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烟台黄渤海新区临沂沂河新区发展规划解读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0-07 23:59:04
The Beginning

烟台黄渤海新区、临沂沂河新区发展规划解读

  近日,经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烟台黄渤海新区发展规划》《临沂沂河新区发展规划》。

  一、规划起草背景

  2020年3月,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提出,规划设立省级新区,打造区域融合发展战略支点。经过对标学习、课题研究、比选方案、专题论证,省政府决定在烟台、临沂、德州、菏泽开展省级新区试点。今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会同4市组建起草专班,在全面摸清新区底数、学习借鉴国家级新区及兄弟省份省级新区经验、加强与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衔接基础上,加紧编制新区发展规划。按照成熟一个批复一个的原则,12月,《烟台黄渤海新区发展规划》《临沂沂河新区发展规划》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省发展改革委文件印发。

  二、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注重把握“4个坚持”:一是坚持示范引领,明确新区战略定位。烟台新区战略定位为,打造面向东北亚高水平开放战略枢纽、海洋强省示范区、全国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临沂新区战略定位为,打造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桥头堡、鲁南跨越发展示范引领区、产城深度融合综合试验区。二是坚持放大优势,突出新区主导产业。烟台新区发展规划紧扣新能源汽车制造、现代海洋、新光电三大主导产业,形成以“蓝色动能”和“高新动能”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临沂新区发展规划聚焦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基地、现代物流枢纽经济高地。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增强新区发展活力。将改革创新理念贯穿始终,比如,体制机制方面,提出采取“一个平台、一个主体、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体制架构,赋予新区更加充分的改革自主权,人员实行聘任制,坚决打破铁饭碗;科技创新方面,提出搭建若干创新平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要素保障方面,提出创新土地供应政策、柔性引才机制等一系列举措。四是坚持低碳发展,推动新区绿色转型。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遵守“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严控新上“两高”项目,对新区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梳理排查,两个新区均无在建、拟建“两高”项目。

  《烟台黄渤海新区发展规划》共分3大板块、10章。

  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前言和第1章。阐述新区发展基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

  第二板块为分论,包括第2章至第9章。聚焦打造面向东北亚高水平开放战略枢纽、海洋强省示范区、全国高端装备制造基地3大战略定位,提出打造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先行区、激发海洋蓝色动能、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等9方面重点任务;聚焦创新、科技、生态、改革等有效支撑,提出搭建多层次创新平台、建设绿色环保低碳新区、创新管理体制模式等17方面重点任务;聚焦起步区开局,提出构建“两翼齐飞”功能板块、实施五个一工程等重点任务。

  第三板块为结尾,包括第10章。提出提高政治站位、科学确定发展时序、建立督导考核机制3项保障措施。

  《临沂沂河新区发展规划》共分3大板块、9章。

  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前言和第1章。阐述新区发展基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

  第二板块为分论,包括第2章至第8章。聚焦打造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桥头堡、鲁南跨越发展示范引领区、产城深度融合综合试验区3大战略定位,提出建设长三角农产品供应示范基地、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基地、探索产城融合新路径等11方面重点任务。聚焦创新、开放、改革3大发展动力,提出培育多元创新主体、集聚精尖创新人才、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等9方面重点任务;聚焦起步区建设,提出优化功能分区、实施六大重点工程等重点任务。

  第三板块为结尾,包括第9章。提出统筹推进新区发展、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健全规划落实机制等保障措施。

  相关介绍

  一、设立烟台、临沂新区的重要意义

  国家把新区建设作为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1992年以来,陆续设立19个国家级新区。实践证明,新区在承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聚集要素资源、促进产城融合、培育经济增长极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省委、省政府高点站位,抢抓战略机遇,作出设立省级新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设立烟台、临沂新区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创新实践。烟台横跨黄渤海,纵连山海河,是海上丝绸之路北方起锚地,临沂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环渤海经济圈和淮河生态经济带结合点,山水景色宜人,商贸物流发达。建设烟台新区、临沂新区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突破口,有利于探索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路子,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位势。

  设立烟台、临沂新区是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选择。与开发区等各类功能区相比,省级新区是承担重大发展改革任务的综合性平台,跳出行政区划,有效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能够更好促进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资源跨区域流动,为加快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提供重大载体支撑。

