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常见疾病

春天容易得什么病 春天最容易得什么病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9-16 04:16:43
The Beginning

很多人一到春天就容易患有以下疾病,尤其是这些传染类的疾病,更是反反复复易得,那么在春天,都有哪些容易患上的疾病呢?

10种传染类疾病

1、流行性腮腺炎

以春季为发病高峰。发热(有时可不明显),腮腺部肿痛,一般先见于一侧,大多在1—2天后对侧也肿大,部分患儿仅有颌下腺肿而无肋腺肿者。多数一周内可痊愈,而且获得终身免疫。

预防

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免疫效果好。

治疗

无并发症的无需就医,只需在家中隔离护理,到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若发现高热不退、呕吐频繁、头痛、精神痿糜、嗜睡,要警惕并发脑膜脑炎,需及时送医院诊治。

居家护理

1.宜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

2.不要吃酸性食物,因为酸性食物可加重疼痛。

3.用冷毛巾挤干水后轻轻地贴在肿胀的部位袋,可减轻疼痛和肿胀。


2、流行性感冒

从感染病毒到发生症状,潜伏期数小时到2天。绝大多数患者发病突然,先是出现发冷、寒颤等症状,随后发烧,体温升高至摄氏39℃以上,持续3-5天,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疲倦、咽干、咽痛、咳嗽、咳痰、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疾病症状。

预防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3.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5.流感患者应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6.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7.每年按时接种流感疫苗。

治疗

在治疗上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例如初起流鼻涕、打喷嚏症状较重时,可以吃些治感冒的药;咳嗽、咳痰等症状较重时,可选用祛痰和止咳药物;出现高烧,可吃些退热药。

家居护理:

1.注意多补充水分、多休息;饮食注意营养均衡、易消化,发病前期以清淡为主,通常可在一周内痊愈。

2.若发现患者高热持续不退或热退后体温又上升,同时出现咳嗽、喘息、面色发白或青紫时,有并发喉炎、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可能,要立即就医。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6岁以下患病率尤高。流脑季节性明显,3—4月是发病高潮。潜伏期多为2-3天,最长可达1周。其特点是起病急,突然发热,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瘀点及抽搐、颈部僵硬等异常症状。

严重的可在数天内死亡,或留下脑性瘫痪、脑积水等后遗症。3岁以下婴幼儿除发热、呕吐以外,常常拒食,并伴有腹泻、睡眠不安、尖声喊叫,容易误认为是消化不良或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

脑膜炎双球菌对磺胺类与青霉素类抗生素相当敏感。经过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可在1周后逐渐痊愈。

居家护理

1.饮食宜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尤其是服用磺胺药物的宝宝要多饮水。

2.保证房内空气新鲜。


4、百日咳

多见于5岁以下的小儿,传染性极强,而且时间长。发病期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后伴有深长的鸡鸣呼吸声(又称为鸡鸣尾声)或伴有呕吐。病愈后可获终身免疫。

治疗

在初咳期可用抗生素治疗,减轻症状,但在痉咳期则抗生素并不能缩短痉咳的病程。

居家护理:

1.居室要安静,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避免受凉。

2.少吃多餐,选择易于消化吸收。

3.衣服被子要常洗常换,必要时用紫外线消毒空气。

4.不要随便服用止咳药,不祛痰而强行止咳是很危险的。


5、猩红热

高发于冬末春初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此病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而以2-10岁幼儿为最高。

1.轻型:发热不高,有咽炎,出疹期短,皮疹少而稀,往往未引起注意而自愈,常在出现皮疹脱屑或并发肾炎后才知道患了猩红热;

2.中毒型:病势发展迅速,突然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常有惊厥、昏迷、呕吐、烦躁不安,有时可迅速出现休克。皮疹很快遍及全身,且常有出血点。

3.脓毒型:较中毒型症状更重,患儿有高热、烦躁不安,咽峡炎加重等症状,但此类患儿现已极少见。

治疗

一般卧床休息,提供充分的营养和水分,症状严重的可输液,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良药。

居家护理:

1.居室应注意阳光充足和空气新鲜,保持安静。

2.生病的宝宝最好卧床休息,进食流质软食,多喝水。

3.注意口腔卫生,每次饭后漱口。

4.出疹期间,要加强皮肤护理,如剪指甲以防抓破皮肤,若宝宝因皮疹常感瘙痒,可涂抹药水以止痒。

6、小儿急疹

又称婴儿玫瑰疹经呼吸道感染,但传染性不强,多见6-18个月的婴幼儿,以春秋季为发病高峰。被传染以后4-8天,小儿突然高热,几小时内可达39-40℃,经3-5天忽然下降。幼儿急疹的特点是一开始退热时即出现皮疹亦,皮疹为玫瑰色丘疹样,大多稀疏分明,先见于躯干,渐渐布及全身,手足,脸部较少,皮疹在24小时内出齐,1-2天内完全退尽,不留色素,不脱屑。

治疗

高热时可以给解热剂,若高热持续不退,患儿头部可用冷湿敷,并用退热剂。

居家护理:

