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eginning
1956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创办野生动物饲养业的指示精神,我国由苏联引入水貂、银狐和北极狐,正式开始饲养。并在吉林省建立了特产研究所(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1958年该所也开始饲养水貂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1962年,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国养兽场进行了适当的充实和调整,在饲养野生动物的种类上重点发展水貂。据1965年统计,全国种貂数约6000只,到l970年种貂数增加到20多万只,到1978年种貂数增加到30多万只,尤其是党的三中全会后,又出现了许多养貂专业户和专业村,使我国水貂饲养业有了很大发展。水貂的饲养除西藏外已遍及全国,山东、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占、河北、天津以及河南等地的饲养量占全国饲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据统计,
1981年全国已饲养种貂80万只,取皮170多万张,销往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瑞士瑞典、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此外,我国在水貂杂交育种、彩貂培育、代用饲料、控光繁殖、笼舍改进、疾病防治、疫苗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粜,为水貂饲养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国1950年从苏联引入银狐和北极狐,50年代后期发展较快,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年饲养种狐1500只左右。但到60年代,由于世界上流行短毛裘皮服装,我国的养狐业受到冲击,
80年代世界上又流行长毛裘皮服装,我国只好重新进口种兽。1989年秋由于国际毛皮市场衰落及国内市场疲软,使养狐业大幅度滑坡,
1992年秋才出现了转机。1995年以后狐皮价格持续坚挺,刺激了国内养狐业的发展,1997年狐皮产量达40万张左右,创历史最高记录。山东、黑龙江、辽宁、河南、江苏、河北、新疆、宁夏、内蒙占等地相继出现了一些大型养狐场和中外合资养殖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