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下月访华,普京亲口说出这一计划,连送给中国领导人的礼物都想好了

来源: 更新时间:2024-04-26 21:10:04
The Beginning


俄罗斯总统普京25日表示计划5月访问中国

据《环球时报》援引俄卫星通讯社的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25日表示,计划5月访问中国。如果成行,中国可能成为普京开启新任期后首个出访国。

可能是新任期首访

25日,普京在俄罗斯工业家和企业家联盟年度大会上提及访华计划,但未明确说明访华的具体日期。

俄舆论称,考虑到5月这一月份,此次访问可能会是普京开启新任期后的首次出访

在3月举行的俄大选中,普京高票胜选连任,预计于5月7日宣誓就职,开启第五个任期

关于普京新任期有望首访中国,此前已传出消息并显露相关迹象。

3月19日,在出席与议会各党派的会议时,普京表示,他会认真考虑将中国定为新任期首个外访国的建议。

本月8日至9日,俄外长拉夫罗夫来华访问,此行也被猜测可能为普京访华打前站。

本月早些时候,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证实了普京计划访华,但未透露具体日期。

佩斯科夫当时说,鉴于俄罗斯与中国之间保持高水平友好关系,双方都明白进行最高层接触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

25日,佩斯科夫在被问及相关问题时称,克宫会及时发布关于总统普京访华的消息。他还说,俄方将与中国合作伙伴一起宣布一切。

外界认为,普京计划访华正如俄方所言,将全面巩固提升对华关系作为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希望延续俄中友好关系,全面加强对华合作。

一定把书送给朋友

普京不仅亲口道出访华计划,还透露了要给中国领导人赠送什么礼物。

在当天的大会上,一名与会者建议普京访华时将一本盖有1953年6月15日图书馆入馆印章的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赠送给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据这名与会者表示,这本书出版于1953年,并于同年6月15日被送到图书馆,时间恰好是习近平主席的生日。同时,车尔尼雪夫斯基及其名作《怎么办?》也是这位中国领导人最喜爱的作家和作品之一。

习近平主席曾数次提到这位19世纪俄国作家和他的作品。

2013年3月访俄期间,习近平会见俄汉学家、学习汉语的学生和媒体代表时说:“我年轻时读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习近平也引用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

对于赠书提议,普京表示赞同,并称“一定会带上这本书送给我们的朋友”。普京还称赞习近平是一位坚强的领导者。

一名俄罗斯记者稍后发布的视频显示俄总统礼宾人员从这名与会者手中拿走了那本《怎么办?》。

高层交流将掀高潮

元首外交是中俄关系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自2013年以来,中俄元首会面已超过40次。

双方最近一轮互访是在去年。202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俄。这是习近平再次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国事访问。同年10月,普京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今年以来,中俄高层互动密切:1月,中国副外长马朝旭赴俄举行中俄外交部门磋商;2月,两国元首在春节临近时通话;2月底,中国副外长孙卫东访俄并同俄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谈;3月,习近平致电祝贺普京当选连任俄罗斯总统;4月,中俄举行联合国和安理会事务磋商;同月,俄外长拉夫罗夫访华。

如果普京下月实现访华,中俄高层交流将掀新高潮。

纵观双方已经释放的信息,中俄关系、多边协作、地区与全球热点以及共同关心的战略性问题料将是此访关注重点。

中俄关系层面,今年中俄将迎来建交75周年,并开启持续两年的中俄文化年。双方将以此为契机,推进全方位合作,释放更多潜力。

俄政治分析人士阿列克谢·马卡尔金表示,中俄致力于双边合作,两国进出口额都在增长。中国现在是俄罗斯的主要伙伴,也是金砖国家框架内的合作伙伴。

多边协作层面,今年俄方担任金砖国家主席国并将于10月主办金砖峰会,下半年中方将接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

预计双方将加强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内的沟通协作,以及支持哈萨克斯坦办好今年上合峰会。

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热点也被认为是重要议题。

马卡尔金预计,双方有可能讨论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建议。西方的提议被俄方拒绝,而中国的倡议更加值得关注。

西方冷战“滤镜”难除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也高度关注普京计划中的中国之行。

有西方媒体妄议中俄“背靠背”以抗衡美西方,并对中俄加强合作表达担忧,认为中俄合作意在扩大全球影响力、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

对于西方带着冷战“滤镜”的肆意曲解,中俄对两国关系定位清晰、原则明确,展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冷战时期的大国关系新范式。

俄外长前不久访华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谈中俄关系提到“五个始终”,其中之一是始终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

拉夫罗夫也指出,俄中关系建立在互相尊重、平等合作和可信赖对话的基础上,超越了冷战时期的同盟关系,显示了强大韧性。

双方还强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切实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延伸阅读