  设立烟台、临沂新区是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重大举措。作为政策资源的富集地和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复制推广国家级新区经验模式,整合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自贸区、上合示范区及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各类支持政策和制度创新成果,赋予新区更大的先行先试权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辐射带动能力,有利于形成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设立烟台、临沂新区是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一招。在烟台设立新区,有利于破解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空间不足问题,推动福山区、蓬莱区融合发展,打造面向东北亚高水平开放战略枢纽。在临沂设立新区,有利于破解沿沂沭河南北狭长、东西狭窄的问题,实现沂河、沭河两河纵深发展,打造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桥头堡。

  二、烟台、临沂新区战略定位

  综合考虑区位交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错位发展等因素,立足国际、国内和地域特色优势,烟台黄渤海新区、临沂沂河新区分别确定3个战略定位。

  烟台黄渤海新区:一是面向东北亚高水平开放战略枢纽。发挥东北亚和黄河流域重要门户城市作用,放大中韩(烟台)产业园、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烟台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衔接,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对外开放枢纽。二是海洋强省示范区。实施科教兴海战略,集聚全球高端海洋科教要素资源,做优做强做大“海”的文章。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扩容倍增,构建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升现代港口功能,加快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升级,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群。持续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维护黄渤海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洋强省示范区。三是国家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持之以恒推进制造业供给侧改革,激发新旧动能转换源动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推动优势产业集群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有效贯通,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全国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临沂沂河新区:一是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桥头堡。发挥区位优势,以交通、产业、科技、人才合作为重点,全面对接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强化产业链招商,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更大力度吸引长三角区域创新、服务功能集聚。聚焦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产业转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打造长三角农产品供应示范基地,培育面向长三角旅游知名目的地,建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二是鲁南跨越发展示范引领区。聚焦高质量发展,优化经济战略布局,推动人口、产业、资源合理分布和集聚。坚持立足实体经济,聚焦做强智能制造、现代物流两大产业集群,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全面优化产业生态,持续推动科技创新,激发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金融科技新动能,打造鲁南经济圈科技创新策源地、产业发展新高地、转型发展样板区,引领鲁南经济圈跨越式发展。三是产城深度融合综合试验区。强化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突出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统筹人、产、城三大要素,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建立健全与产城融合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互补、人口集聚与产业集聚相协调,建设功能融合、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综合性城市副中心,打造全国领先的产城深度融合综合试验区。

  三、烟台、临沂新区功能布局

  烟台黄渤海新区。统筹城市功能布局、产业布局和生态布局,构建形成“一轴两带五单元”的总体布局。

  一轴:G228城市中心功能聚集轴,沿G228构建由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组成的复合通道,沿线串联新区主要公共服务中心,打造新区功能提升的核心支撑空间。

  两带:滨海旅游休闲发展带,依托新区海岸线,推动传统观光游向体验度假游转变;山体生态保护发展带,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更多更优生态产品。

  五单元:以产业、人口特征为导向,兼顾生态间隔,按照服务规模20—40平方公里、服务半径5公里,构建五个产城融合单元,单元内布局若干产业基地,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生活区,实现“产业龙头+主导产业链+创新中心+产业资本+公共服务平台+邻里中心”六位一体。

  临沂沂河新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构建形成“一带两轴七组团”的总体布局。

  一带引领,发挥沂河引领发展作用,推进沿沂河两岸拥河发展,构建水城相依的综合发展带。

  两轴串联,发挥北京路、华夏路内接外联作用,推动产城融合,打造贯通东西的两条发展轴。

  组团布局,依托沂河综合发展带,结合产业发展基础与优势,向北、向东指状放射拓展,规划布局高铁物流园区、相公科创园、临沂综合保税区等特色产业创新组团。

  四、烟台、临沂新区“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

  烟台黄渤海新区目标:到2025年,形成与战略定位相适应的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体制。新区GDP达到1700亿元,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四新”经济占比达到40%以上,常住人口规模达到65万人左右,再造一个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体量。“双碳”完成阶段任务,开放战略枢纽地位基本确立,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海洋强省示范区影响力持续增强,成为东北亚区域性开放高地、数智新区、海洋新城。

  临沂沂河新区目标: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左右,“四新”经济占比达到43%,常住人口规模达到80万人左右,建成全省领先的智能制造、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综合功能提档升级,绿色宜居、智慧魅力新区基本建成,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突破,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成为鲁南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五、烟台、临沂新区主导产业

