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疾控专家:最终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2-07 19:04:26
The Beginning

(原标题:冯子健:最终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12月6日下午,应清华大学邀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国家新冠病毒肺炎联防联控机制专家组成员冯子健,在线上作了一场题为《如何理性面对奥密克戎》的专题报告。

疾控专家:最终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资料图

在专题报告中,冯子健对当前和未来疫情发展形势作了判断。冯子健表示,“不论(疫情防控)政策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调整,我们多数人都难免遭遇一次感染。”

在冯子健看来,第一波大规模疫情冲击的到来时间,与不同地区政策调整的方式、调整前的感染者人数、人口流动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数学模型测算,当第一波大规模冲击达到最高峰时,我们人群中的感染率可能达到60%左右,随后会逐步回落到一个平稳期,最终我们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冯子健称。

他还提到,在应对第一波大规模冲击过程中,有三件事亟需做好,包括采取适当措施压制疫情感染高峰;医疗系统提前做好应对压力的准备;进一步加快疫苗接种,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

“采取适当的压制高峰的措施,包括减少人员聚集、减少人员流动、减少堂食、减少娱乐活动、鼓励非关键工作岗位居家办公等,减轻疫情高峰对医疗系统的压力。”冯子健说,“当然压制高峰的代价是使疫情拖得更长,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更大压力。这需要每个城市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权衡。”

针对疫情高峰可能会给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的问题,冯子健认为,需要提前做好医疗服务的流程、模式转换的准备,使没有接触过新冠重症病例的医务人员尽快熟悉新冠的诊断、治疗的规则和流程,能够快速识别重症和有重症倾向的病人。此外,还要改进医院的管理模式,保护正在住院的其他各类病患,并尽量减少因医护人员感染而造成的人员压力。

冯子健还建议,还未完成疫苗接种的老人尽快接种疫苗,“疫苗对于降低高危老人发生严重疾病风险的效果非常显著。”

延伸阅读

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新冠肺炎回归“乙类乙管”符合实际

近日,国内多地对新冠疫情的防控措施进行了密集调整,广州、深圳、重庆、成都、上海等多个城市发布通告,宣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此外,广州、北京等地对于一些密切接触者或阳性感染者中的特殊人群允许居家隔离的措施也表明,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正在逐步落实。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宣布,将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在如今的形势下,是否有必要将新冠肺炎的防控管理方式回归为“乙类乙管”?回归“乙类乙管”后将对疫情防控措施产生哪些影响?

12月5日,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新冠肺炎的管理方式回归到“乙类乙管”是完全符合实际的,回归“乙类乙管”后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以居家隔离取代集中隔离。金冬雁还表示,从(中国)香港经验来看,防止医疗挤兑要做好精准防控。


资料图 图片来源:新华社

回归“乙类乙管”符合实际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法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宣布,将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当时为何将新冠肺炎列为“乙类甲管”?金冬雁表示,疫情暴发之初,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比较强,也有很多的未知性,并且地方上实际的感染人数已经非常多了,必须要采取果断的措施,才能遏制病毒在人群当中急速地蔓延。此外,当时没有新冠疫苗,也没有抗病毒药物。

“我们当时非常恰当地判断了它的危害性是乙类传染病,并没有把它列为甲类传染病。甲类、乙类最大的区别就是隔离的强度问题,把它按照甲类管理,就是要用比较强的隔离措施,希望收到好的防控效果。”金冬雁表示,当时国内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防控效果很好,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属于抗疫优等生。

金冬雁指出,现在完全有必要将新冠病毒的防控管理方式回归到“乙类乙管”:第一,病毒本身已经较原始毒株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其致病性大大降低了;第二,我们国家疫苗接种率已经相当高,通过疫苗接种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群体免疫力;第三,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对它的传播性、致病性、变异规律、免疫逃逸特性都有了很好的了解。

“我们现在也有应对新冠病毒的武器,我们有好几种疫苗,还有口服抗病毒药。而且经过全世界的防疫实践,各国已经有很多行之有效的防疫措施。”金冬雁认为,在如今的情况下,我们完全有条件、也有必要将新冠肺炎的防控管理方式回归到“乙类乙管”,这完全符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

金冬雁还表示,现在的隔离措施可以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比如可以以居家隔离取代集中隔离,这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疾控专家:最终可能80%-90%的人都会经历感染

新冠病毒 图片来源:摄图网-401679155

防止医疗挤兑要做好精准防控

在优化防控措施的同时,公众也在担心,是否会出现大规模的院内感染?

