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日本8336米深海发现怪鱼 一旦离开水就瞬间化成“啫喱状”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4-05 05:41:01
The Beginning

网讯,在深海,到底有什么奇怪的生物,我们是没法完全获知的,在偶尔的探索中,便会发现一些新物种,而这些物种可能长得非常怪。近日,据外媒消息,日本8336米深海发现怪鱼,这种鱼怪在哪里呢?据说,它一旦离开水就瞬间化成“啫喱状”!

日本8336米深海发现怪鱼

日本8336米深海发现怪鱼 一旦离开水就瞬间化成“啫喱状”

日本8336米深海发现怪鱼

据外媒4月2日报道,科学家在日本南部海下8336米处发现一种名为“蜗牛鱼”的怪鱼,一旦这种鱼离开水,就会瞬间化成“啫喱状”。

科学家表示,他们在日本南部的伊豆·小笠原海沟,也就是海下8336米处,用机器拍到了这种“蜗牛鱼”。此外,这个数字应该是现有鱼类能够达到的最深深度,比之前在马里亚纳海沟观测到的8178米还深158米。

据了解,“蜗牛鱼”大概有300多种,其中大部分实际上是浅水生物。不过,“蜗牛鱼”没有鱼鳔和胶装的身体,适应力极强,它们不仅适应北极和南极寒冷水域的生活,还能承受世界上最深海沟的极端压力。一项数字显示,8000米以下的海域,鱼类所承受的压力是海面压力的800倍。

然而,它们致命的弱点也在于此,一旦周围环境没有了极端的压力,它们就会变得极其脆弱。只要一浮到水面,便会迅速融化,变成“啫喱状”。

关于其他蜗牛鱼:

日本8336米深海发现怪鱼 一旦离开水就瞬间化成“啫喱状”

蜗牛鱼

蜗牛鱼(Snail Darter)是一种体长不过3.5英寸的小鱼,也没什么经济、观赏价值,与大坝相比几乎微不足道。而修大坝则无疑是一件风光无限的事。“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直观而震撼,“清洁能源”、“防洪”、“适航”等功能也是回应各种质疑的最佳武器,更何况这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这种备受推崇的理念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诉希尔案”中竟然受到一种小小的鱼类“蜗牛鱼”的挑战,显示出时代的发展对法律的改变。

蜗牛鱼,真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小鱼,几乎没有人听说过它。当年,如果不是生物学家及时发现了它,随着泰利库大坝的建成,它就灭绝了。

二战之后,随着水利项目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逐渐上升,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形象逐渐受到质疑。 1962年,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批准了“泰利库工程”,准备把它做成一个样板工程来回应质疑,但是,反对之声仍不绝于耳。管理局领导对该项目情有独钟,声称“没有泰利库大坝,就没有经济发展”。在建设过程中,田纳西野生生物资源委员会明确反对该项目的进行,认为它将对河中的鱼类产生影响,于是1972年1月,田纳西东部地区法院法官泰勒基于《国家环境政策法》责令项目停工提供环评报告,但此时管理局已经在该项目上花费了2900万美元,当然无法放手。管理局四处游说,并于1973年2月提供环评报告,取得了泰勒法官的认可,于1973年10月解除了禁令。虽然环评报告仍然让环保人士感到不满,不过看起来大坝修建已是势在必行,让工程停工是没有充分理由的。

就在停工禁令解除前夕的1973年8月,事件突然峰回路转,田纳西大学的鱼类学家大卫教授在田纳西河潜水时捕捉到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小鱼——蜗牛鱼,后来它被证明是一种新的物种,别处没有,濒临灭绝。只是此时蜗牛鱼的发现,无法构成大坝修建的法律障碍,因为《濒危物种法》刚通过不久,蜗牛鱼也并不在濒危物种名单之上,且这部法律由于初获实施,几乎未曾接受司法检验,也没有相应的行政指导意见可以遵循。于是大坝反对者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最终在1975年将蜗牛鱼增补进入濒危物种名单。而对战的另一方,管理局也没有放弃项目,他们疯狂加快施工进度,还聘请生物专家试验性地把蜗牛鱼转移到海沃西河生存。

事情在此时似乎陷入了僵局,因为渔猎局作为联邦的一个机构无法将《濒危物种法》强加在管理局头上,而司法部一般也不愿代表一个联邦机构起诉另一个联邦机构——这需要克服一些政治甚至是宪法障碍。于是渔猎局允许反对者填补这个空白,以希尔等为首的反对者最终在1976年2月对管理局提起了公民诉讼。诉讼审理过程繁复而冗长,双方各执一词,拉锯战般战斗了数个回合,在联邦地方法院和联邦第六巡回法院互有胜负,直到案件被管理局诉至最高法院。

THE END

TAG: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