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同时又需要注意什么?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5-21 00:01:08
The Beginning

孩子们总会将过多的心思放在玩耍上,从而不爱学习。那么家长应该如何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呢?同时又需要注意哪些?

1.代币法的运用

你用孩子的正面行为来换取得分,再把这个得分应用到“兑换看动画片的时间”,这是一种奖励,并且奖励的“标的”是你不太想让孩子做、至少是想要限制她做的事情。这就好比,你奖给她东西,但是你又不是心甘情愿地给人家。孩子也别扭、你也纠结。

如果你奖励的是“妈妈带你去图书馆的次数”、或者是“妈妈给你买书”,这就没有问题了,因为买书和去图书馆都是“越多越好”的行为。因此,建议微调此方法,把奖励的“标的物”换一换。

你使用的方法,叫做“代币法”,其本质是用奖励的方式来强化你所期望的行为。

在具体执行中有这么几点原则:

第一,要提“明确的行为要求”。

把你需要引导孩子形成的好习惯的所对应的正面行为明确下来,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一定要非常具体,她能够一听就明白,并易于执行,切记不要提宽泛的要求。

例如,“上课的时候,请你眼睛看着老师、耳朵听老师的话、脑袋想着老师讲的内容”,这就是一个可以执行的要求;但是如果你说,“你要认真听课”,这就不是一个“明确的要求”。

第二,明确孩子的行为跟积分对应的规则。

例如每出现一次什么行为就积一分,累计积到多少分的时候可以兑换一个什么东西。

避免让孩子兑换你想要限制她做的事情,例如兑换玩具、兑换看电视的机会、兑换打游戏的时间,这些事情都是不利于管理孩子的时间、不利于形成孩子的习惯的。

可以换成“跟孩子共处的特殊时间”,例如积分累计到10分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一次博物馆、少年宫,或者是买一本书。

第三,代币法只能适用于培养和强化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不适宜广泛使用。且超过6岁的孩子,不建议再使用代币法。

外部刺激削弱和损耗内部动机。如果我们想要孩子主动、自发、持久地做事情,最好的方法是去调动他的内部动机。而我们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奖励,恰恰是一种外部刺激。

例如,有些人喜欢画画、弹琴,甚至能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一定不是有一个外部奖励在等着他,这一定是因为在他的内部有极强的兴趣和动机。他是自发地去画画、弹琴。“谁都拦不住”的状态一定是来源于内部动机。

所以奖励要慎用。

对于两岁半到六岁的孩子,培养行为习惯,之所以可以用代币法,而且是谨慎地使用代币法,那是因为我们的目的仅仅是要让“把行为变成习惯”。例如,刷牙、洗脸、早起、叠被子、归位,这些都可以使用。

但在这个过程中,最好也能同步引导孩子认识到习惯之美,激发孩子真心愿意做这些事情的好动机。

诸如学习、听讲、练舞蹈这些事情,则不建议使用代币法。因为我们让孩子做这些事的背后真正目标,是希望孩子因为“爱学习”而“认真听讲”、因为“爱舞蹈”而主动练习。而“爱学习”、“爱舞蹈”是兴趣、动机、热情、情绪这些层面的问题,并不仅仅是“习惯”层面的问题。

2.关于“奖励”这种管教手段的运用和危害

如果家长习惯奖励孩子,会让孩子过分关注外部奖励,而忽略做事情本身给他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孩子的关注点只是在他想要的那个外部奖励上,因此他内部的动机就会受到损耗。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

有一位老人,她家门口有一片很漂亮的草坪。有几个小朋友每天放了学就去草坪上踩,把草坪弄得很脏。然后这个老人就想了一个办法,她出去跟那群孩子讲,“谢谢你们每天都到我的花园里面来玩儿,你们玩得开心我也很高兴,以后你们每来一次,我就给你们1美金,请你们常来。”孩子们一听很开心,因为有钱拿了。

