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从教二十多年,送走了一批批学生,也引起了我一次次地思索:我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前几天读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一句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对我启发很大。
以往在教学中只注重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法指导,可是效果甚微,一直不知是何原因。现在想来,关键就在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习惯呢?所谓习惯就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
根据观察,我们发现孩子的学习习惯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不自觉行为,它需要外部的强制力量;第二层次是较自觉的行为,它不需要外部的监督,但还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最高层次是自动性行为,它既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是一种定型动作习惯。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一般都需经过这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小学生尤其是新入学的儿童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自制力较差,学习还没有成为他的自觉的行动,这时就需要较强的外部监督。这种监督主要来自家长和老师。
在学校,老师对那些主动学习的孩子要多给予表扬,对学习自觉性有所增强的孩子要给予鼓励,而对被动学习的孩子需要一些提醒与暗示,甚至实施一些小小的惩罚来推动他参与学习。
孩子度过了艰难的第一层次,在家长和老师的影响和鼓励下,就会很轻松地跃到第二个层次,持之以恒地强化训练、第三层次就会自然形成。
学生的学习习惯分为一般学习习惯和特殊学习习惯。我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及年龄特点,在培养学生这两种习惯时,注意符合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规律,注意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对具体学习习惯进行指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带动其它习惯的养成,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
一、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等。具体说来,学生需要培养的一般性学习习惯包括:
(一)、阅读自学习惯
《全面素质教育手册》一书认为“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尤其是在知识与信息时代的今天,要靠老师把知识教给学生用一辈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而知识更要靠学生自学。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二)、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三)、观察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四)、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五)、练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课前预习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等等。
二、各个学科有学科的特点,因此,教学的方法,学习的方式各不相同。那么学习这些学科的习惯也就不同,我把它们称为"特殊的学习习惯。"就拿语文学科中的书写习惯来说,这是一项特殊的但又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我不仅指导学生如何握笔、运笔,而且教会他们写字的顺序,严格看书、写字的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
总之,小学生一定要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好习惯就是成功的自学方法,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培养良好习惯,促进有效学习
前社学校 张宏
在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都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这些学生往往也都想把学习成绩搞上去,但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很难改正,导致成绩进步缓慢或很难有什么进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受益终身。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可以养成,也可以改变,但是培养起来容易,改变起来困难。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在这期间如果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和培养,就能比较容易帮助
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将直接影响这些学生今后的学习效率。
目前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书写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长此以往,便产生了错误的积累,严重地影响了后继学习。
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不少在低年级学习成绩还名列前茅,可到了较高年级,成绩逐步下降,一般来说这与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习惯一般都比较好,学习差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表现也比较差,尤其是在认真思考、及时订正、坚持预习等方面,所以说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认真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尤其是低年级小朋友,对外界各种反应比较敏感,注意缺乏长久性,要他们认真听几分钟还可以,要他们认真听上十几分钟,半节课还真不容易,实践告诉我们,要使低年级小朋友有较持久的注意力,除了教师认真设计好教案,上好课,吸引住学生外,还必须从平时的点滴训练抓起。
1、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导学生,告之善听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要养成善听,倾听的好习惯。并教给学生一些方法:(1)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2)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3)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4)看谁能把听到的话复述的最完整。
2、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如: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上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至,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以后,课堂效率就能大大增加。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二、“敢于说”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是数学学习的任务之一。说主题图、说发现的数学信息、说算理、说解题思路等等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必要途径。培养学生们“敢于说、乐于说”的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我反复训练学生使用普通话大胆发言,要求他们声音要响亮,口齿要清楚,要求学生想好了就举手,讲话要完整。训练学生大胆发言,对于读的正确、响亮的,当场给予肯定和赞许,对于读的或说的不准确或有明显错误的同学,从不轻易批评或指责,不挫伤小朋友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而是耐心开导,循循善诱,让他们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后再重讲一遍,讲的好一点。经过长时间这样的训练,学生慢慢地养成了敢说乐说的好习惯。
在这同时,我着重鼓励中下生发言,中下生在课堂上一般都有怕讲话、怕讲不好、不敢举手的时候,所以简单的我做到先让中下生讲,先让中下生板演,先让中下生动手演示,让他们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批改作业时,我把中下生叫来面批,让他们讲讲想的过程,培养他们“敢讲”的习惯,发现进步,当众给予表扬或鼓励。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设疑。这样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调动了全体学生敢讲乐说的积极性。
三、“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使学生具备阅读课本的能力。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四、“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第三,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一般情况下,学生想出比较新颖独特的解题思路,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的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26-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一般表达为26减去 8得多少,但如果教师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就会促使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1 )被减数是26,减数是8,差是多少?(2)26比8多多少?(3)8比26少多少? (4)8再添上几就是26?(5)26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认真作业”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我在教学中做到:
(1) 认真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我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指边读,强调他们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读中画重点字、词,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2)规范书写。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数字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有了时间限制,学生不敢随意浪费时间。和时间比赛的结果会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 细心演算。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用草稿纸计算,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树榜样。
(4)检验改错。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把检查和验算当作不可缺少的的步骤,。我校部分数学老师要求学生在每次作业检查改错后写上“我已认真检查”字样,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提醒,学生自然而然会养成检验、改错的习惯。
