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很多的家长在抱怨:孩子不听话、孩子不好管教,为此不少家长感觉很“迷惑和痛苦”。
其实这种痛苦不是因为孩子的叛逆,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给出的各种指令“不清晰、不明确、含糊其辞”,不少孩子要通过父母的言行举止来猜测他们内心真实的世界,但凡是猜测大部分时候总是错的,所以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一直沟通不畅。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 孩子在学校考试成绩考砸了,父母回家板着个脸,言行举止上透露出各种不满意,挖苦、讽刺、嘲笑。
孩子就要开始猜测:自己到底是哪里做错了?父母到底是怎么来?要如何小心翼翼才能尽量做到不“惹火上身”。
如果这个时候孩子不适时宜的看一会电视、玩一会手机、没有及时开始写作业,家长可能会立刻火山爆发。
2. 早上送孩子上学时,家长要迟到,孩子居然还在磨磨蹭蹭,于是家长各种看孩子不顺眼。
一直在催促:快点快点,要迟到了,你知道路上多堵车吗?让你昨天早点把书包收拾好你就是不收拾……
3. 孩子放学刚回家,父母内心希望孩子赶紧开始写作业,孩子想要休息一会再开始。
于是父母不断的重复:赶紧去写作业、赶紧去写作业、赶紧去写作业……
请大家自行脑补画面,孩子烦躁不安,家长焦躁不已,在烦躁和焦躁之间,孩子更磨蹭、家长更着急,家长的指令在孩子那里等于“放屁”,又怎么会有沟通效果呢?
还有很多的例子,在很多的家庭每天都在上演,从上面这几个例子中,我们看到的是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使用的策略是:
1.甩脸色让孩子猜测家长的心情。
2.通过甩脸色让孩子害怕和紧张,但是孩子绝对不会想到如何去解决问题。
3.催促法,但是并没有给孩子更好的提议。
4.不断的重复无效的指令,直到家长和孩子都崩溃为止。
5.莫名其妙法,孩子不懂家长在说什么,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暴躁(孩子认为你迟到和我有什么关系?)。
在这几种策略中,家长唯一忽视的就是:把指令详尽而清晰的表达清楚,让孩子“死也死个明明白白”。
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家长各种甩脸色对孩子成绩的提高根本没有任何帮助。
家长要做的是:
1.告诉孩子,因为他们的成绩下降,自己心情不是很好。
2.告诉孩子,自己想要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愿意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3.让孩子自己来分析,为什么成绩会下滑。
4.和孩子一起找出解决方案,补课、认真听课、认真完成配套作业等等。
5.监督和管理制定的方案。
绝对不是:摆着个臭脸,让孩子猜测你的心情,自以为“摆臭脸”孩子会害怕,因为害怕就会主动学习,这是什么狗屁逻辑?你们试过了那么多次,有效果吗?
再比如:孩子早上磨磨蹭蹭效率慢,导致家长上班迟到、孩子上学迟到等,都是因为家长没有做好孩子的日常生活管理,或者是家庭中没有提前规划好时间导致的“后果”。
家长要给孩子准确的指令,不是谩骂、无理取闹和抱怨孩子的磨蹭,而是应该给孩子建议和制定相应的家庭早起行动准则。
1.和孩子约定,晚上收拾好书包和第二天要用的一切学习用具。
2.早起10分钟,快速的吃完早餐。
3.制定每天合理的学习和生活规划,精确到什么时间睡觉、书包如何收拾、送孩子上学路上应该听英语还是古诗词等等。
准确合理的建议、详细的执行计划,才能让孩子更有条不紊。
路上堵车、上班迟到和孩子上学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好像没有。
我们在不停抱怨时孩子其实也在抱怨:你迟到和路上堵车,跟我有什么关系?什么事都赖在我身上?
其实每个家庭的情况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孩子不听话、孩子不理解家长的苦心、孩子成绩下滑、孩子学习没规划、学习不主动、孩子经常和家长顶嘴、孩子不服管教……
要解决这些问题,家长首先要反思。
1.任何的絮叨和抱怨,无法实质性的解决任何问题。
2.给孩子准确的指令,甚至包括:你为什么情绪不好。说清楚、讲明白,再和孩子谈大道理。
3.大道理可以有,但是孩子更希望得到的是详尽的解决方案的建议。
4.不要让孩子猜测你的情绪、你的指令,准确的给指令,精确到细节。
5.给孩子分步走的指令,每一步的指令都具有可操作性,孩子才能明白你的意思。
6.给孩子任何指令前,和孩子一起讨论,让他们参与其中,一起制定规则,孩子才没有“被压迫”和“被欺负”的感觉。
试试看,也许亲子沟通的效果会有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