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eginning
鲳鱼是一种我们好多朋友熟悉的鱼类,它不但有观赏价值,而且主要是有食用价值,鲳鱼不但肉质鲜美,而且还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疗功效,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鲳鱼品种有哪些及各类鲳鱼图片。一、银鲳
银鲳别称镜鱼、平鱼等,体形侧偏,呈卵圆形,银灰色,头小,吻圆,头胸相连明显,口、眼都很小,两颌各有一行细牙,食道侧囊内具有乳头状突起,嘴舌不能伸缩。头后侧感觉管从不延长,呈尖形。背鳍与臀鳍同形,稍长,呈镰状,成鱼腹鳍消失,鳍刺很短,尾鳍叉形,下叶长于上叶。体披细小的园鳞,颜色银白。为近海暖温性中下层鱼类,平时分散栖息于潮流缓慢,水深5米~110米的水域,早晨及黄昏时在水中上层活动,不甚活跃。喜欢在阴影处成群,小潮时鱼群更为集中,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
二、金鲳
金鲳学名卵形鲳鲹,地方名称黄腊鲳、金鲳等,鱼体侧扁,卵圆形,臀鳍与第二背鳍略相等,都显著比腹部为长。头侧扁,尾柄细,体披小圆鳞,不易剥落。鱼肉为白色,细嫩,鲜美可口,为南方沿海名贵海产经济鱼类之一。金鲳是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栖息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区中,体型较大,一般不结成大群,春夏季由外海游向近海,冬季又游到外海深水区,大的个体有5公斤~10公斤。金鲳肉细嫩,味鲜美,为名贵的食用鱼类,唯产量不大,所以可作为海水养殖的对象。
三、红鲳
红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别名也叫淡水白鲳,成体有着黑色的背鳍和闪耀着桔红色金属光泽的腹鳍,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幼鱼阶段还可作观赏鱼。淡水鲳于1982年被引入中国台湾,之后人工繁殖成功,开始在淡水鱼塘推广养殖。1985年从台湾经香港引入广东试养,1987年获得人工繁殖成功,以后逐渐推广全国,成为年产量最高的名特品种之一。
四、花鲳
花鲳学名巴西真鲳,体延长或体甚高而侧扁,口中大,口裂斜,上颌骨后端达眼中部下方。前鳃盖骨边缘具小棘,背鳍和臀鳍基部被以鳞片,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5~9鳍棘,鳍棘柔软,最末鳍棘长度等于相接鳍条。臀鳍3鳍棘,尾鳍凹形或叉形。原产于西南大西洋区,从巴西至阿根廷火地岛海域,栖息深度22~133米。
五、刀鲳
刀鲳别称眼眶鱼、皮刀鱼等,属肉食性鱼类,喜欢追逐发光的猎物,主要栖息于较深的水域,有时会游到沿岸水域觅食,甚至发现于河口区。体近似三角形,甚侧扁。背缘浅弧形隆起,腹缘深弧形隆起,锐薄如刀。口小前位,几乎呈垂直状。体被细小鳞,不易察觉。侧线不完全,分两支。背鳍基底长于背鳍,大部鳍条埋于皮下,仅末端外露。腹鳍条细长。尾鳍叉状。体背深蓝色,腹部银白且有淡黄色。侧线上下有2~4列蓝绿小斑,比银鲳鱼肚子大。市场上常有不法商家用其冒充银鲳鱼售卖,但其营养价值远不及银鲳。
六、乌鲳
乌鲳俗名黑鲳、铁板鲳、乌鳞鲳等,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至朝鲜、日本以及中国沿海等,属于热带及亚热带中上层鱼类,一般生活于水色澄清的海区。体呈卵圆形,高而侧扁,体长可达40厘米以上。背、腹缘甚凸出、头小,吻短,口小,两颌牙细尖,鳃耙粗短。体被小圆鳞,呈黑褐色。侧线明显稍成弧形,尾柄处的侧线鳞较大,形成一隆起脊。
七、灰鲳
灰鲳为近海暖温性鱼类,分布于我国沿海和日本、东南亚等地,生长迅速,肉质肥厚,口味鲜美,为上等的食用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体呈菱形,背鳍和臀鳍显著延长,尾鳍分叉,下叶延长,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皆具银灰色光泽。灰鲳为近海洄游性中上层鱼类,平时分散栖息于潮流缓慢的海区,冬季在黄海南部和东海弧形海沟内越冬,栖息水深不超过130米,喜在阴影中群集。成鱼主食水母、底栖动物和小鱼,幼鱼主食小鱼、箭虫、桡足类等。
八、刺鲳
刺鲳俗名肉鱼、瓜核、肉鲫、南鲳、玉昌、海仓等,生活于亚热带海域,幼鱼栖息于表水层,常躲藏于水母触须中以寻求保护,成鱼则为底栖性鱼。肉食性,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产浮性卵。体呈长卵圆形,侧扁,头小,吻短,体被薄圆鳞,易脱落,背部青灰色,腹部色较浅,鳃盖后上角有一黑斑,尾鳍深叉形。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鲳鱼品种有哪些及各类鲳鱼图片,可以看出,鲳鱼的品种也比较多,在平时食用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正确的食用方法,它对我们身体也有很好的调理功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