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是需要每天出去买菜的。买菜的时候是需要称重量的,大家一般都会说菜几斤是多少钱。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古代一斤是多少克?为什么古人规定一斤为十六两?接下来就跟着小编来一起看一下吧,快来长知识吧。
古代一斤是多少克
一斤
古代一斤在不同时期的重量是不一样的,楚国早期一斤大约折合220克。到了战国以后,根据楚战国墓里出土的木衡和铜权推算,此时楚国的一斤逐步变成了250克,比早期有所增加。同一时期的燕国,根据出土文物推算,一斤则相当于248.4克。
而阿房宫遗址出土的高奴禾石铜权,上面写着重一石(百二十斤)),根据测量,总重30750克,折算下来则每斤大约是256.3克。
西汉时期一斤大约是252克。根据甘肃出土的王莽新朝时的铜权衡计算,每斤大约是249.6克。而1981年出土的东汉大司农铜权重十二斤,实测为2996克,折算下来每斤249.7克。
南朝齐国的一斤大约相当于375克,南朝的梁、陈时期,一斤则相当于250,北魏、北齐的一斤相当于500克。到北周、隋朝早年,一斤上升到了700克,创造了历史记录。而到了隋朝末年,一斤又回落到了250克,和早期相差近巨大。
唐朝到宋代,一斤则保持在640克到684.768克之间波动。像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佑年铜则,上面写着重一百斤,实测重64000克,折算下来每斤相当于640克。
天启三年时,常州吴县的三两砝码实测重109.3克,折算下来每斤相当于582克。而乾隆二十九年,工部营造的五百两砝码,总重18700克,折算下来每斤相当于598.4克。
克
为什么古人规定一斤为十六两
一:“两”的问题
古代重量的最小单位是“铢”,通常用来称量中药材的,毕竟中药材的重量一般都比较轻,我们熟知的成语“锱铢必较”即源于此,锱铢必较就是说一个人非常抠门,一分一厘都要计较。
而天平可将东西分成相等的两份,古人在实践时还发现将度量衡设为2的倍数是最为合适的,因此“两”就这么诞生了,后来古人再从2以上做层层叠加的计算,最终规定一斤等于16两。
如此古时的百姓们在日常生产、生活等交易中就方便使用了。比如一斤平分一半是八两,流传至今的成语“半斤八两”也就诞生了,而八两的一半可分为四两,以此类推,四两的一半则为二两,二两再分就是一两。
如此采用的就是十六进位制,而不是十进位制。有的说法还说,十进位制太过普通,按古人的智慧自然会走不寻常路。
千克
二:文化的范畴
还有一种说法,一斤为十六两看似是一个数学问题,而实则是一个文化问题,是中华文化、哲学等的智慧凝练。
在古代,古人称重用的秤是十六两秤,又叫作“十六金星秤”。这十六金星包括哪些呢?它包括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福、禄、寿三星,如此就组成了十六两金星秤。
有意思的是,北斗七星主亡,南斗六星主生,而福、、寿三星则主一个人一生的福禄寿。倘若人昧心而为,短斤缺两,则少1两叫损福,少2两叫伤禄,少3两叫折寿。
这当然是古时的一种说法,说到“短斤缺两”,我们回顾一下我们的杠秤文化,看看其中蕴含的文化意味。
在杠秤上,我们可看到好些秤星,而杠秤上的秤星是有固定的颜色的,要么白色,要么黄色,而不能用黑色,比喻人们做生意称量时一定要做到公平、正直,不能黑心。
杠秤上的第一颗星“定盘星”,杠秤只要选好定盘星,就是一杠好秤,因此被人们比作事物的准绳。杠秤上的绳纽秤毫,意思是人们在称量东西时一定要明察秋毫,不能粗心大意。
而秤一旦提起来,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定盘星,这意味着在提醒商人要权衡良心,无论做什么生意都不得短斤缺两。
相关推荐
柠檬水的正确泡法 柠檬可以和什么一起泡水喝
一斤是多少克 古代的重量单位及其变化
黄金一斤是多少克 中国古代的黄金储备
一斤肉是多少克 东西方度量衡存在的差异
一斤面是多少克 面条怎么做好吃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