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法律常识

勤工俭学是否建立了劳动关系 勤工俭学是否建立了劳动关系管理体制

来源: 更新时间:2024-04-13 00:00:39
The Beginning

一、勤工俭学是否建立了劳动关系?

勤工俭学”通常无法建立劳动关系。

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此即,依据现行劳动法律法规,无论是在校中专生、大学生、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生,在通常情况下,囿于其全日制在校生的身份,难以成为法律意义上适格的“劳动者”,其在“勤工俭学”过程中与用工单位间并无法建立劳动关系,二者间仅形成劳务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主体

指参加劳动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关系主体的劳动者,外国人、无国籍人要成为我国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符合我国《劳动法》关于劳动能力的规定。作为劳动关系主体的用人单位,主要指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2、客体

指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和行为。物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可以为人类所控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质实体;行为,主要指劳动行为和劳动管理行为。

3、内容

指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劳动权利和承担的劳动义务。

三、劳务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有哪些?

(一)适用法律不同

劳务关系由民法进行规范和调整。劳动关系是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其发生的纠纷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在劳动过程中的纠纷。另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劳务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其纠纷是平等主体之间在履行合同中所产生的纠纷,应适用《民法典》进行规范和调整。建立劳务关系时,当事人可以双方协商确定是否需签订书面劳务合同,法律对此不加干涉。

(二)主体资格不同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具有特定性的,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劳动者必须是符合劳动年龄条件,具有劳动权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用人单位是指符合法定条件的用人单位,是指与劳动者建立起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或民办非企业;而劳务关系的主体可以是两个自然人或者自然人与单位之间,类型较多,可能是法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自然人之间的关系,还可能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关系。此外,法律法规对劳务提供者主体资格的要求,不如对劳动关系主体要求的那么严格。

综合上面所说的,劳动关系是需要由用人单位和员工进行建立,但如果员工是属于勤工俭学的在校学生,那么一般是不会视为成立劳动关系,而是会以劳务关系来进行认定,所以,在处理的时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这样才能保障到自己的权益。

THE END

TAG:勤工俭学  劳动关系  勤工助学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