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琴最近遭到了生活的一万点暴击。
事情源于自己上四年级的女儿参加了学校的一个开放性研究课题小组,由于有可能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研究,所以学校也同时邀请家长参加,以便给予孩子们必要的支持。
组内八个家庭约定在周末碰头,进行相互了解。
大琴怕给女儿丢脸,专门换下自己油腻的家居服,穿了一套以前上班时的套裙,精神抖擞地去了。
然而,还是未能逃脱相形见绌的命运!
家长和孩子们热烈地讨论各个选题的可操作性,大琴只能缩在人群里,听别的家长们高谈阔论,她插不上话。
她甚至听不太懂那些“大数据”“知识付费”“社群经济”“O2O”是什么意思,她原本以为的研究小组,就是研究作业怎么做,难题怎么破,如何提高学习成绩。
后来,有个家长提议,了解下每个家长的特长,以便在孩子们研究相近的课题时,可以提供相应的支持。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推荐起自己的妈妈。
“我妈是个作家”
“我妈擅长心理学”
“我妈会画插画”
……
轮到大琴的时候,女儿幽幽地说了一句:“我妈只会做家务,别的什么都不会!"
大琴一脸窘迫,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回到家后,她认真地在镜子里打量起自己:
在常年的油烟熏蒸下,曾经光洁的皮肤早已粗糙黯淡,失去光泽,眼角皱纹已然条条分明,自己才37岁,但这几年疏于打理,看起来已经苍老如40多岁的女人。而更可悲的是,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失去了自我,成为那个让孩子看不起的妈妈!
想大琴从前也是一个在职场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的人。但生了孩子以后,便两耳不闻窗外事,两眼只有孩子的屎尿屁。
放弃了自我职业的提升,放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大琴更是收起了自己的专业书,一心只念育儿经,把原本好好的人生前景,生生过成被嫌弃的无用中年妇女。
她以为放弃自己的追求,一心扑在孩子身上,便是给予了孩子最好的教育,却不知,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妈妈成为最好的那个自己。
杨澜在分享自己的故事时谈到“对一个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看到母亲如此享受自己的工作,享受自己的人生,她见到那么大的世界,带回来有趣的故事,在他遇到困惑时,母亲又总能给予正确的指导。”
有自我追求的妈妈,自立自强,有自己的生活情趣,有自己的成长方向,她们将自己的生活过得丰富有趣,健康向上。
有妈妈珠玉在前,孩子自然能从妈妈身上学到生活的智慧和本事,有充分的眼界,有独到的见解,有与社会相处的方式!
妈妈有追求,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同楼层有户人家,孩子上初中,妈妈全职陪读。
几乎每天早上我去上班,都会碰到妈妈陪同儿子去上学,而每天在电梯里,妈妈总是在热情洋溢地询问孩子中午想吃什么,然后必然会自问自答中午炒白菜或者炖排骨,她的儿子也总是心不在焉地自动忽略妈妈的询问,一言不发,天天如此。
有一天,那个胖乎乎的男孩子终于没有忍住,问了妈妈一句:“妈妈,你真的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吗?”
他的妈妈一愣:“我每天的事情就是给你做饭,陪你上学啊!你就是我的一切!”
妈妈脸上浮出慈爱满足的笑容,然后继续滔滔不绝地讲今天中午准备做什么菜,下午准备洗什么衣服。
孩子脸上掠过复杂的神色,欲言又止。
在妈妈眼里,孩子是妈妈的一切,她们可以舍弃自我,全心付出,将自己所有的心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可在孩子的眼里,当他们渐渐长大,他们也在期望一个有远见、有见识的妈妈,能给给予他们成长的精神养分和有边界的生活空间,他们不再那么需要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更多的,需要的是在精神上获得被认同和被理解。
曾经我们的心理研究小组,在学校做过一个课题研究,其中有一项就是“妈妈的社会化程度与对待孩子学习的焦虑程度”。
调查发现,有自己事业追求或兴趣爱好的妈妈,对于孩子的学习往往更能报以宽松的态度,而那些一心只扑在孩子身上,以培养孩子为毕生之唯一追求的妈妈们,则更加容易焦虑,孩子的每一分考试成绩,都是牵动他们神经的晴雨表,他们没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他们所有的生活重心都与孩子捆绑在一起,同呼吸,共荣辱。
孩子一次完成的不好的作业,或者一次考的不理想的成绩,在她们的眼中都是关乎着未来的大计,深深牵动着她们脆弱的神经。
甚至有位妈妈在孩子考了98分后,不停地埋怨孩子考得不好,在她的眼里,自己不上班只带娃,娃考不了一百分,自觉无法交差。
可以想象,在这样充满焦虑的妈妈背后,站着一个如何被压抑的孩子。
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也需要适时的引领。
终有一天,他们会不再满足于同妈妈的交流局限于吃红烧肉还是清蒸鱼,他会渴望自己的妈妈能同他聊厚黑学或弗洛伊德。
他也需要有一个向上的、有追求的妈妈,以她的生活姿态和人生经历为自己做背景,既能提供人生大方向的建议,又有充满生活细腻趣味的胸怀。
妈妈有追求,孩子才更优秀。
在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病态共生”,指那些为孩子倾其所有的妈妈,把精力过多地放在孩子身上, 一直没跟孩子厘清边界,所以无法同孩子完成分离,而她们的孩子则会一直“忠诚”地配合她,停留在一个小婴儿般需要被照顾的状态,无法真正长大。
妈妈事事不放手,孩子将永远得不到心理上的成长,于是这个社会上有了那么多的巨婴和妈宝男,也同样有了那么多的婆媳矛盾。
而有自我追求的妈妈,她们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在孩子身上懂的适时的放手,她们不会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也不会让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之间的母子情分,亲密却充满边界,温柔并不乏引领。
在美国低收入家庭,依旧有一群中产思想的妈妈,她们关心时事政治,勤奋工作,善于思考,她们不会在精神上沉沦,也不会消极任命,在生活压力和育儿琐碎中,开除傲人的花。而他们的孩子,也更容易获得美好的未来。
有追求的妈妈,才是孩子真正的榜样。
做个有追求的妈妈,去成就自己。
因为,给予孩子最有效的教育,就是让孩子看到妈妈如何去度过她的人生,以及用什么样的姿态与世界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