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爸爸带的孩子更聪明,真是这样吗?!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0-07 00:00:55
The Beginning

常有父母问:″听说爸爸带的孩子更聪明。这是真的吗?″

的确,众多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爸爸亲力亲为带得较多的孩子,不论是儿子还是女儿,和同龄人相比不仅在学业和职业上的发展更好(可能是这个″更聪明″说法的来源),而且对他人也更富有同理心,和父母关系也更亲密,婚姻生活比同龄人也更为幸福。

可是,看到大家解读为什么爸爸带孩子会有这些好处时,误会就大了。

许多人认为,应该鼓励爸爸带娃,是因为″有些事情有些教育不是妈妈能替代的″。

爸爸参与育儿的作用是弥补妈妈和其他女性照顾者普遍缺乏的种种″男性特质″:逻辑性和计划性强、喜欢冒险、有探索精神、运动天赋高、动手能力强……如果在成长中缺少了这样的″男性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思维方式等都会受到影响。

他们担心的是,孩子从小接受那么多的″女性教育″:婴幼儿时期是妈妈,外婆,奶奶,保姆带;到了上学的年龄,学校又大多是女老师。如果爸爸再不参与进来,我们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哪还有″阳刚之气″?

基于上述理解,很多爸爸在参与带孩子时,认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男性优势″,最好的方式就是陪玩和掌舵:陪伴孩子做户外运动、辅导孩子理科学习、为孩子制定长远的教育计划和目标……

换句话说,等孩子到了具备运动能力和可以上学的年纪,当妈妈满足不了孩子日益增长的运动、教育、规划需求的时候,爸爸就该出马,发挥″意义″和″作用″了。

至于婴幼儿时期的日常照料,吃喝拉撒睡,反正也不需要爸爸的″男性特征″。况且爸爸″五大三粗″,″粗线条″的男性育儿方式好像也没有办法把小宝宝照顾好呢……这个阶段,貌似没爸爸什么事。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其实这些对爸爸带孩子的想法,大约是五十多年前盛行的想法。

当时大家普遍认为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特别是男孩)身心健康出现问题,主要与家庭中男性角色的缺失有关。而当代社会男孩子缺乏″男子气概″的原因,也常常被归结于父亲缺席的″伪单亲式婚姻″。换句话说,不少人认为,爸爸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他的″男性角色″实现的。

然而,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证明,爸爸和妈妈虽然性别不同,但爸爸并没有什么妈妈无法做到的″独特的贡献″。也就是说,并没有科研证据证明,爸爸的″男性属性″会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起到什么特殊的影响。

关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否既需要女性照顾者也需要男性照顾者,最直接的证据来自于对女同性恋家庭的研究:在过去 25 年内来自对女同性恋家庭的大量研究都发现,生长在女同性恋家庭中,那些″所谓缺乏男性模范″的孩子在性别认知、心理、情绪、社会能力上都与成长在″传统的有父有母的家庭″中的孩子并无二致(Golombok& Tasker, 2010;Lamb, 2012)。家长的性别、性取向和家庭结构都不是影响孩子成长的根本原因。

那么,″爸爸带的孩子更优秀″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1. 亲密的亲子关系

爸爸带的孩子更优秀,不是因为爸爸比妈妈带得好,也不是要″请爸爸进来,让妈妈让位″。爸爸带的孩子更优秀,是因为经常有爸爸照顾的孩子比很少有爸爸照顾的孩子多了一份来自爸爸的关心和照顾,多了一个可以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人。

如果爸爸妈妈都和孩子建立起了安全的依恋关系,那么当父母之中有一人无法提供敏感、正面、支持性的教育的时候,另一个人可以站出来弥补,为孩子多提供一个心理安全的港湾。

所以,爸爸是否参与了培养″男性气质″的活动或者爸爸有没有能力进行高瞻远瞩的规划,并没有那么重要。甚至,如果爸爸参与育儿是为了展示给孩子威严凶狠的男性″硬汉″形象,扮演沉默的″大山″角色,忽略了对孩子情感的回应,甚至刻意压制温柔亲情的表达……反而不会有我们期待的效果。

