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防护措施
1. 指导做好个人防护。引导公众科学佩戴口罩,在公共交通工具、电梯等密闭场所要求全程佩戴口罩。注意勤洗手,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采购进口冷链食品,应到正规超市或市场,认真查验“冷链三证”(报关单、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出仓证明)。不从中高风险地区、国(境)外网购、海淘物品。主动向社区和单位报备个人及家庭成员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和人员接触史。
2. 加强场所通风消毒。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在接收快递包裹,选购、清洗、加工进口冷链食品过程中,要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避免用手触摸口、鼻和眼睛。
3. 有序推进疫苗接种。按照知情同意、确保安全的原则,对高风险人群、维持城市运转的关键岗位人员等,分批有序实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二、严控人员集聚
4. 严格大型活动监管。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原则上取消集体团拜和大型慰问、联欢、聚会等活动,倡导线上团拜,压减线下年会、茶话会、联欢会等节日活动场次和规模。严控各类灯会、庙会(农村集市)、室外文艺演出等大型聚集性活动,暂不审批马拉松等人员密集型体育赛事活动。从严审批大型文体商业活动,落实“谁主办、谁负责”要求,原则上不举办各类室内体育赛事、演唱会、线下展销促销会等大型聚集性活动。确需举办的,要严格人流控制,划设进出通道,做好体温监测和应急处置准备,在慎重评估基础上从严审批,对不符合疫情防控和安全要求的活动不予批准。引导电商企业为群众采购提供便利,倡导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消费,疏解采购年货可能导致的人群聚集。
5. 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尽量举办线上会议或视频会议,确需召开线下会议的,应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对必须召开的线下会议(单场50人以上),按照“谁主办、谁负责”原则,会议主办方应制定详细规范的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报属地县级疫情防控领导指挥机构备案,并严格落实会议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6. 严格管理公共场所。旅游景区要严格做好进入人员体温检测、“健康码”和行程卡查验,做好游客信息登记工作。落实限流措施,全面推行网上预约,接纳游客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75%。在景区出入口、重要景点、休息餐饮区、缆车上下站等容易形成人员聚集的区域配专人加强疏导,避免人员聚集。剧院等演出场所、网吧、歌舞游艺娱乐场所接纳消费者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75%,浴室、澡堂等接纳消费者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满额接待人数的50%。上述场所应在入口处设专人对进入人员开展体温检测、“健康码”和行程卡查验,严格做好通风和消毒。
7. 严格管理人员出行。“两节”期间各单位要对工作人员省外出行严格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单位工作人员要带头省内就地过节;要求省外出行的工作人员须向单位报告并经同意。引导务工人员错峰返乡返岗,引导群众“两节”期间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省内就地过节,原则上非必要不出省;确需出省的要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状况,不得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的设区市,不得赴境外(不含澳门地区)旅游探亲。优化交通管控措施,为自驾车群体返乡返岗提供便利。
三、紧盯重点环节
8. 强化交通站点防控。交通运输场站和交通工具节日期间要增加通风、消毒、清洁等措施频次,扩大“无接触”售检票服务,实现“无纸化”便捷出行,所有进出人员必须佩戴口罩、体温检测、“健康通行码”查验,加强客流班次调控,减少等待排队时间,切实降低人员密度。“两站一场一码头”要设立巡查监督岗,由专人负责检查、提醒场站内所有人员落实佩戴口罩等疫情防控要求。每日两次对工作人员开展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询问,落实健康监测制度。
9. 强化医疗机构管理。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要持续加强预约诊疗、分时段就医、远程诊疗等医疗服务,有效分流患者,避免人员大量聚集;要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有序安排节假日值班,确保临床科室门诊和住院服务正常开展;要坚决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充分发挥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的疫情防控“哨点”作用,全面落实就诊患者、陪护人员和医务人员日常健康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严格执行院感防控各项制度,所有进入院区人员必须扫码测温、佩戴口罩、查验“健康码”,全面加强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院感管理,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加强正确佩戴口罩、手卫生、环境通风和物体表面消毒管理,特别是加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频次,确保看病就医一人一诊室,仪器设备一诊一消,挂号取药一米线,储备充足防护物资,坚决防止院内聚集性疫情发生。
10. 强化学校疫情防控。寒假期间,各级各类学校不安排返校日或返校活动。高校要安排师生员工分批次有序错峰离校和返校,确保离校师生员工行程可追踪。高校原则上实行封闭管理,留校学生减少不必要外出,为其制定“一人一档”信息台账,并妥善安排留校师生员工寒假生活,加强对外来人员管控。学校应要求师生员工在寒假期间一旦有发热、干咳、腹泻等异常情况,立即就医并报告所在班级辅导员或学校联系人,并追踪其诊疗情况;要求返校师生员工在开学前14天做好每天的体温检测和记录,并在返校时提交。对自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返校的师生员工还需查验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中高风险地区师生员工暂不返校。培训机构要落实人员管控、健康监测、通风消毒等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
