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儿童教育

塞下曲四首其一李益翻译(塞下曲六首(其一的翻译)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1-23 03:01:50
The Beginning

  塞下曲四首其一翻译:西北部的军队士兵会整理戎装,打扮自己,早晚在黄河转弯的地方奔驰狩猎。在不绝的豪壮燕歌声中,边塞的鸿雁高飞,放牧的马儿叫着。春天快到了,地上的草开始转绿。《塞下曲四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益的组诗作品。该诗通过描写西北高原生机勃勃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地的热爱和自豪的情怀。

  《塞下曲四首》其一原文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塞下曲四首》其一注释

  1、蕃州:泛指西北地区。

  2、结束:装束,打扮。

  3、燕歌:泛指悲壮的燕地歌曲。

  《塞下曲四首》其一赏析

  诗中“蕃州”乃泛指西北边地(唐时另有蕃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县西,与黄河不属),“蕃州部落”则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军中将士过着十分艰苦,但又被磨炼得十分坚强骁勇。首句只夸他们“能结束”,即善于戎装打扮。

  作者通过对将士们英姿飒爽的外形描写,示意读者其善战已不言而喻,所以下句写“驰猎”,不复言“能”而读者自可神会了。

  军中驰猎,不比王公们佚游田乐,乃是一种常规的军事训练。健儿们乐此不疲,早晚都在操练,作好随时迎敌的准备。

“朝暮驰猎黄河曲”的行动,表现出健儿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精神和决胜信念,句中饱含作者对他们的赞美。

  这两句着重刻画人物和人物的精神风貌,后两句则展现人物活动的辽阔背景。西北高原的景色是这样壮丽:天高云淡,大雁群飞,歌声飘荡在广袤的原野上,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是一片生气蓬勃的气象。

  征人们唱的“燕歌”,有人说就是《燕歌行》的曲调。目送远去的飞雁,歌声里诚然有北国战士对家乡的深切怀念。然而,飞鸿望断而“燕歌未断”,这开怀放歌中,也未尝不包含歌唱者对边地的热爱和自豪情怀。如果说这一点在三句中表现尚不明显,那么读末句就毫无疑义了。

  “牧马群嘶边草绿”。在赞美西北边地景色的诗句中,“牧马群嘶”写高原之春,所以有油然生意。“绿”字下得绝佳。因三、四对结,上曰“塞鸿飞”,下对以“边草绿”,可见“绿”字是动词化了。

  它不尽然是一片绿油油的草色,而且写出了“离离原上草”由枯转荣的变化,暗示春天不知不觉又回到草原上。这与后来脍炙人口的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都以用“绿”字见胜。在江南,春回大地,是啼鸟唤来的。而塞北的春天,则由马群的欢嘶来迎接。

  “边草绿”与“牧马群嘶”连文,意味尤长;似乎由于马嘶,边草才绿得更为可爱。诗所表现的壮美豪情是十分可贵的。

  《塞下曲四首》其一创作背景

  《塞下曲四首》创作于唐朝中期至末期,诗人曾多次从军边塞出任幕僚,此诗正是写于这个时期。

  《塞下曲四首》其一作者介绍

  李益,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唐代诗人。出身甘肃李氏姑臧房,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

  初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后官至幽州营田副使、检校吏部员外郎,迁检校考功郎中,加御史中丞,为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

  李益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其作品有: 江南曲、从军北征等。

THE END

TAG:塞下曲  一李益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