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普法
本期栏目邀请辽宁卓政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房华律师来进行讲解。
随着社会得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家都非常自己的健康,也参加了更多的健身运动,广场舞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场舞可以健身、娱乐,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项目,已经成为城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深深扎根于广大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广场舞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成为了一种值得的社会现象。你有没有被广场舞阿姨的舞姿吸引过,有没有被广场舞阿姨的音乐烦恼过。
广场舞阿姨跳舞时播放的音乐声音过大给很多人带来过困扰,关于这样的纠纷也层出不穷。
1、湖南的石先生就有这种困扰。因为他的儿子现在初三了,马上就要中考了,学习非常努力。但是楼下跳广场舞的声音太吵影响到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学习,石先生和孩子一起找到广场舞大妈协调,但双方非但没有达成一致,父子俩一怒之下还砸了大妈的音响。
2、苏州越溪一小区也有类似得广场舞扰民事件发生。居民褚先生的爱人对跳广场舞队提出,小孩无法休息,希望小点声。却遭到了拒绝。褚先生一气之下,拿了一杯水,直接浇到了广场舞的音箱上,音箱的主人袁先生顿时火冒三丈,上去就把浇水的褚先生揍了一顿。
3、在苏州桂花公园有跳广场舞的两组舞队,因为对方音响声音过大,盖过了自家音响,产生争执甚至肢体冲突。双方从一开始的对骂到开始推推搡搡,后来甚至产生了肢体冲突。直到民警出警,双方情绪仍十分激动。最终在民警的协助下,双方约定划分区域跳舞,尽量互不影响。
什么是噪声污染?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我国法律关于禁止噪音扰民作出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条,“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设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一)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二)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
噪音的标准如何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了关于的环境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其中与生活环境相关的噪音标准为:
[分类]
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噪声限值]
各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等效声级限值。
仅以“噪声扰民”侵犯“私人生活安宁”为例。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2019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显示,据2018年全国“12369环保举报联网管理平台”统计数据,涉及噪声的举报占比为35.3%,仅次于大气污染,排第2位;在全国噪声问题举报中,施工噪声扰民问题以43.0%的比例居首位。对不少人来说,拥有一个安静的夜晚就是一种难得的奢侈品。
如果生活中遇到噪音污染、狗叫、广场舞扰民或者骚扰电话、推销短信如何进行维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经将“私人生活安宁”纳入隐私权,这是中国第一次在法律中明确规定隐私权的保护范围。这意味着大到人们熟知的各种非法获取、泄露个人“私密空间、私密活动和私密信息”的行为,小到各种频发的骚扰电话、短信、强制弹窗广告以及噪声、烟尘等环境污染等,都可以被认定为可能滋扰、破坏“私人生活安宁”和“侵犯个人隐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隐私权】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隐私权侵害行为】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律师提醒您:
如果遇到噪音扰民行为,可以向当地的居民委员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等组织投诉,可以拨打110报警,可以拨打环保举报热线12369向当地的环保部门举报,还可以依法向当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噪音制造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礼道歉,如果有充分证据能够证明造成物质或精神损害的,还可以依法要求赔偿。
TAG:[db: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