11. 强化餐饮商超防控。全市各类商场超市、餐饮娱乐、宾馆饭店等场所要严把入口关,严格做好进入人员体温检测、“健康码”和行程卡查验等必要环节,提醒顾客非就餐时佩戴口罩、就餐时保持距离,推荐使用公筷公勺,严格餐具消毒,提倡非接触式点餐、结账。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必须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洗手消毒,全程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在清洗加工冷冻、冷藏食品前,严格做好内外包装消毒,并做到生熟分开、烧熟煮透。严格住宿实名登记,对入住旅客逐一如实登记,对所有住宿人员和来访人员进行测温查码,异常情况按相关规定处置,拒绝检测、未戴口罩的予以劝阻。
12. 强化冷链食品防控。各地、各部门要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冷链食品追溯管理,确保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对来源不明、相关票据不全的进口冷链食品,要加大查处力度。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冷链食品相关从业人员、运输车辆、周边环境定期核酸检测和预防性全面消毒等各项措施,做到全覆盖、零死角。入市交易进口冷链食品未消毒不得入库,未核酸检测不得入库。
13. 强化其它场所防控。养老院、精神病院、福利院和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节日期间原则上实行封闭管理,妥善处理群众接老人回家过节等情况。确需进出的,要严格开展体温检测和“健康码”、行程卡核验,并提供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做好工作人员每日健康监测,并落实其他疫情防控措施。
四、广泛宣传引导
14. 做好新闻媒体宣传。各地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各类传播平台,强化健康教育,普及科学防疫知识,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做好自我防护。文广旅部门要发布旅游安全提示,主动提醒、劝导内地居民取消出国旅游。电视台、广播电台“两节”期间,每天滚动播放(播出)“戴口罩、常通风、勤洗手、一米线、不握手、用公筷”等内容。医院、宾馆、餐厅、“两站一场一码头”、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要利用电子显示屏等途径,每天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15. 倡导健康社交方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提倡春节期间不串门拜年,使用微信、视频、电话等非接触方式拜年。提醒有发热、咳嗽等症状人员及时就医,不参加聚集性活动。不邀约有中高风险地区的设区市来镇人员聚会聚餐,有流感等症状者尽量不参加,家庭聚会尽量控制在10人以下。
16.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开展环境“大清扫、大消毒”活动,重点消除卫生死角。游乐设备、停车场、休息区、垃圾点、公共厕所、电梯间等重点场所,每日进行清洁后消毒。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做到“日产日清”。
五、压实防控责任
17. 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各地政府启动24小时疫情防控指挥值班体系。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等用人单位要根据本地实际和行业特点,制定节日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保持战时状态,切实做好应急处置人员、物资准备,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便利的传统服务方式,做好隔离场所等规范管理,加强节日期间应急值守。要指导企事业等单位落实应检尽检人员出行前7天进行核酸检测要求,落实重点人群在春节前完成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任务。加强节前和节日期间的疫情防控和安全检查,重点检查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整改各类隐患。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根据生产、工作情况和职工意愿,灵活安排休假,做好留在工作地的职工春节期间保障工作。为春节期间加班的职工依法支付加班工资和调休。
18. 严格落实社会、企业、事业单位“五有一网格”防控措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乡镇(街道)、村(社区)要做到“五有”,即:有疫情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适量防护物资储备,有属地医疗卫生力量指导支持,有隔离场所和转运安排准备等措施。乡镇(街道)、村(社区)加强网格化管理,组织人员到户、到人,做好假期返乡人员(特别是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相关工作返乡人员)、外来人员、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入境人员等重点人群的信息登记、摸排和日常健康监测工作,督促落实好个人防护措施,强调出现发热等症状后的自我隔离和报告。加强巡回督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了解、核实和报告。
19. 加强重点人群管控。各地要进一步压实乡镇(街道)、村(社区)摸排主体责任,持续开展返乡人员、外来人员摸底排查,尤其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和入境人员等重点人群排查登记,提前掌握返回信息,第一时间按要求严格管控。要在“两站一场一码头”设置转运工作专班,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来镇返镇人员要实行闭环转运,并严格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核酸检测;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直辖市为区)旅居史的来镇返镇人员,持有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能出示包括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健康码),可以自由有序流动;对不能提供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人员,各地要专车转运至采样服务点,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阴性的方可自由有序流动。其所在社区应加强健康管理。
20. 做好聚集性疫情防控准备与处置。各地政府组织加强疫情监测,做好大规模核酸检测应急准备,指导医疗机构做好“两节”期间医疗服务,做好院感防控。发现疫情后立即按照相关预案方案启动应急响应,加强统筹指挥调度,做到“疫情风险早识别、指挥体系快启动、核酸检测广覆盖、流调溯源不遗漏、社区管理控传播、风险划定防输出”,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