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综合百科

罗非鱼百科 罗非鱼的其他名称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4-24 02:33:49
The Beginning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原指以莫桑比克为模式产地的口孵非鲫属鱼类物种:莫桑比克口孵非鲫,现为慈鲷科非鲫属及口孵非鲫属等属数种鱼类的共同俗称。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目录

1.生活习性

2.形态特征

3.分布范围

4.繁殖习性

5.营养价值

生活习性

罗非鱼具有食性杂、耐低氧、不耐低高温,繁殖强等特点:

罗非鱼食性广泛,大多为植物性为主的杂食性,甚贪食,摄食量大;生长迅速,尤以幼鱼期生长更快。

罗非鱼生长与温度有密切关系,生长温度16~38℃,适温22~35℃。是一种广盐性鱼类,海淡水中皆可生存;耐低氧,一般栖息于水的下层,但随水温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

形态特征

莫桑比克罗非鱼体型与鲫鱼相似。体色在非繁殖季节为灰黑色,繁殖季节体色变深,尾鳍、背鳍边缘呈红色。雌鱼淡灰色。喜高温,生存的水温范围为14~38℃,最适水温为24~35℃。淡水、海水中均能生活。耐低氧能力强,水中溶氧每升在2毫克仍能正常生长,窒息点为0.07~0.23毫克。尼罗罗非鱼体形似鲫鱼,体色黄棕色,腹部白色,体侧有黑色纵带条纹9条,尾鳍有8条以上黑色垂直条纹。

繁殖期间,雄鱼纵条纹消失,体色呈暗红色,头、背部及咽喉呈鲜红色。雌鱼体色稍红一些。生活习性与莫桑比克罗非鱼相近。耐低温能力略高于莫桑比克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体型和体色与尼罗罗非鱼相似,不同的是尾鳍无明显的纵条纹。在池塘里体色呈蓝色,也称蓝罗非鱼。耐低温能力高于尼罗罗非鱼。稳定在10℃的水温中,还能正常生活和摄食。9℃为致死温度。性情好斗。红色罗非鱼体型与尼罗罗非鱼相似。背高体厚,体色呈淡黄褐色。胸鳍和腹鳍、呈桔红色,背鳍臀鳍及尾鳍呈黄褐色的斑点。耐低温能力与莫桑比克罗非鱼相近。

分布范围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形似本地鲫鱼,最早从新加坡引进到中国台湾省。目前中国养殖的主要有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

繁殖习性

性成熟早,繁殖率强,产卵周期短,繁殖条件要求低、能在小面积水体内自然繁殖。性成熟年龄有种类和地区的差异。莫桑比克罗非鱼饲养3个月即达性成熟,尼罗罗非鱼需要6个月,奥利亚罗非鱼需9个月。温度低,性成熟时间推迟。水温达20℃以上时,雄鱼即开始挖穴做窝,守卫在窝的附近等候雌鱼。如果雌鱼已成熟,便进入窝内。待雌鱼在窝内产卵,并将卵含入口中时,雄鱼才开始排精。雌鱼将卵和精液同时含入口中,重复多次,大约经过15~20分钟左右,产卵才算完成。受精卵在雌鱼口中孵化,水温28~29℃时,鱼苗孵出时间约100小时左右。刚出膜的鱼苗,游泳能力很弱,母鱼仍含入口中保护,待幼鱼卵黄囊完全吸收,口已张口,即由体内营养转为体外营养时,才离开母体,独立生活。产卵2~6次。产卵次数受水温和饲养条件的影响。两次产卵间隔的时间为15~30天。产卵量与雌鱼个体大小及种类有关。一般体长18~23厘米的尼罗罗非鱼产卵1137~1647粒;同体长的莫桑比克罗非鱼产卵量可达2000粒以上;奥利亚罗非鱼的产卵量近似于尼罗罗非鱼。

在成鱼饲养过程中,大量繁殖的幼苗会争夺食料,影响成鱼的生长,同时影响商品鱼规格。因此生产全雄性罗非鱼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营养价值

罗非鱼的肉味鲜美,肉质细嫩,无论是红烧还是清烹,味道俱佳。尼罗罗非鱼经测定,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质20.5克,脂肪6.93克,热量148千卡,钙70毫克,钠50毫克,磷37毫克,铁1毫克,维生素B1 0.1毫克,维生素B2 0.12毫克。罗非鱼已成为世界性的主要养殖鱼类。

罗非鱼的肉味鲜美,肉质细嫩,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蛋白质,在日本,称这种鱼为不需要蛋白质的蛋白源。

罗非鱼一般人群都可食用。老少皆宜,每次100克左右。罗非鱼味道鲜美,肉质细嫩,骨刺少,没有肌间小刺,无论是红烧还是清蒸,味道俱佳。此外,也可做全鱼、鱼片、鱼丸,可蒸、煮、炸、烤、做汤或微波烹饪。

THE END

TAG:罗非鱼  百科  标签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