山中的景象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为山寺上的春光而惊异和欣喜的心情。诗中,诗人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全诗立意新颖,构思灵巧,启人神思。
《大林寺桃花》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大林寺桃花》的创作背景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授予秘书城教书郎后,再官至左拾遗,可以说春风得意。谁知道经官多少年的职业生涯,由于直劝,受到朝廷的拒绝,强烈的冒犯,被贬到江州司马。作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曾对琵琶女怀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山景无量感慨。这种曲折的感慨自然地融入了这首小诗的境界,使《大林诗桃花》基流诗带有逆余波的隐喻色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