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炸毁北溪“愚蠢至极”,他发挥重要作用!美记者再爆料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2-14 11:57:58
The Beginning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14日电 在爆料“美国总统拜登批准、美国军方参与实施”炸毁“北溪”管道事件后,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再次发声,称美国炸毁“北溪”管道系“搬砖砸脚”,“愚蠢至极”。他还指出,美国中情局局长伯恩斯疑似在炸毁“北溪”管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觊觎下一任美国国务卿之位。


伯恩斯 资料图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赫什在接受Radio War Nerd电台采访时说:“(炸毁“北溪”管道)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超越智力的愚蠢行径,是犯罪。白宫愚蠢至极。”

他还表示,美总统拜登专注于乌克兰危机。他称:“这对(拜登的)支持率有好处……拜登下了很大赌注,向俄罗斯展示……美国可以对抗俄罗斯。”

赫什还爆料称,伯恩斯想成为下一任美国国务卿,但质疑他疑似在炸毁“北溪”管道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否能助力其实现这一目标。

赫什在接受电台采访时称:“我知道伯恩斯想在新政府里担任国务卿……但我不确定这扇大门是否会为他打开。”


俄媒报道截图

另据“今日俄罗斯”(RT)报道,赫什表示,“北溪”管道被炸毁背后的故事“并不难找到”,整个国际管道行业都知道“谁做了什么”,并指出“明显有一些北约国家参与其中”。

赫什称,主要新闻媒体并未发布很多有关俄乌紧张局势持续的报道,并感叹《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许多媒体都已成为白宫和拜登政府的掩护。

赫什是美国知名记者、普利策奖得主,他于2月8日发布了有关“北溪”管道爆炸的调查文章。

文章称,拜登在与美国国家安全问题团队进行了9个多月的秘密讨论后,决定破坏“北溪”管道。美国潜水员在2022年夏季的北约“波罗的海行动”演习期间在管道下放置了炸药,三个月后,挪威人引爆了炸弹。

RT报道称,这篇文章的消息来源至今仍保持匿名,但赫什拒绝透露任何关于匿名消息的细节。他指出,他需要保护他的消息来源,并在文章发布之际承受因此带来的压力。

对此,美国和挪威方面紧急否认。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沃森称,赫什文中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虚构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务院发言人也作出类似评论。挪威外交部也明确否认挪威政府支持美方行动,称“这些说法是错误的”。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则回应表示,对“北溪”管道的袭击是“危险的先例”。佩斯科夫称,“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危险的先例。如果有人做了一次,那么他就可以在世界任何地点做第二次。世界上没有多少国家可以搞这样的阴谋破坏。”

佩斯科夫还表示,赫什的文章发表后,美方尚未与俄进行任何沟通。

延伸阅读:

西方对“北溪爆料”态度诡异,德国、瑞典等欧洲三国政府拒绝表态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资深调查记者关于“拜登下令炸了‘北溪’天然气管道”的调查结果爆炸性十足,但西方政府和媒体却对此保持诡异的沉默。与此事利益攸关的德国、瑞典和丹麦政府均拒绝对美国记者的调查结论表态。2022年9月,“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曾震惊世界,5个月过去了,三国都未发表任何调查结果。12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官员承认他们应该为“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负责。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美国、欧洲媒体对记者的爆料保持“神秘的沉默”,“是因为他们一直都知道这件事?还是只要人们相信他们所说的故事版本,他们就不在乎真相?”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12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极大地改变了俄罗斯和欧洲的能源供求关系,北欧涉事国家一直拒绝公开调查,拒绝俄罗斯的参与,让事件真相扑朔迷离。无论真相最终能否大白于天下,我们都应当获得的启示是,在美国设定的所谓大国博弈竞争的背景下,一些国家或势力为了维护自身的霸权或利益不断破坏规则并不断突破底线。

俄外长:“美国官员承认了”

美国调查记者西摩·赫什2月8日发表长达5000多字的重磅报道,详尽叙述了美国国安部门策划、拜登亲自下令、美国海军实施、挪威军方配合,最终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整个过程。报道发表后,美国政府第一时间矢口否认,称该文章“完全虚假和纯属捏造”,但这一缺乏细节的反驳被指空洞无力。

2022年9月,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1”和“北溪-2”管道出现多处泄漏点。事发海域位于瑞典和芬兰附近,这两个国家认为,管道是被蓄意炸毁的,但没有说明谁应对此负责。针对美国记者的爆料,瑞典外交部和检方表示,对“北溪”管道遭破坏事件的调查正在进行中,由于案件保密,无法发表评论。丹麦首相府、国防部和司法部也表示“无可奉告”。



北溪管道被炸,天然气泄漏 资料图

德国政府也拒绝表态。但德国联邦议院官网10日发文称,联邦议院当天就“关于如何应对针对德国基础设施的攻击”进行激烈争论。德国选择党议员弗罗迈尔批评说,他仍然不知道是谁对“北溪”管道进行了袭击,因为德国联邦政府对调查的贡献是“零”。12日,德国联邦总检察长彼得·弗兰克告诉《星期日世界报》,对“北溪-2”爆炸的调查仍在继续。