1.高热对发疹是必需的,因此不建议退热过低,应多喝水,多休息;

2.断奶宝宝患病期间的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7、风疹

多因与患儿直接接触传染所致。患儿被传染后,隔10-21天才发病,开始有咳嗽、流鼻涕、发热等症状,体温一般在38-39℃之间,在发热的当天或第二天出现疹子。疹色往往在1天内,从面部开始很快布满全身,四肢较少。一般待疹子出齐就退热。疹子没有明显脱屑,也不留色素沉着,通常体温不高,患儿精神较好。风疹发病较轻,全病程2-3天。得过风疹可持久免疫。

治疗

无需特殊治疗,在体温较高时需要卧床休息及多喝水。少数患者可并发中耳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关节炎或心肌炎、脑炎及肝炎等,需及时送医。

居家护理:

1.可根据宝宝的精神状态喂奶,如果以往喝牛奶的要多加点水,调得稀一点,吃饭的婴幼儿可吃稀饭或半流质饮食。

2.如咽痛,可用温热盐水漱口,发高热而伴有头痛者可服解热剂。


8、麻疹

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后经10-12天发病。典型症状是在3-5天内发热至38-39℃,怕光、流泪、流鼻涕、咳嗽等,与患感冒相似;经3-4天,鼻炎、咳嗽加重,眼结膜充血,同时在口腔颊粘膜上有白色斑点,大小不等,称为麻疹粘膜斑,后按顺序发出疹子,一般先从耳后、前额、发际部开始,逐渐波及脸部。如果疹子顺利出齐后即开始消退,疹退处见麦麸状的细微脱屑,体温也随着下降,恢复正常。疹退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1-2周后完全消失。一旦麻疹治愈,可获终身免疫。

治疗

无并发症的麻疹患儿不必住院治疗,但因患儿在出疹的5天内传染力很强,必须严格隔离。若患儿高烧不退,咳嗽加重,呼吸急促,有可能并发了肺炎,如果在出疹过程中患儿声音嘶哑,喝水即呛咳,这是并发喉炎的前兆,这些并发症都要及时就医。

居家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给患儿保暖。

2.在发热出疹期间,多喝水,这样可以使皮疹易于发透,又利于体内毒素的清除。

3.给予易消化又营养丰富的食物,特别要注意维生素A的补充。

4.发热有助于皮疹透发,所以出疹期高热不退可用小量的退热药,但体温不要降得太低,维持在38℃左右。

5.在恢复期除少吃油腻的食品外,无需忌口,每天可用温开水将毛巾浸湿擦净鼻和眼睛。


9、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治疗

1.一般治疗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5)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6)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2.合并治疗

(1)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3)有颅内压增高者给予相应处理。

(4)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5)维持血压稳定。

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3.抗病毒药物

因为抗病毒药一般在发病24小时到48小时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们确诊手足口病的时候,都已经过了最有效的治疗阶段,现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药物。

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10、急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睛”,是由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春天细菌、病毒易滋生,若不注意用不洁净的手触摸眼睛后,极易患上此种疾病,患者会有:眼部异物感、烧灼感、发痒和流泪等症状。

治疗

发现患者眼睛变红是需立即上医院。当一只眼发病而另一眼尚未感染时,用药时应偏向病眼侧,睡觉时也应如此,以防患侧分泌物流入健侧,并且不宜遮挡病眼,以致分泌物不能排出,加重病情。滴眼药时,让孩子仰卧,轻轻翻开下眼睑,在内侧滴一滴药水,再轻轻压住眼角内侧不让药水流入喉咙。家中对患者用的毛巾等物品可用沸水煮15~20分钟进行消毒。

6种过敏类疾病

1、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眼痒,几乎所有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均可出现,其中春季角结膜炎通常表现最为明显。其他症状有流泪、灼热感、畏光及分泌物增加等。

治疗

可口服抗过敏药物,并以保持眼部卫生为主。结膜充血明显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滴血管收缩剂,并发角膜炎时可加用皮质激素眼药,如果过敏原是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菌,需要采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治疗。

居家护理

1.切勿用热水清洗和反复揉搓眼部。

2.还要减少日晒,少接触花丛。


2、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多发生在春季。

治疗

病程有自限性,一般去除病因后,处理得当,1~2周可痊愈。可口服复合维生素B并采用3%硼酸溶液湿敷,伴有明显痒痛者可用1%氢化考地松软膏及新霉素软膏。

居家护理

1.发病时,不要吃刺激性过强的食物,如生葱、辣椒、生蒜等。

2.限制多脂多糖饮食,忌饮酒,多食蔬菜和水果。


3、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多在婴幼儿期发病,如果忽视治疗,可以伴随终身。大部分哮喘患者都存在过敏现象或者有过敏性鼻炎,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者发病前兆会有打喷嚏、流鼻涕、鼻痒、眼痒、流泪等症状。

治疗

哮喘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各种短效型支气管扩张剂,迅速控制病情。缓解期可给予免疫增强剂。