  烟台黄渤海新区突出海洋作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地位,强化陆海统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为海洋强国提供山东动力,力争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同时,坚持数智赋能、创新驱动,培育壮大以汽车制造为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和以新光电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推动“制造+服务”融合发展,瞄准前沿领域谋划变革性产业,促进新区产业迭代升级、链条垂直协作,打造东北亚数智名城,力争到2025年,主导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700亿元。

  临沂沂河新区聚焦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强产业分工协同,打造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样板,引领鲁南经济圈跨越式发展。智能制造产业方面,重点发展智能工程机械、智能农业机械、智能制造装备和智能物流装备,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基地。力争到2025年,智能制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亿元。现代物流产业方面,重点通过全面扩“商”、加快补“仓”、推进畅“流”和促进产“融”,打造现代物流枢纽经济高地。力争到2025年,现代物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亿元。

  六、烟台、临沂新区起步区建设重点

  烟台黄渤海新区起步区将围绕“一心两翼”的功能布局,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到2025年,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推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蓬莱区深度融合,打造烟台未来经济新中心。一是打造一批智能化园区。高标准建设八角湾海洋经济创新区,加快推进中国北方风电母港建设,高标准谋划蓬莱高铁新城。二是招引一批重点产业。组建新区专业招商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全区招商工作。三是布局一批重大项目。支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蓬莱区龙头企业在起步区布局产业链和关键配套项目。四是建成一批基础设施。发挥起步区内机场、港口、高铁集聚优势,打造区域客流、货流、资金流枢纽中心。五是设立一批引导基金。鼓励各类基金到新区设立发展基金,重点为新区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临沂沂河新区起步区将围绕“一心、两轴、六区”的总体布局,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到2025年,起步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打造成为全省绿色转型发展样板区。一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推动临工工业智能中心等平台建设,建设区域性技术研发与服务结合的产学研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二是产业强链补链工程,打造智能制造千亿产业集群,建成产业集聚度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医药健康产业集群,打造立足山东、辐射全国的现代医药、工程机械物流基地。三是公共服务提质工程,完善生产性服务设施体系,积极打造职业人才培育基地,建立高标准、高质量、全覆盖的基础教育体系,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各领域协调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交通设施优化工程,构建“三横四纵”的起步区干线路网,畅通交通微循环,提高公交运行效率。五是绿水生态塑造工程,推动公共空间网络与自然水系网络的有机融合,系统构建起步区组团发展格局与绿水生态网络,打造绿水相依的生态城区。六是智慧中枢打造工程。建立智能中枢,通过感知网络、“三网融合”技术以及数据管理中心建设,强化智慧物流功能,高标准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活力社区,营造有未来感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七、烟台黄渤海新区海洋特色

  烟台黄渤海新区与其他三个新区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海洋特色。一是海洋区位优越,新区位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联动发展的黄金要塞,与日韩隔海相望,是我省面向东北亚的桥头堡。二是海洋资源丰富,新区拥有烟台港西港区、蓬莱东港区、栾家口港3个万吨级深水港口,拥有3座深远海养殖网箱、1个省级海洋牧场,年出口海洋水产品超过100万吨。拥有蓬莱阁、八仙过海等一批5A级滨海旅游景区,年旅游接待量超过2000万人次。三是海洋产业集聚,新区内引进培育了巨涛重工、大金重工等一批海工装备龙头企业,安源水产、天源水产等一批现代渔业领军企业,东诚药业、荣昌生物等一批海洋生物医药核心企业,力争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

  八、临沂沂河新区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举措

  临沂沂河新区以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为引领,发挥优势、主动作为、积极承接,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深入实施“三步走”战略,打造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桥头堡。

  具体来讲,一是打造长三角农产品供应示范基地。通过建立长三角农产品需求数据库、开展农产品品种培育行动、开展农产品品质提升行动、开展农业品牌建设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六个方面,打造长三角农产品供应示范基地。二是培育面向长三角旅游知名目的地。通过开发精品旅游项目、完善旅游集散服务功能两个方面,培育面向长三角旅游知名目的地。三是建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通过明确承接转移产业方向、打造高标准产业承接平台、创新产业招引方式三个方面,建设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

THE END

TAG:新区  烟台  临沂  沂河  渤海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