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注意事项
1、按时打印准考证。
请考生在规定时间登录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平台(http://wsbm.sdzk.cn)自行打印准考证,时间为6月1日至10日,注意打印时间:1日-6日为每天9:00-20:00;7日-10日为每天7:00-20:00。
提醒广大考生:可以多打印几份准考证备用,同时考生在到达考点时发现丢失准考证也不必慌张,可以向考点求助。
2、防疫须知
(1)考生要加强防疫知识学习,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外出活动,避免人员聚集。
(2)按时开展个人健康监测。请考生于考前14天起,每天自行测量、记录体温并进行健康状况监测,考生在打印准考证的同时,需打印《山东省2022年夏季高考考生健康管理信息采集表》并如实填写,在6月7日第一场考试进入考点时,将《山东省2022年夏季高考考生健康管理信息采集表》交考点工作人员。
(3)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所有考生须在首场考试进入考点时上交考前48小时内(出结果时间在6月5日8:00后)和24小时内(出结果时间在6月6日8:00后)两次核酸检测阴性纸质证明方可参加考试(如有变化,按最新疫情防控要求执行)。请在规定时间内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外地返回考生还须执行我省和属地疫情防控要求。
(4)所有考生须于6月7日至10日每日进行核酸检测。
(5)自觉接受体温测量。考试当天,进入考点时须接受体温测量,如体温≥37.3℃将进行复测;如复测后仍≥37.3℃,须按照考点应急处置程序参加考试,请考生配合考点工作人员的安排。
(6)切实做好个人防护。考生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进入考点、考场,但不得因为佩戴口罩影响身份识别。请按照考点工作人员指挥,有序排队入场,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低风险地区的考生进入考场就座后,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佩戴口罩,鼓励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中高风险地区、备用隔离考场和特殊考点的考生,要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3、考试须知
(1)自觉服从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管理,维护考试工作秩序。所有送考、陪考的人员和车辆不能进入考点。为了大家的自身健康和生命安全,建议送考家长不在考点门前逗留、聚集。
(2)6月6日下午考生可前往考点熟悉情况,具体按各区县和各考点要求执行。
(3)考生入场须凭准考证、身份证(原件),我省教育考试规定“手机禁止带入封闭区以内”,所以不能通过查看手机内电子身份证核验考生身份,电子身份证不作为考试入场有效证件使用。身份证丢失的要在考前到公安部门补办临时身份证或者开具带有二代身份证相片的户籍证明。
(4)根据夏季高考管理规定,考试开始15分钟后,不允许迟到考生进入考点。考生入场须进行两次安检,并接受人脸识别、体温监测等,请考生牢记考试时间,合理规划安排,预留充足的入场时间(建议至少提前45分钟到达考点),以免耽误考试。不同考试科目可能编排的考场不同,请考生一定注意。
(5)手机、手表严禁带入考场。请考生注意除考试规定文具(如黑色签字笔、铅笔、尺子、橡皮等)及相关证件材料外,考生不要携带手机等各类无线通讯工具、手表、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发送接收设备、书包、学习资料、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进入封闭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考试过程中考生如携带手机等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无论使用与否,均将认定为考试作弊。
(6)考试时间由考点按照北京时间统一发出信号,考场内钟表时间仅供参考,考试时间以考点统一信号为准。
(7)试卷上交。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立即停止作答并停笔(拖答按违纪处理),并按草稿纸、试卷、答题卡自下而上的顺序排放好,坐在座位上,等候监考员查收。无误后,根据监考员指令依次离开考场。
(8)遵守考试纪律。
考生应自觉遵守考生守则,严格遵守考试纪律,考前请认真阅读和了解《考试规则》,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自觉遵守考试纪律,诚信考试,要清醒地认识到考试违规行为所产生的严重影响和危害,自觉抵制考试违纪作弊行为,做到诚信应考。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33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修正案九)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均对考试违纪作弊行为有严厉的处罚规定,在高考中组织考试作弊等情形,将认定为“情节严重”,会受到刑法的严惩。在高考中作弊,会被取消高考所有科目的考试成绩,还将受到停止高考报名资格、记入高考诚信档案、纳入失信范围等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将触犯刑法,受到拘役、管制、有期徒刑等刑罚处罚。无视规则、僭越法纪者必将严惩。高考有最严密的作弊防范措施:高考考场全覆盖、全时段监控并录像,监控视频和后期的录像回放都将作为认定考试违规的依据。试题、答题卡、草稿纸等均属于涉考材料,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拍照传出或带离考场。切莫心存侥幸,一步做错,抱憾终生。
(9)谨防上当受骗。对于考试,社会上总有不法分子、作弊团伙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进行诈骗犯罪活动,散布提供“助考”、提前取得“试题”等虚假信息,骗取考生钱财。请考生务必提高警惕,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更不要参与“助考”违法犯罪活动,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