偏方1

原料:五味子250克,红皮鸡蛋10个。

制用法:将五味子入瓦器内,加水煮沸30分钟,待药汁凉透,放入红皮鸡蛋10个,置阴凉处浸泡7天,每日早晨取鸡蛋1个,

适应症:过敏性哮喘

偏方2

原料:灵芝、苏叶各10克,茯苓、冰糖各15克,半夏8克,厚朴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过敏性哮喘

居家护理

1.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2.远离过敏原,尽量减少哮喘的发作。

4、过敏性咳嗽

过敏性咳嗽主要为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一个月,常伴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表现,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往往有个人或家族过敏症。

治疗

应及早诊断并积极进行治疗。通常以吸入糖皮质激素进行抗炎治疗为主,若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应停止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同时应注意避免过敏原的接触。


5、鼻炎

春天很多人年老体弱者,很容易患上鼻炎,一般症状表现为鼻塞、多鼻涕、嗅觉下降、头痛、食欲不振、易疲劳。

治疗

找出全身和局部病因,及时治疗全身性慢性疾病、鼻窦炎、临近感染病灶和鼻中隔偏曲等。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局部鼻内用糖皮质激素是慢性鼻炎首选用药,具有良好抗炎作用;鼻内分泌物较多或较黏稠者,可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以清除鼻内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

6、花粉过敏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此时是人们最易患花粉过敏症的季节,春季出游时,要防备花粉过敏。其临床症状如打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眼、耳、上腭痒,可伴有呼吸困难或荨麻疹、湿疹。

治疗

在初春、夏末等时候,花粉还未‘肆虐’的时候,有过往病史者可以提前一到两周,就开始服用抗过敏药物。

3种普通疾病

1、上火

春天虽然气候适宜,但风多雨少,人体内的水份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不能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出现咽喉干燥疼痛、嘴唇干裂、大便干燥等“上火”症状。

治疗

以饮食和中药治疗为主,多吃一些清热解毒,利湿下火的食物,如:菊花、黄瓜、板蓝根、番茄、竹笋、绿豆、豆腐、芹菜、苦瓜、冬瓜、西瓜、薏仁等。

预防

1.首先要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

2.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

3.多饮水,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

4.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牛黄上清丸、三黄片、青果丸等清火药物。


2、春困

气候日渐转暖,人会感到困倦、疲乏、头昏欲睡,就是春困,是因为季节交换给人们带来的生理变化的一种客观反应。其中也含有一些病理因素,比如缺内源氧,一些“春困”是疾病的表现。

治疗

建议早睡早起,进行合理适量的运动,从瘦肉、鸡肉和低脂奶制品中摄取的蛋白,有助于提高人的精力,不容易觉得易困。


3、抑郁、失眠

春天是各类精神疾病的多发期,由于气 压低,容易引起人脑分泌的激素紊乱,加上天气多变,也常常使正常人的情绪波动较快。

治疗

当发现自己情绪低落时,应注意转移不良情绪,郁闷时不妨听听音乐或参加体育活动。可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如果这样都排解不了不良情绪,可以找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心理疏导。

4种其他疾病

1、脑梗塞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塞的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尤其春季天气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大,因此脑梗塞又进入高发时期,其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障碍、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预防

1.首先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等;

2.其次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饮食注意低盐、低脂、低糖、注意规律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应参加一些适合自己的健身运动;

3.当季节交替时,由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多半不适应气候的变化而容易患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时高,所以要特别小心。


2、骨关节病

冬春交替时气温变化大、早晚温差也比较大,因此一定要防范骨关节疾病。

预防

1.在日常生活种药做好防寒保暖;

2.做自我保健按摩,以驱散风寒、缓解疼痛。同时也应加强户外锻炼;

3.在饮食方面,也可以多摄取一些含大量维生素食物,以减缓骨质疏松,增强体质,减少骨关节疼痛的发生。

3、肠胃道疾病

天气变暖和了,外出的机会增多,在外就餐或者在外活动时用脏手拿东西吃,都容易感染病菌,患胃肠道疾病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预防

1.饮食一定要有规律,规律的饮食,有利于主管消化道蠕动和分泌的植物神经系统有规律的活动;

2.一日三餐,饭吃八分饱,少吃零食,切不可暴饮暴食。

3.不要贪杯,烈性酒最好不喝,啤酒、果酒和低度白酒也不可多饮,而且每天不能超过一次。

4.不要随意采摘野菜、野果来吃,吃一些春季的野菜时,要注意先弄清食用方法,避免食物中毒。

4、佝偻病

在冬、春季紫外线不足,又因初春寒冷户外活动较少,易发生佝偻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喜哭闹、烦躁、晚上睡眠不安,易惊醒,常有'夜啼',出汗多等现象,尤其在刚入睡时,常常汗湿枕头。

治疗

应在小儿有早期症状时进行治疗。佝偻病治疗是较为复杂的,如果怀疑宝宝有佝偻病症状,必须就医,请医生根据小孩病情轻、重,病程长短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给予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和钙剂。

THE END

TAG:春天容易得什么病解析春天最易遭遇的23种疾病!  疾病预防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