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时候家长们肯定会带孩子们走亲戚之类的,但孩子们正是闹腾的年纪,在亲戚家“犯错误”怎么办?如何处理才能做到“双赢”?
孩子不打招呼
面对不喜欢打招呼的孩子,家长为了挽救尴尬局面可能说:“这孩子真没礼貌!”
婴儿见到陌生人就哭闹,大点儿的孩子见了陌生人就躲起来,这是孩子的自然反应。
孩子从不能区分所有人到逐渐分清熟悉的人和陌生人,而且开始对陌生人躲避和抗拒,这代表孩子的成长发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错误的应对方式
如果家长从负面角度看待孩子的反应,甚至直接强迫孩子叫人,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使其更抵触陌生人。
正确的应对方式
如果孩子不打招呼,家长可以跟对方说:“宝宝还没准备好叫婶婶,准备好了就会叫的。”
或给孩子适应的时间,家长先自然地交谈,而不是直接把孩子推到生人面前,更不强迫和责备孩子,让TA 在一旁有观察和熟悉的过程。
当孩子觉得交谈是安全、有趣、轻松的,TA 自然会放下紧张的心理,开始接纳这个“陌生人”。
两个孩子起争执
两个孩子吵架,家长要先安抚,然后问清楚原因,最后解决问题。
有些家长一看见孩子打架,就直接认为自己孩子调皮,或对方孩子故意惹事。然后不问青红皂白地责怪孩子,甚至强迫孩子认错。
安抚孩子的情绪
家长抱着孩子问:“哪里疼,妈妈揉揉。”受委屈的孩子可能大哭或大叫,家长不要跟着孩子的情绪走,而是照顾孩子受到伤害的地方。
问清楚原因
孩子的情绪被安抚得差不多后,家长就要需要弄清楚事情发生的经过。
请一个孩子先讲,然后另一个讲,两个孩子讲完后家长也基本弄清楚了事情经过。
3~4岁孩子的感觉系统和平衡能力发育得不完善,一不小心就可能撞到别人,被撞的孩子条件反射地反推一把,两个孩子就打了起来。
或者孩子不小心踩到了另一个孩子的玩具,孩子不能判断对方意图,很可能直接打起来。
解决问题
家长可以跟施加伤害的孩子说:“你跑得太快撞到哥哥了,快给哥哥揉揉吧。”
弟弟给哥哥揉过后,家长可以跟哥哥说:“你也打了弟弟,弟弟这里好疼,你给弟弟揉揉吧。”
两个孩子照顾过彼此之后,家长就可以跟孩子强调规则了。
比如不能在室内快速地跑,走路要看脚下的东西,被撞到后可以叫妈妈。
当孩子握手言和、了解规则后,很快家长就会发现,两个孩子又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耍了。
孩子不分享玩具
孩子最在乎的就是玩具,家长要先弄清孩子不肯分享的原因,然后解决问题。
孩子不分享的原因
孩子不想跟不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具是孩子的“依恋物”而不愿意分享,小朋友要玩具的方式让孩子感觉到对方想抢自己的东西。
无论哪一种原因,家长都要让孩子知道——只要我不同意,没有人可以拿走我的东西。
是否分享、如何分享,分情况引导
如果被抢的是孩子特别重视的玩具,那家长就不要劝说孩子分享了。
可以跟亲戚的孩子说:这个玩具弟弟从小玩到大,阿姨再买个一模一样的送给你吧。
如果被抢的是食物或其他玩具,家长可以用下面的两个方法劝说孩子分享一部分。
家长告诉孩子,饼干或玩具以后还会有。
“你喜欢这个饼干吗?妈妈可以买一袋放在家里,现在你分一块给弟弟吧。”
让孩子意识到,弟弟是玩伴或好朋友。
“你和弟弟是好朋友,你们可以一起玩。你给弟弟玩你的小球,弟弟给你玩他的小车,这样你们可以一起玩小球和小车。”
家长这样说后,大多数孩子会同意分享。
如果有亲戚逗孩子“你太小气了”,家长要坚定地站在孩子这一边,告诉亲友“孩子不是小气,她只是没准备好分享而已”。
不伤害亲朋好友之间的和气,孩子也不能受委屈!欢欢喜喜过大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