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苏州社区品质提升专项规划 苏州市品格提升工程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9-13 22:26:17
The Beginning

  #01优化社区住房格局,塑造舒适的住区环境

  保障适宜的住房面积

  根据 《苏州市“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预测到2025年苏州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将达到46 平方米。

  规划建议城镇已建成区重建、改建的住宅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宜低于40平方米, 新建地区的住宅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宜低于46平方米。

  提供多样化的住房供给

  增加中小套型住房供给,形成稳定合理的住房套型结构。

  部分供需矛盾突出的社区以及轨道交通站点周边1000米区域的商品住房用地内的中小套型住房供应比例应进一步提高。

  #02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营造活力的生活氛围

  建立高效复合的服务体系

  重点关注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近距离步行要求,在5-10分钟圈层上尽量布局幼儿园、养老设施以及菜场等老人、儿童使用度较高的设施。

  基于居民日常活动特征,将高关联度的设施以步行尺度邻近布局,利用慢行步道串联各类服务设施和公共开放空间,优先满足步行关联度较强设施之间的步道串联,强调步行环境的活力营造,促进居民更多慢行出行和相互交往,引导形成绿色健康、交往活力的生活方式。

  康乐多样的社区文化

  提供多样化的文化设施,优先完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站等基础保障型设施,并结合用地空间和居民需求增加文化广场、文化展示馆等丰富文化生活的品质提升型设施。

  

  学有所教的全龄教育

  满足各类人群受教育需求,按照标准完善各类义务教育设施,如幼儿园、中小学。基于不同社区居民人群结构差异化需求,考虑为社区老年人、儿童及外来人口等增设各类社区学校、托儿所等。

  

  全面关怀的健康服务

  优先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等基础保障型设施。

  结合社区居民实际需求,可配置公疗康体服务中心,满足相关人群的康复医治、医疗训练等服务需求。

  

  无处不在的健身空间

  应对现代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需求,构建多样化的健身休闲空间,覆盖从儿童到老人各个年龄阶段,从基础健身到专业训练等各类全民健身需求。

  

  #03完善社区公共交通,构建畅行的出行系统

  完善一体换乘的公共交通

  以公共交通站点为核心,形成功能混合、活力便捷的出行环境。

  鼓励在轨交站点周边150米范围内,统筹布局地面公共交通换乘站、社会停车场库、自行车存放场、出租车候客点等,方便居民低碳出行。

  鼓励推行短途社区巴士,提升社区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运行线路长度5-10公里,车辆以微型公交车为主,将社区、商业中心、医院、学校与轨道站点串联,接驳地铁和有轨电车客流。

  增设立体共享的停车设施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社区存量挖潜改建停车设施,如利用社区公共绿地、低效空置用地等建设立体的地下或地面的公共停车库;

  统筹使用生活圈内停车位供给,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充分发挥商业、办公等非居住类用地的停车使用与居住类停车使用错峰互补,并结合规划新建或更新改造的设施,提供部分新增泊位对社区进行定向供应;

  在确保慢行优先的基础上,优化交通支路路内停车的使用空间和时间范畴,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现有停车空间。

  #04共享社区公共空间,打造怡居的公共环境

  提升绿色生态的公园广场

  广场规模建议不超过2ha,1000㎡以下为宜;

  大型公共设施广场规模建议为 0.3-2ha;

  以群体聚集活动为主的广场空间建议为1000-3000 ㎡;

  以休憩为主的小型广场空间建议为 400-1000 ㎡。位置和出入口:宜为南向,风环境、声环境、日照条件宜人。

  【注释:ha是面积单位公顷(hectare)的英文缩写。】

  打造尺度宜人的慢行步道

  融入休闲的滨水型步道。

  融入文化的生活型步道。

  #05姑苏品质社区示范行动

  以市区各个板块为试点实施空间范围,各板块按照传统民居型社区、老新村型社区、新建社区三种类型选取一个或多个典型社区建设高品质社区示范性建设项目;

  结合相关上位规划要求、社区实际情况评估、居民实际需求以及规划五大实施路径指引,在2022年底前要求各板块打造具有苏州特色的高品质社区建设标杆项目1-2个,并在总结相关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市范围进行推广。

  此外,规划提出要按照《苏州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划(2021-2025)》五年改造实施计划,对苏州全市范围内2000年(含)前建成的297个尚未改造的老旧住区进行全面改造,涉及到1105万平方米、10.7万户。

THE END

TAG:社区  设施  住房  步道  需求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