媒体:美援乌法案过关 乌克兰未来与美国战略信誉绑定



图为美国国会大楼

直新闻:美国国会最近就一揽子军事援助法案进行表决,尤其是对乌克兰高达600亿美元的援助到位的话,您认为会产生什么影响?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这600亿美元也不是都用于给乌克兰的武器,比较明确的是有138亿美元是给乌克兰的各种武器装备。至于说会带来何种战场效果,还需要实际检验。但是从过去两年多的情况来说,美国及其盟国的一些二线装备,甚至是淘汰的武器被用在了乌克兰战场,结果是俄乌双方相持不下的消耗战。武器装备不是决定战局的唯一因素,但是,在工业化战争的时代,武器装备尤其是战争的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乌克兰总理承认,俄军发射的炮弹数量是乌军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此次美国大规模军事援助以及未来可见的欧洲国家援助乌克兰的战斗机进入战场后,俄乌两军战力的天平可能会发生变化。当然,俄罗斯经济已经转入战时,相关的军工生产也在增加,那最终是美国及其盟国的战争工业能力与俄罗斯的战时经济之间的较量。

美国的一揽子援助法案反映出,美国的战略依然围绕欧洲、中东和东亚三个主要地区展开,乌克兰占了大头,这说明,美国的战略重心还是在欧洲-大西洋地区。对美国来说统筹太平洋和大西洋,性质是不一样的,大西洋共同体面临着传统地缘政治和大国战争的回归,而太平洋地区则是构建包容、开放的地缘经济秩序。美国援乌的法案拖了半年之久,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美军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 图源:美媒

一是欧洲国家主动或者被动加强了对乌克兰的援助,尤其是法国表现比较积极,但是如同90年代南斯拉夫危机一样,欧洲没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地缘政治难题,包括泽连斯基在上个月作出了一些比较反常的表态,说明欧洲的战略能力短板是明显的。

二是美国国内政治僵局以及大选政治,使得相关各方对美国是否会持续支持乌克兰有不同的观点,尤其是特朗普释放的一系列信息,对俄罗斯的影响是潜在的,但可能是重大的。

三是,共和党议长约翰逊跨越党派边界,推动援乌法案,缓冲了党派政治对美国对外战略的冲击,很难得实现了跨党派合作。在冷战初期,共和党议员范登堡与民主党总统杜鲁门共同推进了美国的冷战战略。

美国援乌法案的通过,对欧俄对峙的整体格局有重大的影响,一是表明美国还是西方集团的主导力量,有兑现承诺的能力和意愿,能够领导西方,让欧洲盟国放手支持乌克兰。比如英国也推出了援乌大礼包,提供5亿英镑武器装备。二是乌克兰战场之外的博弈更加激烈,北约进一步扩大,而且波兰等北约东翼国家加强军事部署,波兰表示为部署核武器做好了准备。三是,乌克兰是俄罗斯与西方对抗的前沿,泽连斯基有了越来越大的主动性和回旋空间,乌克兰的未来前景与美国的战略信誉已经绑定在一起。

从更长时间段来看,乌克兰是传统的“东方问题”的延续,19世纪“东方问题”主要是衰落的奥斯曼帝国怎么办的问题,现在的“东方问题”则是俄罗斯如何与欧洲相处的问题,矛盾的焦点从巴尔干半岛转移到了黑海北岸的乌克兰。



美国民众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

直新闻:美国通过了援助以色列的法案,但是美国大学校园出现了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您有什么观察?

特约评论员 孙兴杰:目前的巴以冲突让美国陷入了战略和道德的困境之中,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等美国知名大学中的抗议活动是这种困境的缩影。从战略来看,美国在去年10月份,以色列遇袭之后,坚定站在以色列一边。拜登总统曾经访问以色列,美国的外交、国防高官也是多次到以色列,这种支持力度也是非常大的了。在以色列对加沙发动大规模地面进攻之后,美国一方面要对以色列提供军事支持,同时也想要约束以色列的军事行动,以军在加沙的行动并没有预期那么快,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大量无辜平民死于冲突。

以色列在本月初袭击了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结果引起了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对抗,在相关方面的介入之下,局势尚可控制。巴以冲突越来越成了消耗战,战争偏离了其政治目标,即便美国给予以色列强有力支持,那结果就是更多平民死伤,以及加沙地带化为废墟。美国承认“两国方案”,但在联合国安理会投票中又否决了巴勒斯坦的联合国成员国地位。

拜登政府结束了在阿富汗的战争,从中东地区回撤,但是现在以色列以打击恐怖主义的名义陷入了消耗战,连带美国一同卷入其中,与之前的中东战争不同的是,以色列面对的对手并不是阿拉伯国家或者同盟。以色列占领加沙地带之后,将如何维持下去呢?其情形和挑战与美国在2001年反恐战争之后非常相似。美国大学校园的抗议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观念战争的发酵,反犹主义在美国是政治不正确,但是反对以色列就等于反犹主义吗?在美国大选年,观念的纷争难免会成为选举政治的议题,巴以冲突或许非常意外地成为美国大选中非常有影响力的议题。

THE END

TAG:普京  习近平  俄外长  拉夫罗夫  中国领导人  年度记者会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