然后,他们就每天都准时来,老人也履行自己的承诺,每来给他们1美金,他们就很开心地走了,第二天又继续来。

五天之后,老人跟孩子们说:“对不起,我最近经济紧张,所以我没办法再给你们1美金了。你们以后每次来,我只能给你们10美分。”孩子们听了有点失望,但是因为还是有钱拿,所以还是会来,但是明显不如以前兴致高涨了。

又过了三天,老人跟他们说,“真是太抱歉了,我现在很穷,以后你们再来我也不能给你们钱了。”结果这群孩子觉得“太没意思了,现在都不给我们钱了,那我们就不到你这里来玩儿了”,然后孩子就离开了,以后就真的再也没有来过。

所以这位老人就是用她自己的智慧,解决了孩子们踩脏她家草坪的问题。

从这个故事就不难看出,外部的奖励会削弱和损耗内部的动机。

原本孩子们在这里玩儿是觉得好玩儿,是出于内在的兴趣(内部动机),在没有任何奖励的情况下,他们玩得很开心。但是一旦外部奖励开始介入,事情就一步步演变到了孩子们再也不想在草坪上玩儿。

3.关于孩子的时间管理问题

你的提问中还反映了一些问题。你女儿的这些行为是碎片化的、散点式的、没有系统地形成“规矩”。

比如她看电视这件事情,其实这里折射出来的问题是:孩子的时间没有被有效地管理起来。

所以你看,从短期效果看,代币法貌似确实不错,能够一定程度巩固孩子的行为,但长期来看,并不利于建立孩子的时间管理习惯、发展她的自律性。

你列举的这些行为,其实对应好几个问题。

看电视,反应的是时间管理的问题;

刷牙洗脸时磨蹭、上课迟到,是孩子时间观念的问题,可能在她的意识里还没有建立起时间概念,也没有意识到“迟到”对她的影响是什么;

关于作业、练舞蹈、上课举手等等,是她对自己学习的认知和定位,对学习是否重视、是否能够自我负责的问题。

所以,我建议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来解决,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抓不好。因为如果给孩子提一大堆要求,她会很混乱。这就好比,如果有人一下子给你提10个要求,相信你也很难落实,而且很可能一开始你的心理防线就崩溃了。

关于看电视,她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时间是需要被管理的”,她没有建立起这个意识,那我们就先从这个问题入手来解决。

如何解决?邀请孩子来进行开放式的头脑风暴讨论。

第一,要帮助孩子建立概念,“我们的时间是需要被管理的,不是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而这个问题其实所有人都会面临,这样就不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只是针对她”的感受。可以从孩子喜欢的玩耍这个事情入手来聊,让她意识到,如果她能把她的时间管理起来的话,她有更多的时间玩一点。

第二,要让孩子认识到:时间是她自己的,她有权利支配她的时间,她也有责任把她的时间给管理起来。

第三,要传递支持给孩子,“妈妈会帮助你一起来管理时间,我们共同探讨方案,如果你能够按照这个方案把你的时间管起来,你会体会到很多好处,例如你会发现玩的时间变多了,你会发现妈妈不再像以前那样催你啦”。

第四,让她意识到管理时间的必要性和好处之后,跟她一起画“时间地图”。

#“我们每天放学回来,到睡觉之前,一共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把它们罗列出来,然后再排优先级,哪些事是必须要做的,哪些事是可以选择性做的、隔天做的。排好优先级之后,就可以给它们分配时间了。”分配时间的过程,可以用绘画的方式来把“时间地图”画出来。#

以上的过程,均是孩子亲身体验和参与的。孩子是在体验中学习的,并且孩子都是重承诺的。因此,邀请孩子参与讨论、由孩子亲自制定方案,这是帮助孩子养成时间管理意识和习惯的核心。

你还可以设计一个小仪式(孩子都是喜欢轻微仪式感的),取得她的承诺“我会按照时间地图,执行我的每日惯例活动。”接下来就是执行了。

执行我们另外找时间再说,这个问题花了很长的时间了,那就先解答到这里。

总之,要照顾我们长期的养育目标,把短期的效果淡化、淡化、再淡化。

THE END

TAG:孩子  时间  代币  动机  孩子们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