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流星雨的形成原理 流星雨的产生原理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1-19 16:43:51
The Beginning

  导语:说到流星雨,想必大家都听说过狮子座流星雨,它的特点是亮流星比较多,看上去非常夺目。小编有一些朋友不清楚流星雨的形成原理是什么?流星雨的产生原理是什么?接下去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下吧,涨知识的节奏,还不赶紧来围观围观。

  流星雨的形成原理

流星雨的形成原理 流星雨的产生原理

流星雨

  流星雨的形成原理是天上的流星因为某种原因破碎而形成的,在外太空的作用力下,这些散落的碎片划过地球上空,这便产生了我们所看到的流行,当破碎的星体数量庞大时,便产生了流星雨。

  形成流星雨的根本原因是彗星的破碎。彗星主要由冰和尘埃组成。当彗星逐渐靠近太阳时冰气化,使尘埃颗粒像喷泉之水一样,被喷出母体而进入彗星轨道。但大颗粒仍保留在母彗星的周围形成尘埃彗头;小颗粒被太阳的辐射压力吹散,形成彗尾。剩余物质继续留在彗星轨道附近。

  然而即使是小的喷发速度,也会引起微粒公转周期的很大不同。因此,在下次彗星回归时,小颗粒会滞后母体,而大颗粒将超前于母体。当地球穿过尘埃尾轨道时,就有机会看到流星雨。流星雨活动性为彗星周期。

  流星为什么会发光

  尘埃或微小块物穿过地球大气层时,速度可以达到数十公里每秒。在大气层约100千米附近,稀薄的大气层被流星撞击、冲散、加热,发光。当达到约离地面80千米的高度时,大气层气体增厚,流星前端空气被压缩、温度急剧上升,压缩的气体发生电子跃迁变为等离子状态后发光。流星在达到地球表面前,被压缩和加热的空气点燃,最终消耗殆尽。

流星雨的形成原理 流星雨的产生原理

  流星

  中国古代记录流星雨

  中国古代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大约有180次,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记录大约有9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约12次,狮子座流星雨记录有7次。这些记录,对于研究流星群轨道的演变,也是重要的资料。

  《竹书纪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左传》中云“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这是世界上对于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南北朝时期刘宋孝武帝“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轩辕。……有流星数千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并西行,至晓而止。”(《宋书·天文志》)这是在公元461年。当然,这里的所谓“数千万”并非确数,而是“为数极多”的泛称。

流星雨的形成原理 流星雨的产生原理

  星空

  唐玄宗“开元二年五月乙卯晦,有星西北流,或如瓮,或如斗,贯北极,小者不可胜数,天星尽摇,至曙乃止。”(《新唐书·天文志》)开元二年是公元714年。

  流星体坠落到地面便成为陨石或陨铁,这一事实,中国也有记载。《史记·天官书》中就有“星陨至地,则石也”的解释。到了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二十》里详细记录了公元1064年一颗陨铁坠落的情形:“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现保存于成都地质学院(已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的四川隆川陨铁是中国最古老的陨铁。它大约陨落于明代,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被掘出,重58.5千克。

相关推荐

狮子座流星雨来自哪颗彗星的瓦解 狮子座流星雨源于哪颗彗星

狮子座流星雨为什么叫狮子座流星雨 狮子座流星雨为何称为狮子座流星雨

狮子座流星雨多少年一次 狮子座流星雨每几年一次

狮子座流星雨是由什么彗星引起的 狮子座流星雨是由哪颗彗星引起

狮子座流星雨来源于什么 狮子座流星雨是怎么来的

THE END

TAG: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