爸爸带的孩子更优秀,前提是爸爸能够自愿积极参与育儿,并和孩子进行高质量的互动,建立起温暖、亲密的亲子关系;是爸爸能和孩子经常做一些快乐的事,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回应、可靠的安全感。要是爸爸为了交差一边陪孩子,一边刷着手机、打着游戏,或者″非常男人″的对孩子非打即骂、独裁专制,会对孩子的成长好?我只想说:呵呵。

2. 爸爸给予妈妈的育儿支持

考虑到大多数家庭依然由妈妈主要照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爸爸参与育儿,能够最直接地减轻妈妈体能和精神上的负担。

妈妈和爸爸一样,也并非生来自带″家长力″。面对工作的压力、繁重的家务、孩子的哭闹,一样焦虑烦躁。一个″甩手掌柜″和一个有力的帮手——尤其是在孩子年龄小、育儿任务重的时期——可以让妈妈的生活质量天壤之别。一个心情和畅的妈妈,更容易成为″敏感妈妈″,和孩子进行温暖民主高质量的互动,从而更可能带出健康、快乐的孩子。

与爸爸参与育儿的具体程度以及爸妈之间带孩子的分工相比,爸妈对两者的满意程度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更大(Chan, Brooks, Raboy & Patterson, 1998)。这也间接说明爸爸参与带娃更优秀的前提是,爸爸有没有给予妈妈最需要、最想要的育儿支持。爸爸的育儿支持如果能够配合妈妈的育儿与个人需求,给妈妈充分的喘息、修复、学习的空间,对孩子的成长会更有帮助。

我们曾在做中国城市父母育儿访谈时发现,虽然一些爸爸看似积极参与育儿,妈妈们却并不满意。一些妈妈觉得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爸爸得到了最有趣的部分,对妈妈来说并不公平:″为什么爸爸就是带孩子玩玩,平常这些吃喝拉撒,做规矩做坏人的事都要我来做?″

然而爸爸觉得自己参与模式就该是这样:带孩子玩,做运动;等孩子长大后辅导他们数学……这些才是爸爸能做,需要做,而且会比妈妈做的好的事情。婴儿时期的日常照料没爸爸什么事,爸爸也做不好。

这样的分工方式,很可能来源于大家对爸爸为什么要带孩子的误解,和对爸爸是否有能力参与婴幼儿时期日常照料的怀疑。

对新手爸妈的科学研究发现,爸爸在照料孩子″天赋″上并没有逊妈妈一筹。研究者仔细观察了刚刚生育头胎的新手父母面对孩子的反应,结果发现,,真正零经验的新手爸爸和新手妈妈对于孩子的需求,理解能力并无明显差别 (Parke & Sawin, 1976)。换句话说,照顾孩子的能力,爸爸和妈妈一样——″无它, 唯手熟尔″。为人父母的日常,除了怀孕生产本身之外,没有哪一个是女性或者男性的生理专利。

在我们因研究走访的家庭中,不少爸爸因为长期主要承担照顾孩子的工作,和孩子(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的亲密关系都不亚于妈妈和孩子的关系。所以爸爸有″潜力″和能力承担婴幼儿的日常照顾。

3. 高质量的夫妻关系

爸爸参与带娃孩子更优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促进了父母的婚姻关系和和谐的家庭氛围——而大量研究发现,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不比亲子关系来的少(Lamb, 2012)。

爸爸参与育儿,能够最直接地帮助爸爸体察到妈妈的不易,而这份觉醒对于夫妻关系与家庭氛围的建设不可小觑。研究发现,良好的婚姻关系能够让爸爸和妈妈都变得更温暖敏感 (White, 1999)。爸爸妈妈之间的互相扶持,积极的互动, 也会给孩子示范良好人际交往的模式。相反,一个在父亲撒手不管,妈妈怨气冲天,父母口角不断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很难自然顺利地长成一个温和、愉快、日后婚姻幸福的人。

所以,″爸爸带的孩子更聪明″,并不是因为爸爸做出了″男性的榜样″,也不在于爸爸,作为一个男性对于孩子的成长做出了多么特殊的贡献,而是因为这些爸爸和妈妈一样,参与了孩子日常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需求有着细腻观察和敏感回应;是因为这些爸爸分担了另一半的育儿责任,促进了夫妻关系和家庭和睦,和妈妈共同为孩子创造了理想的家庭环境。

爸爸带孩子为什么有益,该怎么带才有益,现在你了解了吗?◆

THE END

TAG:爸爸  孩子  妈妈  男性  家庭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