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爸爸跟我反映一个问题,他说他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英语总是做不好。他觉得是孩子不够自信。
后来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发现,孩子的确是不够自信,但是英语做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听说读写能力比较差,因此需要更多这方面的辅导。
后来我发现,好像听说读写不太好的孩子背后,都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爸爸缺位。究竟是巧合,还是一种必然呢?
经过一些文献的翻查,我发现这或许不是一种巧合。
大部分的爸爸认为自己的任务是赚钱养家,因此忽略了教养孩子的部分,然而
前段时间有研究表明,父亲对幼儿读写能力的萌发有着重要且积极的影响。[1]
所以这或许,还真的是爸爸的锅。
为什么这是爸爸的锅?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父母的语言输入是儿童早期习得语言的主要途径。
而父亲由于在语言输入上具有区别于母亲的特点,对儿童早期读写能力发展具有更多积极的影响。父亲的语言输入侧重于共同的学习活动,可以促进儿童的语言、书写和学习技能的发展。
研究显示,父亲的语言输入在词汇量、话语轮次间隔时间、词源、疑问句方面低于母亲,但是在话语种类、平均话语长度或者问题的种类方面与母亲是相同的。[2]
父亲虽然在语言输入量方面不及母亲,但是在语言输入有效性方面则胜过母亲。
另外,还有研究发现,父亲与儿童的独特互动方式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并影响其在学校中的读写能力和学业成绩。
父亲比母亲更愿意和孩子玩能活动全身的并激起愉快情绪的游戏,而母亲则更愿意与孩子玩具有指导意义的语言上的游戏。
研究还发现,父亲参与儿童的读书和游戏互动不仅能促进儿童读写能力的发展、预测儿童日后的学业成绩,还能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
这可能是因为父与子的互动带有更强的目的性,儿童能在与父亲互动中掌握有效交流的技能,并学习结构性的语言。
同时父亲在与儿童游戏中制定游戏规则,并在游戏过程中掌控与儿童交流的过程,不仅促进了儿童认知的发展和规则的适应,在语言发展方面也达到了有计划的干预。
所以说,如果想要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好一些,那么爸爸应该怎么做呢?
1“爸式”表达:清晰,具体,准确
跟3-6岁孩子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清晰具体和准确,因为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很容易出现一些表达错误,而这个时候爸爸可以给予纠正,也可以给予示范。不过很多时候,爸爸都做不到这一点。
正如有一次,我公交总站坐车,车上就我一个人。后来有一对父女过来乘车,那个女儿看起来3岁多,很兴奋,屁颠屁颠跑过来上车,跟爸爸说:“爸爸,没人的!”而他爸爸的反应就是:“嗯,没人的。”
这位爸爸的说法,就是一种错误的表达方式。其实女儿的意思是车子很空,但她不会表达,而爸爸此时却用肯定句来重复女儿的话,这样会让女儿产生“这样的表达是正确的”错觉。
此时,正确的做法是,用清晰、具体和准确的语言来纠正女儿的表达错误:“女儿,车上有那位哥哥在呢,是有人的,只是人不多,比较空。下次见到这种情况,可以说这个车很空,明白吗?”
爸爸用清晰的、具体的和准确的表达方式,来提高孩子语言输入质量,这会让他们输出的时候,更加到位,也就让他们的读写能力更强。
2用游戏引导
有些爸爸可能是性格使然,不太懂得怎么跟孩子交流,这个时候爸爸可以考虑以游戏为主,语言为辅的方式来跟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在跟孩子进行游戏的时候,爸爸还可以给孩子制定游戏规则,并且一起遵守完成。
当孩子违规的时候,爸爸可以用具体清晰准确的表达方式跟孩子交流,让孩子遵守规则。
另外,这样的方式也有助于3-6岁的孩子建立规则感,利于对未来规则的适应。
作为爸爸,要要尊重孩子的性格倾向,不要逼迫他们改变。性格没有好坏,所以不要再给他们贴上各种负面的标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