欧洲三国的逃避态度无法平息外界的怀疑。“每年一次在新题旧论上凭空捏造荒谬指责的北约专家在哪里?他们不是说他们‘极可能’掌握事实吗?”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11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美国记者的调查报道中有很多事实:调查到的管道爆炸、动机、间接证据。“那么,北约什么时候能为研究此事召开紧急会议?”路透社称,北约没有立即回应该媒体的置评请求。

“事实上,美国官员承认,‘北溪’管道的爆炸是他们所为。”俄新社援引拉夫罗夫12日的话说,“现在,他们甚至很高兴地谈到了这一点。”俄卫星社还称,拉夫罗夫表示,美国为了摧毁一个开始威胁到许多美国公司垄断地位、以俄罗斯能源资源和德国技术为基础的强大联盟,蓄意破坏了俄罗斯的管道。

奥地利前外交部长卡琳·克奈斯尔10日接受俄罗斯卫星网独家专访时表示,许多欧洲国家把矛头指向俄罗斯,说是俄罗斯炸毁了管道,这是无稽之谈。自2018年以来,美国就下决心用各种方式让“北溪”天然气管道永远无法运营,“但我没想到他们会把它炸掉”。她表示,这可以被称为恐怖主义行为,违反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卫星网11日引述对多名美国、欧洲调查记者的采访称,美国的否认不太可能让公众满意,赫什的重磅爆料可能成为拜登团队及其北欧盟友的法律噩梦。

“北美几乎没有媒体谈论”

“华盛顿和那些‘自由且专业’的美国、欧洲媒体,一直对赫什关于北溪的爆料神秘地保持沉默。”华春莹10日在推特上写道,还配发了一张图,写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一句名言:“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做美国的盟友是致命的。”

“这不是他们第一次这么做了。他们在新冠病毒溯源、新疆、网络安全(问题上)……一直做着同样的事。这只是美国试图掩盖重要真相的又一个例子。”华春莹表示。

欧美主流媒体对赫什报道的冷漠态度令人惊讶。“如果你想尝试在北美的媒体上找到这篇报道,你会感到沮丧。”加拿大《西部标准报》10日发文称,赫什的报道是十年来最大的新闻之一,但北美几乎没有媒体愿意谈论它。“如果美国炸毁了‘北溪’,那可以说是对三个实体的战争行为:德国、俄罗斯和北约。这也是经济和环境恐怖主义。”

德国电视二台10日表示,“北溪”管道爆炸发生5个半月后,尚未公布调查结果。“对真相知之甚少的一个原因在于调查的性质:西方国家不想让别人看见他们在波罗的海使用的监视技术。”德国安全专家约翰内斯·彼得斯称,这些调查是利用传感器和军事侦察领域的能力进行的。德国媒体此前报道称,由于彼此缺乏信任,德国、瑞典和丹麦决定各自单独展开调查。

崔洪建1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北欧涉事国家是“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调查的主体,掌握主动权,尤其是瑞典。在这一问题上,这些国家有自己的主权要求,可以理解。但另一方面,这些国家这么做也是想要对事件后续走向保持主动,掌握一些未来可用的筹码,这是国际政治博弈的一种常态。

西方媒体攻击调查记者

可能是无法用事实来推翻赫什的调查报道,西方主流媒体决定“另辟蹊径”。10日,路透社、德国《商报》等媒体发文承认赫什早年的成就,但质疑其近年来发表的报道。路透社称,其无法自行核实赫什的报道,但“这位记者对争议并不陌生”。德国《时代周报》贬低称:“在85岁高龄时,他早已从调查报道的传奇人物变成了不再可信的喃喃自语的作家。普利策奖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美国记者因对‘北溪-2’恐怖袭击的调查而遭到诽谤,并被敦促披露他的消息来源,这令人震惊。保护举报人是新闻业基本原则的一部分。”德国左翼党议员塞维姆·达德伦在接受《柏林日报》采访时说。她呼吁在联合国的主持下,对“北溪”事件进行国际调查。

“拜登炸毁了‘北溪’——联邦政府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德国智库席勒研究所创始人兼主席拉鲁什8日在该机构官网发文说,美国政府对其“伙伴”的行为完全无法无天,赫什的报道让每个正常人都目瞪口呆。“如果德国政府面对这一爆料不采取行动,它将不再有任何继续执政的理由。”文章称,德国政府不能对这样一个事实无动于衷:德国及其人民已成为战争痴迷派地缘政治的受害者,这个派别不仅毁灭“盟友”,甚至接受第三次世界大战和人类灭绝的可能性。

塔斯社10日发表对赫什的采访报道。这位记者表示,过去几年他曾多次拒绝了在美国国会发言的邀请,因为他更愿意远离政治。在他发表有关“北溪”的报道后,他接到了美国国会的好几个电话。“有参议员给我打电话。我对他们说,我帮不了你,这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赫什说。

对于俄罗斯媒体称他可能被邀请访俄并在俄议会下院发表讲话,赫什表示:“这不是不可能的,但短期内不会发生。”他说,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仍然紧张,因此不适合在这样一个“微妙的时刻”出国旅行。

【环球时报驻俄罗斯、瑞典、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隋鑫 殷淼 陈雪霏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王盼盼】

THE END

TAG:拜登  美国  白宫  北约  伯恩斯  国务卿  美记者  佩斯科夫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