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哺乳纲食肉目熊科动物,如今却天天在动物园里啃竹子,上了树下不来,下了树就卧倒。然而正是因为它又憨又圆,赢得了不少人的喜欢,对着一个圆滚滚大呼“可爱”。可以说,大熊猫在长期的演化中掌握了独特的“生存密码”,如果回到数百万年前,大概很少有人会对着挥舞利爪、张开大嘴、啃咬猎物的它,喊出“萌萌哒”三个字,毕竟那时的大熊猫,还是个实打实的食肉动物。
大熊猫的祖先禄丰始熊猫,生活在大约800万年前,那个时候的生活环境与现在大不相同,基本上以温暖潮湿的雨林和沼泽地带为主,食物资源相当丰富。与此同时,始熊猫具备了一个捕猎者应有的所有利器,它们爪子锋利用于撕扯、牙齿齿尖用于切割,想要顿顿有肉吃对它们来说不是难事,偶尔也吃点植物性饮食做调剂。后来在始熊猫的演化过程中,出现了一支小种大熊猫,它们个头不大,只有约1米长,饮食方面延续了始熊猫的食性,但较之更为广泛,成为了一种杂食性的动物。
但是到了200万年前,情况有所改变,尤其是气温降低让动物栖息地发生巨大变化,原本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动物向南迁徙,进入到小种大熊猫的领地,让悠闲自在的它们一下子生存压力骤增,原本不在主要食谱上的植物性饮食也进入到它们的日常饮食中,其中就包括竹子。就这样,随着对竹林生活的日渐适应,竹子在大熊猫祖先饮食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到了100万年前后,气候转暖,由小种大熊猫演化出的巴氏大熊猫已经广泛分布在了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竹子也占据了其饮食的90%以上。
然而竹子这种植物,最大的特点就是生长速度极快,而且它们并非树木而是草,动物界完全依赖竹子为食的哺乳并动物不多,除了大熊猫,也就只有竹鼠、竹狐猴,主要原因就是竹子没有什么营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食,而且很难消化。
吃竹子吃了200多万年,但作为原本是食肉动物的大熊猫,其消化系统直至今日也没完全适应草食,消化竹子对它们来说难度很大,只能依靠肠道内的细菌分解竹叶,虽然大熊猫每天大概会便便40次,但大部分竹叶只是被无情地以原样排出体外,同时由于依靠菌群降解竹纤维提供糖分效率很低,所以大熊猫就得多吃少动,维持身体的能量供给。
因为长期以竹子为食,大熊猫不仅拥有了圆脸和大臼齿,它们的基因也发生了改变,由于一种名为“T1R1”的基因失活,吃素的大熊猫无法品尝出肉的味道,也就导致大熊猫对于原本的主食——“肉”,食之无味了。
事实上,完全依赖竹子对大熊猫来说也是有潜在风险的,民间俗语说“竹树开花,必有大灾”,这其实是因为每隔数十年,竹子就会开花、枯萎、播种、新生,对于竹子来说这是存续和繁衍,但是对于几乎只以竹子为食的大熊猫来说,就不得不经历一次无竹可吃的时期。虽然从食物上看,食肉目的大熊猫成了吃素的圆滚滚,好像没有什么值得它们骄傲的地方,但是从演化的策略上看,大熊猫从若干种同时代的动物中脱颖而出,历经800万年存活至今,“活化石”之称也算是当之无愧了。
TAG:[db: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