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被原生家庭伤过的我们,又该如何去爱孩子?!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0-21 00:00:56
The Beginning

传统文化里,“父母永远是对的”“反对即不孝”等思想毒瘤使得大家不敢去思索---原来父母曾经做错了。

我不是一个“父母皆祸害”的拥趸,我也不认为,人应该将自己的不足都归结于原生家庭。

可是,我们与父母生活十八年,

他们对我们说话的方式,

他们向我们表达爱的方式,

他们教会我们看世界的角度,

早在千百次的互动之间,潜移默化的进入我们的血液,形成了我们的“童子功”,造就了我们与他人沟通的模式。

而原生家庭对我们与人相处模式的影响,是很难察觉的。因为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 --- 这才是决定我们行为的冰山之下,巨大的“潜意识”。

冰山理论来源于精神分析大师,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歇斯底里研究》。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潜意识,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而潜意识,受童年家庭影响至深。

因为难以察觉,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

所以,我们要去发掘,承认和反思原生家庭的影响。这不是为了怨恨,是为了觉察,是为了不再重蹈覆辙,是为了给我们的孩子更好的原生家庭。

如果你出生在一个充满爱与幸福的家庭,那你的育儿之路,会轻松一点。因为潜意识中,你会用父母当年爱你的方式,去爱你的孩子。

可是,如果不幸你与文前的主人公一样,受过一些来自家庭的创伤,我们该如何觉察这些留在我们身上的烙印,让我们的孩子不再因此受伤?

你的遗憾,不要投射给孩子

投射,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

我因为胆子小,所以带Billow去上早教课时,每当老师让他做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动作时,我总是说,不行的,他还小,他会害怕的。我往往表现的比孩子还要紧张,这就是投射。

“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也是一种典型的投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如果童年有创伤,我们处理亲子关系的方式,很大程度是对自身情感的一种补偿,也是对曾经年幼时无力救援的自己的一种救赎。

我们真正想关怀的,是那个年幼的自己。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对孩子的爱,很容易成为童年遗憾的投射。

妈妈小时候被刻意要求节俭,很想穿漂亮衣服却没有被满足。于是生了女儿之后,就不停的给孩子买各种孩子并不需要的名牌衣服。

妈妈小时候喜欢音乐,父母不让自己学,做了妈妈之后,不管孩子只喜欢体育而毫无音乐细胞,也希望孩子一定要学钢琴。

妈妈小时候跟着做生意的父母奔波,不停的转学,没有关系长久的好朋友,就害怕孩子以后不擅长人际关系,不停的过分训练孩子去社交,要求孩子要外向。

妈妈小时候,由于父母忙于生计被寄养在外婆家,所以做了母亲之后,不能接受和孩子分开,总认为自己离开孩子去上班带来的正常分离焦虑都是在伤害孩子,于是内疚不已。

在投射的作用下,我们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我们付出了很多,满足的却未必是孩子真正的需求,我们以爱之名做了很多事,却未必是真的为了孩子好。

当孩子接受到了我们的投射,他们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浓浓的期待和不明就里的压力。

你给的,不是我要的,那等于没有给。

警惕代际传递

心理学的代际传递中,有这样一个观点:

亲代的管教方式对于子代成年之后的管教方式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因为,孩子有天然的动力去模仿父母的行为,这是孩子渴望与父母建议联结的本能需要。

生活中常见的一个例子是,如果你的父母喜欢对你皱眉头,哪怕你再不喜欢,到你为人父母的年纪,你常常也会不自觉的对你的孩子皱起眉头。

这就是代际传递,也就是所谓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如果你能够点开这篇文章,那你已经是一个有觉察的父母,这样的你已经在提醒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情绪冷静时,你有理智,你告诫自己,童年受过的伤,不要在孩子身上重演。

可是,当我们情绪起伏的时候,理智会缩小,当理智被情绪淹没,我们的行为常常会被看不见的潜意识所支配。

而这个潜意识,就是千万次你父母与你互动时,刻入你血液的无形的记忆。

这个模仿,包括好的,也包括坏的。

《Friends老友记》里面,Rachel常常抱怨自己父亲严厉和刻薄。

可在第七季里面有一集,她教Joey划船,她却也一样用尖酸的言辞和凶巴巴的态度对待Joey,并且毫不自知。

直到面对Ross和Joey告诉她,她才发现,自己竟然用当年父亲教自己划船时一样的刻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朋友。

这也是为什么,家庭暴力具有明显的代际传递性。

平时开朗民主的父母,怎么会在生气时使用不理不睬的冷暴力?

平时喜欢鼓励孩子的父母,面对孩子成绩失败时,怎么会说出事后自己都后悔的打击性话语?

平时和善的父母,怎么会在激动时,就抬起手落在了孩子身上?

这都是情绪失控时,潜意识超越了理智的结果。

带着伤害,怎样好好爱孩子?

美剧《犯罪心理》里面有一集说到:不幸的成长经历让一部分人成为了连环杀手,但也让另一部分人成为了抓捕杀手的警察。

诚然,那些受过的伤,会带给你痛和阴影,但如果我们以成长型的思维去看待这些问题,伤害就能到此为止,甚至,你会因为童年经历的感同身受,而变成一个更有仁爱心的父母。

保持觉察

沉静下来,反思自己小时候,有哪些父母的行为曾对自己造成伤害。时刻提醒和督促自己保持觉察,避免重复这样的错误。

学习科学的育儿理论,不要用自己的本能来养育孩子。

特别留心自己情绪波动时会出现的反应,用更好的管教方法来与孩子沟通,而不是重演当年父母的冷言冷语,歇斯底里或者暴力行径。

你的亲子关系,只有你和孩子

也许当年你受过的伤,你发誓不让孩子再体会。但不要戴着创伤的有色眼镜去看孩子的需求,无中生有的将其扩大,变成你的焦虑再转嫁给孩子。

你和孩子的关系,只有你和他。不要将你与父母之间的遗憾与创伤这个第三者横在其中,将孩子的需求或你的爱篡改,变味。

如果可以,和爱人一起梳理一下你对孩子的焦虑。反思和觉察这是真实的担忧,还是仅仅是你童年遗憾的投射。

接纳自己

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父母。

你也不会是。

你无法在一夜之前颠覆过去的影响,你也会偶尔失控,来重演当年父母对你的伤害。

不要怪责自己不是个好父母。但记得每一次的“不完美”之后,要和孩子道歉,告诉孩子,妈妈犯了一个错误,妈妈真的爱你。

并且,提醒自己,每次扔掉一点点,慢慢的,将这些负面抛掉。

愿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温柔以待。

心疼受过伤的你,愿伤害到此为止,勿再向下传递。

THE END

TAG:孩子  父母  自己的  潜意识  家庭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