金冬雁表示,对传染病防治来说,院内感染是较为常见的,防止院内感染首先要把感染控制的工作做好。“一个专门接诊传染病人的医院,是不应该造成大规模院内感染或者聚集性感染的。其他的传染病,比如肺结核、麻疹、腮腺炎等,也是要注意院内感染的,防止院感是一个常态化的艰巨任务。”

金冬雁称,院内感染的出现跟感染控制的漏洞有关系,出现漏洞需要去堵,但不是说一有院感马上就要封院,马上全部停诊,这样会严重影响非新冠病人的救治。“(中国)香港今年因为新冠疫情死亡超1万人,这是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但是中国香港每年死亡5万到6万人,如果因为新冠疫情,其他的病人都不救了,只可能会死更多人。所以我们在医院里要实现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就算是要封院,也是有必要的时候再局部封。”

金冬雁表示,中国香港在应对疫情的时候,从来没有采取过封院的措施。中国台湾当年SARS流行时采取封院,是因为医院已经出现了广泛传染,医生护士病人都有被传染,所以才采取更果断的措施。

金冬雁认为,出现散发性、小规模的院感后,不应该随便以封院的措施来应对,而是应该采取精准防控,比如可以对与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采取管控措施,但是无关的科室不需要停诊。

“我们一定要提前把应对新冠疫情的分级诊疗措施制定好,到时候如果出现了医疗资源挤兑,不一定是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和死亡病例比较多,很可能是我们的应对措施不合理造成的。把过多没有太大风险的病人都收治到负压病房,就影响了其他非新冠病人的救治,这就是在资源配置和分级诊疗上出了问题。”金冬雁称。

金冬雁表示,乙类传染病里面的流感、肺结核、手足口病等等,这些疾病也都是有危害的,但是并没有造成医疗资源的挤兑。“当然这些传染病的病例相对较少,另外一个是我们没有采取不必要的措施。我们把新冠病毒像对待季节性流感一样处理,其实也是可以的。”

金冬雁认为,医护人员感染以后,只需要短暂的休息就可以恢复工作,不需要排查一大堆的密切接触者去跟踪隔离。“一个医生感染了,你把他周围十几个医生都弄成密切接触者去隔离,医疗资源就受影响了,这其实是没必要的。”金冬雁称,只需要挑出最高危的人,通过抗原检测的方式进行常规检测,等到真正确诊阳性了,再让他们去居家隔离,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医疗资源。

“在(中国)香港上一波疫情的海啸期,香港医管局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员工都感染了,都是让感染员工休息好了就回来。虽然是一波接一波的感染,但也没有出现医疗资源的挤兑和崩溃。”金冬雁认为,如果对感染者采取过当的管控措施,造成医疗资源挤兑的可能性就会增高。


资料图 图片来源:新华社

鼓励居民进行抗原检测

在中国香港应对今年第五波疫情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金冬雁此前曾对记者表示,要鼓励居民在家里多做抗原检测。据悉,针对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抗原检测样本来源通常是鼻腔、咽喉或唾液等,操作相对简便,居民在家可以自行完成检测,一般15分钟可出结果。

“抗原检测跟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差得不多,核酸检测能检出来而抗原检测检不出来的这部分人,其体内病毒滴度相对比较低,传染性相对也比较弱。”金冬雁称。

目前,国产新冠药已经获批,同时还有不少国产口服药正处于临床试验。金冬雁表示,新冠口服药要跟病毒抢时间,要是用药太晚的话,药物的治疗效果就会递减,因此如何让患者尽快吃上药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美国,辉瑞的Paxlovid也是处方药,但可以由部分持有执照的药剂师向患者直接开具;在中国香港,患者新冠抗原检测呈阳性后,医生会马上给患者开药,也不是患者自己购买的,都是免费用药。”金冬雁称,内地如何让患者尽快吃上药,需要有创造性的方法去解决。

“其实防治新冠最好的办法还是打疫苗。新加坡的经验是,要是居民不打疫苗,后面如果感染新冠也会开药,但是需要自费,打过疫苗的才能免费用药。现在中国香港的新冠口服药都是免费的,内地可能后面也会一样。”金冬雁表示,实际上打完新冠疫苗后,这些口服药的效果非常有限,口服药主要是给没打疫苗的老人使用。

金冬雁认为,现在绝大部分新冠病例都是轻症和无症状,而轻症和无症状患者是不需要吃口服药的。金冬雁也提到,关键是国家要适量地储备有效的口服药,“中国这么大,要给多少人吃,要储备多少药,这些需要相关部门提前准备预案。此外抗原检测试剂的生产也要采取果断措施来保障,确保足够使用。”

THE END

TAG:疾控  疫苗接种  慢性病  感染率  专家:最终可能80-90的人都会感染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