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预防接种门诊打过疫苗后,通常会被要求观察半小时后再离开,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且大多数在半小时内发生,故这样做能够最迅速找到工作人员及时处理这些不良反应,从而最大程度上地保障接种者安全。
大家对于疫苗不良反应的认识,容易陷入两个极端:
其一,只因自己没有遇到过,就认为疫苗接种是不会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接种后观察半小时也只是走形式而已;
其二,曾见过或听说过疫苗接种后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从此每次接种疫苗都紧张、担忧、焦虑,甚至出现抵制接种疫苗的过激行为。
显然,以上两种认识都是不合理的。如何才能科学、客观地看待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今天,就来为大家科普: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让大家可以有个心理准备。
1、一般反应
所谓「一般反应」,是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一般反应的特点是:由疫苗固有特征引起、是「一过性」(即出现后可自行恢复)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一般反应主要有:接种部位的红、肿、热、痛,以及发热、乏力等。
2、异常反应
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从本质上来讲,疫苗也是一种药品,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正常接种疫苗导致难以预料的药品不良反应就是「异常反应」。
通常异常反应要比一般反应严重,比如: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急性过敏反应,以及肝功能损伤、肾毒性、心肌损伤等等。注: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合称为「疫苗不良反应」(疫苗接种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疫苗不良反应,前者还包括其他情况),两者都是与疫苗本身固有特性有关,或与不同个体有关的不良反应,疫苗质量、接种流程并无问题。
3、疫苗质量事故
疫苗质量事故是指由于疫苗在生产过程中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的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虽然疫苗的生存过程有着严格的流程质控,进入市场也有相应的监管、抽检,但仍存在部分疫苗治疗不合格的可能性。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事件被列为疫苗质量事故。一旦发生,将由疫苗生产企业对造成的损害进行弥补、赔付。
4、实施差错事故
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的,称为「实施差错事故」。这个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就意味着是该预防接种单位工作人员的失职了,后续也必将追究其责任。注:疫苗质量事故和实施差错事故都属于「事故」,属于人为错误所引起的、也是最不应该发生的不良反应。
5、偶合症或偶合反应
受种者在疫苗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这种情况被称为偶合症或偶合反应。也就是说,偶合症与疫苗本身、接种过程都无关,纯属碰巧在同一时间发生而已。这种情况下,疫苗就容易成为非常冤的那个「背锅侠」。注:为了您的身体安全,如果您正患有其它疾病或近期有任何不适症状,请在接种疫苗前详细告知工作人员。
6、心因性反应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群体性反应,属于过度紧张、恐惧、焦虑诱发的精神问题。千万不要因为这个不良反应只是心理因素引发的就轻视其危害,否则可能从个体反应引发群体性反应。2005 年,甲肝减毒活疫苗曾引起了一起严重的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当时约有 300 余人发病(常见症状包括胸闷、头晕、头痛、乏力、肢体麻木等)住院,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嘛。
7、原因不明反应
在疫苗接种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时,国家政府会组织专人成立调查组,若经认真调查、分析,发生原因仍不能明确,则此类不良反应被称为「原因不明反应」。
最后,需要强调一点:
虽然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上述诸多不良反应,有些看着还很可怕;但是,严重程度能够真正达到对受种者有较大影响的那些不良反应都是非常少见的,而且即使发生,大多也能被妥善处理。无论如何,疫苗接种都是利大于弊的,希望大家切勿「因噎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