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55年后找到恩人的甘肃女子:“我们分别太久了”丨面孔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4-23 20:15:08
The Beginning

大象新闻记者 赵丹/文 受访人供图


初玲轻抚张海森老人的手

“叔,你还记得我吗?”初玲的一双笑眼紧紧盯着病床上的张海森,双手轻抚老人的手,“我是初玲。”

一旁,张海森的儿子张为民举起手机上的一张三人合影照。初玲试图唤醒老人的记忆,指着照片给老人看,“我就是(中间)这个小女孩,这个是您,这是郭叔。”看老人因病无法言语,初玲又道,“你(若)记得(我)就眨眨眼。”这次,张海森迅速给予回应。

4月23日,忆及55年后在河南见到张海森老人的瞬间,专门从甘肃嘉峪关驱车赶来的初玲难抑激动,“我终于圆梦了。”

初玲7岁时,有天放学迷失在嘉峪关的风沙中,奄奄一息之际被河南籍军医张海森抢回一条命。初玲一家后来由于搬家等原因,与张海森失去联系,这么多年她一直想方设法找寻救命恩人。4月草长莺飞,已经63岁的初玲,终于见到了77岁的张海森老人。

这不仅仅是一个重逢的故事,更关乎感恩、念旧等人性的光辉。

往事

初玲对自己7岁时的遭遇记忆并不深。起先,她被家人珍存的一张合影照勾起了好奇心。那是一张黑白老照片,初玲梳着两只羊角辫,大眼睛盯着镜头,依偎在两个年轻军人中间,照片上标注着“在死难中被战士营救得愈“字样,合影日期是1968年4月14日。


1968年,张海森(右)和年仅7岁的初玲合影

初玲从母亲那里得知,她7岁那年因迷路被风沙掩埋多日,差点丢了小命,多亏了照片上的两位军人,救了她。

父母给初玲还原了事情经过。

1968年3月,初玲的学校开学。出事那天是她上小学的第二天,放学后独自回家途中。“我记得那天风沙特别大,简直能把人给刮跑。路上还有雪,刮着大风。“大西北的冬天很冷,由于风沙大、视线不好,年幼的初玲被刮得东倒西歪,渐渐迷了路,不知道自己的路线离家越来越远。

就在初玲的家人因为遍寻不到女儿而感到心急如焚之际,他们不知道的是,女儿因体力不支昏倒在一条未名小路上。幸运的是,附近部队一位姓郭的年轻战士,也就是初玲后来口中的“郭叔“,探望战友时走的是这条小路,”郭叔感觉被什么绊了一下,才发现掩在沙堆里的我。”初玲听家人回忆,“郭叔”当时发现自己时,自己的嘴里、鼻子里、耳朵里全是沙子,身体被冻僵、脸色发紫,只有胸口还有一丝温热,立即带到附近的部队卫生所抢救。

之后发生的事,张海森老人曾经给儿子张为民讲过。

当年,20岁出头的张海森在甘肃某部服役,是一名军医。事发当天,他正在部队卫生所值守,突然有战友抱着一个生命垂危的小女孩儿闯进来,说在路上发现了这个被风沙掩埋的孩子。张海森赶紧想尽办法抢救。

就这样,初玲捡回了一条命,她至今感慨不已,“(当年)如果不是郭叔发现了我,如果不是张叔抢救了我……”

寻找

初玲的父母视两位战士为女儿的救命恩人。

1968年4月,初玲的父母带着她与郭战士以及张海森合影留念,并把这张照片珍藏在家中显眼的地方。而这张照片,同样被张海森珍存至今。张为民透露,父亲曾给子女们讲过照片背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父亲当年曾在甘肃救了一个小女孩儿,但是谁也想不到的是,55年后,对方竟然找上了门。


