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宝宝到底该精养还是粗养?从今天开始你不用再纠结了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9-18 09:27:24
The Beginning

几乎9成以上的宝妈,在知道自己要当妈的那一刻开始,便开始喜欢上了逛书店,看母婴网站学习育儿经。也应了那句“一胎照书养,二胎照猪养”的顺口溜。于是乎,对于老一辈所有的一切“经验”都给予了否认。甚至在很多时候,为了究竟是照书好,还是照经验好这个问题吵得不可开交。最后,连后知后觉的爸爸也嗅到了一丝紧张气氛,“你们这是怎么了?”

金贵的宝宝究竟是该照书养,还是照猪养呢?别说你是一个新手麻麻拿不定主意,就是二胎妈妈很多时候也还是拿不定主意。

我身边就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孩子她妈从孩子的吃、喝、拉、撒,都是严格的按照书上来喂养。哪怕是一丁点盐和一小口水的比例,也是要分豪不差。

当妈的没觉得累,但孩子他奶奶却觉得孩子他妈太小题大作。自己养大了一群娃也没那么麻烦,为何到了孙子这里却不知道该怎么养了呢?孩子究竟是粗养好还是细养好这个问题,便成了宝妈群与祖辈群讨论的焦点话题。

粗养精养的利弊有哪些?

所谓粗养,有的爸妈是“顺其自然,耐心等待宝宝长大”,有的长辈是“以前怎么带儿子现在就怎么带孙子,几十年前吃啥,现在还是吃啥”(当然,营养水平肯定会跟上)。

一般来说,“顺其自然”的宝宝,免疫系统会比凡事太过精细的宝宝发展得更好,粗养确实能增强宝宝免疫力,也更有利于他们的天性释放。

但如果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从小养成的话,改变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

还有,过度粗养有时候会不卫生,导致宝宝病从口入。

有的长辈还喜欢按照大人的饮食习惯来制作宝宝辅食,油、盐放得太多,宝宝就被养成了重口味,这对未来的健康有很多隐患。

以及,大人吃什么宝宝也吃什么,有些食物未必适合宝宝或者容易过敏,这也是需要考虑的地方。

至于精养呢,很多爸妈的做法是“按书养”,这样确实能从书上学到很多科学养育知识,能让自己从0基础迅速掌握很多基础育儿知识,遇事不慌张。但也会拘泥于条条框框。

太精细也有弊端,比如辅食,有爸妈怕宝宝消化不了或被食物卡住,一味只让宝宝吃煳煳,结果非但锻炼不了宝宝的消化能力,还会让宝宝的牙龈因缺乏咀嚼的刺激,会让牙齿发育迟缓不说,还会让牙齿排列不整齐甚至地包天,久了可能影响到宝宝语言发育,容易口齿不清。

爸妈们经常会问到,如何根据宝宝的生长情况,结合科学的辅食原则,制作适合宝宝年龄阶段的辅食,特别是选择精养的妈妈。

关于这一点,小南一会儿就详细展开说说。

总之建议是,粗养还是精养,关键看宝宝的特点以及各阶段的情况。比如敏感型的宝宝可以细致点,大方型的可以适当放手。

不同阶段的辅食原则:

关于宝宝的辅食,不同阶段宝宝的辅食基本原则爸妈先了解一下:

辅食添加是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从富含铁的泥煳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的多样性。

展开说就是,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

每添加一种新食物,要先适应上2—3天,密切观察宝宝的反应,比如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再添加一种,如果有过敏现象,就要暂停一段时间,然后继续上述流程。

6-8个月——宝宝的辅食要富含铁,所以首选是强化铁的米粉,然后逐渐添加水果、蔬菜,肉类等,尤其是红肉,能很好地补充宝宝需要的铁和锌。

9-11个月——辅食添加的重点是,富含铁和锌,然后品种要更多,质地要慢慢从半固体往固体靠,逐渐过渡到成人食物。

这个时候,爸妈要开始有意识让宝宝学习自己吃饭哦,为啥?不同质地的食物(包括碎末状、颗粒状、块状等),都能帮宝宝学习吞咽和咀嚼呢。

饭和菜分开,汤汤水水不要直接拌到米饭里,也不要给宝宝的食物里添加盐,还可以适当吃点蛋黄“测试”会不会过敏。

12-36个月——宝宝生长发育的速度比1岁前慢下来了,有时候吃得少了,爸妈千万不要急吼吼用油、盐去给宝宝“开胃”。

然后,脂肪所供能量占比要下降,碳水化合物占比逐渐上升。谷物、蔬菜、水果、肉类食物、乳制品,这几大类的食物每样都要吃一点,数量可以有多有少,也可以偏好某几样,但不要养成偏食的习惯就好。

很多时候该精养还是要精养,不能想当然地“以前吃啥现在还是吃啥”或者是大人吃啥宝宝也吃啥。在掌握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爸妈在具体某种食物上可以适当放手,细中有粗。

“可是我们没这么多时间哎……”上班族的妈妈确实会面临着时间、经验、精力、专业性等困扰,觉得轻松带娃是个太过艰难的任务。

怎么缓解妈妈的压力?选择具有品质保证的大电商平台就能帮到妈妈们啦,轻松便捷又安全。

THE END

TAG: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