5)良好的行为。要求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
六、“合作”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合作与竞争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两大主题,由此可见,合作学习的习惯正是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中也已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指课堂合作讨论,交流解题思路,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数学、身边数学的信息,研讨处理信息方法,引起思维碰撞,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态度,推动其兴致勃勃的去学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自主解决问题。为此课堂上我按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身高等情况搭配成组,推选好小组长,作好具体分工,老师在合作前明确任务、要求,这样,有利于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去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促进相互启发及帮带形成。
小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不仅仅在课堂,家庭、甚至社会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因此,我们与家长充分勾通,与家长达成共识,取得家长的配合。另外,自信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在个人的一生发展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平时我们经常提醒家长在生活中要鼓励孩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常使用“我认为”、“我的想法是”、“再让我来试一试”、“我还有更好的方法等”提出意见的方式,从而唤起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不怕挫折的精神。
总之,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见效的,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养成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只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学习的效果更加扎实有效
第二步:研讨交流
活动时间:9月14
附交流发言内容:
王秀英:学习习惯应从小培养,从学生写字的姿势、坐立的姿势、读书的姿势等方面进行训练,一旦形成坏的习惯就很难改变过来,如六年级的不少学生握笔的姿势就不正确,尽管我一再强调,但效果不佳,因此,一年级的老师就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培养。
晋素萍: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不要忽视对他们的严格教育,要求干什么都应该有个样子,不能随心所欲,比如书写绝不能胡写乱画,否则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坏的书写习惯。
王瑞萍:要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要有好习惯,诸多事实证明,什么将军带什么兵。
张宏: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日之功,要坚持不懈。
李月华:今天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步:示范引路
活动时间:9月21
主持人:张宏
作课人:王瑞萍(市教学能手)
评课人:全体教师(9人)
课 题:《爬山虎的脚》(四年级)
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水彩笔。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板书设计: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虎
颜色:嫩红(灰色)
触→巴→拉、贴(牢固)
说课稿:
《爬山虎的脚》说课稿
p; 王 瑞 萍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爬山虎的脚》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文质兼美,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从而启发人们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本组教材也都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基于此,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遵循阅读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在自读、感情朗读、品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精美的语言文字,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重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教学难点是: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此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要让学生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在读中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整体感知,而后感情朗读。第二课时直扑重点,学习课文三至五自然段爬山虎脚的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在读中充分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以下我着重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作进一步说明。
二、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学时,我准备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爬山虎脚的特点。
情境教学法: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画面图片,拉近学生和文章的距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感知。
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了解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学生具体的学法就是朗读、讨论、勾画圈点批注,抓重点词句品、读、悟,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为了更好的上好这一课,我还准备了视频录像、图片等相关课件。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充分享受了语言美,音乐美,画面美,让学生体会到了上语文课就是美的享受。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第一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我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再现爬山虎的叶子,我这样引入: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欣赏完了爬山虎如此美丽的叶子,可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绿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吗?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我也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并进行板题。【教师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让学生对爬山虎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第二步:合作探究,深入研读,从“爬山虎的脚”入手,直奔重点段“品脚”。【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本着这个原则,我在导学第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采用一贯的圈点画批的阅读方法自由读课文并找出写爬山虎脚的关键句子,然后请同学们读好这些关键句,并在这三个关键中找出写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我及时板书(位置、形状、颜色、)接着提问:细丝是什么样的?全班齐读出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并拓展学生思维,自己说些比喻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之后再指导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脚的特点和可爱。
第三步: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关键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爬)。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让后我再大屏幕显示关键句进行感情读、品读。再出示爬山虎的脚与蛟龙的爪子的对比图,体会叶圣陶爷爷用词的精准和观察的细致。
第四步:自学爬山虎脚的变化这部分内容。通过学生的默读、细读,运用对比的方法自己进行学习,接着看脚的变化图,脚触着墙就能活,没触着墙就枯萎,从而更清楚地了解了爬山虎的脚与墙的依赖关系。
第五步:欣赏视频录像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欣赏完录像后,我总结:叶圣陶老爷爷之所以能把爬山虎的特点写得如此详细透彻、形象逼真,是他处处留心观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结果,那么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用你的慧眼去发现世界,用你手中的笔去描绘美好的生活。
第六步: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摘抄好词佳句加以背诵,并认真读读“阅读链接”的内容,使学生体会到观察,特别是连续观察是一种好习惯。2、观察豆子、花生或大蒜在水中随时间的变化,利用本课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观察日记。 【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可使学生快速提高手写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说板书设计
p; 6 爬山虎的脚板书设计: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虎
颜色:嫩红(灰色)的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评课内容简要:
王秀英:王老师的课概括起来有三句话(1)目标落实到位;(2)注重习惯培养;(3)学生学的快乐
赵佳佳:教师备课充分,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董奕文:导入有技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四步:总结提升
活动时间:9月28日
主持人:张宏
归纳小结:
1、 作为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起到示范表率作用,如板书、批改作业等
2、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细节抓起,要从小抓起。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只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学习的效果更加扎实有效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