初玲和张海森的亲属在一起

初玲回忆,她上大学时还和张海森保持书信联系,讲讲自己的学业。后来她们家搬了地方,而张海森则退伍了,就这样两家人失去了联系,转眼就过去了几十年。而另一个救命恩人“郭叔”,复员以后继续留在了甘肃,和初玲一家还时有来往。“每次见到郭叔,我就想到了张叔。”初玲笑道,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心里一直放不下这个事儿、这个人,想寻找张海森老人的念头愈发强烈。

但是,她只知道张海森当年退伍后回到了老家河南,至于具体在哪里一无所知。这些年,她想方设法寻找张海森,曾打过媒体热线,也通过社交平台全网寻找,均杳无音信。

今年年初,偶然的机缘下,初玲尝试拨打河南平顶山12345民呼必应热线寻求帮助,很快,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给她回复称找到张海森老人。“特别感激这两个单位的工作人员!”

初玲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已经快90岁高龄的老母亲,“我说妈,我找到张叔了,想去河南一趟。我妈说好,去看看吧。我爸很早就去世了,如果他在他肯定也会同意。”


初玲和张海森老人的亲属在一起

得到母亲的应充后,初玲开始郑重筹备河南之行,带什么东西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意呢?最终她选了新疆、敦煌等地的特产。而初玲的弟弟得知后,专门陪同姐姐一起从甘肃嘉峪关出发,驱车近2000公里,风尘仆仆地抵达河南平顶山。

而张海森老人这边,最早是老伴接到了相关部门的通知,把这个事儿告诉给了儿子张为民。得知初玲要来河南,张为民的第一反应是“挺惊喜,觉得对方挺懂得感恩的,决定一定要好好招待。”初玲一行还没来,喜爱书法的张为民就悄悄地在准备作品,要送给初玲大姐。

约定

4月20日下午,河南平顶山,初玲见到了阔别55年的“张叔”。

她满眼笑意,径直走到老人床前,打了声招呼,“叔,你还记得我吗?我是初玲。”可惜的是,她没有等来回应。张海森儿子张为民称,今年已经77岁的老父亲于6年前因为脑溢血做了开颅手术,平时瘫痪在床,无法与人用语言交流,但是头脑很清醒,平时儿女们就用眨眼、握手等动作与他沟通。看到父亲无法与初玲交流,张为民赶紧找到手机上珍存的父亲当年和初玲的合影,举到父亲跟前。


视频截图

初玲指着照片给张海森老人说道:“我就是(中间)这个小女孩,这个是您,这是郭叔。”顿了顿又道,“你(若)记得(我)就眨眨眼。”这回,张海森眨了眨眼睛回应,并张开了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提及重逢这一幕,初玲坦言激动又有遗憾。“我遗憾的就是张叔不能说话,也不能写字,我们无法交流。他想和我说什么,我也不知道。”此外,这次来河南之前,初玲还带着一个愿望——55年前,她曾经和“张叔”“郭叔”有过一次珍贵的合影,不知道55年前有没有机会,她和两位救命恩人再相聚拍一次合影,如今看到“张叔”卧床,感慨愿望难以实现了。

不过,对于初玲大姐的遗憾,张为民当即表示今后有机会可以代替父亲前往甘肃,一是探望初玲大姐,二来也看看父亲当年工作过的地方。初玲欣然赞同,“大西北的景色和河南的还是不一样的,欢迎常到那边去旅游。” 分别时,两家人约定,今后要像亲戚一样,常来常往。


张海森老人的老家,也悬挂着当年和初玲的合影照

4月23日,初玲已经离开河南平顶山,跟随弟弟到了北京,之后再回甘肃嘉峪关。在河南的这几天,“张叔”一家的热情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次河南之行很不错,去看望张叔一直是我心里想做的事,如今终于圆了梦了。”

她坦言记忆中一直保留着“张叔”年轻时的模样,那是一位字写得很漂亮的军人,这些年自己和母亲一直牵挂着这位恩人。

已经63岁的她回望岁月轻声说道:

“时间过得太快,我们分别太久了。”

THE END

TAG:甘肃  河南  张叔  面孔  张为民  平顶山  嘉峪关  大西北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