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们有没有这样形容过自己的孩子:
“我家孩子不敢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我家孩子经常遇到一点小事就哭”
“我家孩子晚上睡觉总是说害怕,要搂着妈妈睡”
“我家孩子玩具被别人抢走了不敢吭声”
“我家孩子正在玩滑梯别的小朋友一靠近,他就立马躲一边让别人玩”
“我家孩子见到生人总是躲在妈妈身后”
“我家孩子害怕打雷、害怕小动物、害怕天黑、害怕敲门声 ……”
“我家孩子,爸爸稍微大声一点说话,就能吓哭了。”
诸如此类的很多问题令爸妈们头疼不已,
每次说起这些问题的时候,都会加上一句“我家孩子太胆小了”。
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贴上胆小的标签。
胆小的孩子,你究竟在恐惧什么?
小朋友可能在某些特定的阶段会害怕很多东西,有的小朋友害怕毛绒小玩具,有的小朋友害怕太大的声音,有的怕黑,有的怕怪物……这些类型的害怕其实多数都还能为父母所理解。
还有很多父母不能理解的害怕:比如有的孩子怕地上或者浴缸里的一根头发丝,有的孩子怕马桶里出水口边上的一点水垢,有的孩子怕某种特定颜色的食物,有的孩子怕某种特定的声音……父母们往往觉得孩子太过“胆小”,急切想要知道应该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勇敢”。
这种害怕孩子胆小,急切想要改变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在很多时候可能会让孩子的焦虑变得更严重,尤其在父母不了解孩子害怕原因的时候。
孩子还小,第一次遇到多人的环境害羞是正常的,在很多人的环境下慢热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他无论在什么环境,一直表现出害羞、慢热、恐惧......那父母就需要反思,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个“胆小鬼”呢?
胆小,让孩子失去了什么?
因为胆小,怯场,使孩子失去了许多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
因为胆小,使孩子失去了很多探索和尝试的乐趣和成就。
因为胆小,使孩子失去了朋友交往的乐趣和美好。
因为胆小,使孩子不敢主动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失去了选择的权利。
因为胆小,使孩子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自信,越来越自卑甚至自闭。
孩子胆小,不要犹豫,尽快引导
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胆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等长大了,就自然好了,因此不进行教育干预,这样的家长缺乏敏感性。其实,如果不对孩子的胆小性格加以教育,发展下去,胆小的性格就会演变成回避型人格。这种人格,因害怕与外界打交道而把自己局限在自我的狭小圈子,而人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发展的。
因此,长此以往,这种人的能力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能力发展滞缓、性格内向、回避,是心理没有健康发展的标志。所以,对于胆小的孩子,必须要加以警惕,进行及时的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胆小?孩子到底是谨慎内向的性格还是真的胆小害怕呢?
孩子说害怕的时候,爸妈是应该说“别怕,妈妈在”,还是应该说“孩子你要勇敢一点”?
如何做才能真正的帮助孩子面对恐惧呢?
导致孩子恐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也不是模式化的。要帮助孩子战胜恐惧,方法也不是单一的。最根本的一条是对症下药,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要过分溺爱、迁就孩子,采取灵活多样的应变措施,为孩子营造安全、温暖、宽松的环境氛围,缓解恐惧情绪给孩子带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