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孩子一哭就抱,真的会被惯坏吗?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6-05 15:02:02
The Beginning

作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工作者,同时是一个一岁半的孩子的父亲,对于孩子哭闹是否需要抱抱这个问题,我有着深切的体会。

孩子依赖母亲,是天经地的义的。那是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做母亲要相信自己,这是人的天性,也有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支持。

不要说未出满月的婴儿,即使是是一岁的孩子,哭也要抱。多大的孩子,作为父母也要学习适当回应孩子的情绪。

婴儿(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在痛苦和有困难时,或需要安抚时,哭是唯一的沟通方式。此时照顾者要做的不只是及时安抚,亦要同时观察,找出孩子哭闹的原因,是饿了、困了,还是身体不适?而这么小的孩子,除了生理需求外,同时还有对陪伴和安抚的心理需求。在婴儿哭闹时,及时拥抱他、抚慰他、满足他的需求,不仅对婴儿的健康成长和亲子关系的建立十分重要,对父母(照顾者)个人而言也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我试由婴儿的生理需要及心理发展、亲子关系及父母(或照顾者)的个人成长这几个角度解释,为什么对婴儿及时、有效的安抚如此重要。

拥抱对于婴儿来说,出自对抚触的心理和生物性的双重需要。

早有许多研究证明,拥抱有助于婴儿(包括早产婴儿)的身心发育。世卫组织提倡对早产儿进行的“袋鼠式护理”,就是让早产儿俯卧于母亲或父亲胸前,两者皮肤充分接触,能起到令早产儿保持体温及生命体征稳定,促进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帮助早产儿与父母建立情感纽带,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

发展心理学领域著名的哈洛(Harry Harlow)恒河猴实验中,从出生第一天起即同母亲分离,以后的165天中同两个“母亲”在一起——胸前挂着奶瓶的铁丝妈妈和没有奶瓶的绒布妈妈。婴猴大部分时间都只愿依偎在绒布妈妈身上,唯有肚子饿时才会去铁丝妈妈身上喝奶,在铁丝妈妈身边与绒布妈妈身边的时间约为1:5。绒布妈妈成为了小猴安全感的来源。哈洛由此得出结论,身体接触对婴猴的发展甚至超过哺乳的作用。

恒河猴实验

对于同为灵长动物的人类来说,身体抚触对依恋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婴幼儿时期得不到适当的拥抱关怀和较多的亲密接触,会令婴儿成长中产生很大的不安全感,长远将会影响孩子沟通能力、情绪控制、学习能力和创意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

婴儿哭闹时,照顾者的及时关爱,对婴儿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影响能延续到成年。

美国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心理学家 Darcia Narvaez去年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儿时获得的拥抱对人的正面影响会一直延续到成年期——该研究对超过600名成人进行调查后发现,那些在童年时获得了较多拥抱的人,长大后会成为更少压抑、亲切、更善解人意,工作更有成效的成年人。除拥抱外,童年时得到来自照料者足够的爱护和陪伴,也会令成人后的身心更为健康。研究同时显示,当孩子童年期缺乏亲情、成长空间和温馨的家庭环境等重要支持,长大后社交能力和道德感有可能较弱。Narvaez认为,父母在婴儿几个月大时所做的事,会影响孩子未来一生中脑部的发展。

婴儿所需要的大量的拥抱和肢体接触,不只令他们身心更好地成长,也有助于令他们更平静。婴儿哭闹时,如果无法得到照顾者的有效回应,婴儿的身体各系统将会承受压力,而这段时间,正是身体系统奠定发育基础的关键期。

我们可以看到,婴儿期没有获得悉心照料的孩子,长大后对压力的反应更大,也较难镇静自己。Narvaez建议,这么小的孩子,再怎么宠爱也不为过,家长应该跟随自己的直觉去好好关爱孩子,当你拥抱孩子的时候,你正在令未来的世界变得更好。这项研究有力地证明了:当宝宝在哭,抱他不是在「宠坏他」,而是为他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的重要一步。

照顾者在婴儿哭闹时的积极回应,对于婴儿和照顾者之间的沟通和了解非常重要。

听见婴儿哭会难受,其实是一种人类的本能,也是进化过程中种植在人类基因里的一种“密码”,敦促着成人去满足婴儿的需求,婴儿因此得以存活、成长。这一点,作为一个小婴儿的爸爸,我有切身的体会。但须知,对于沟通能力有限的小月龄宝宝来说,“哭”是他唯一表达自己诉求、让照顾者了解自己需要什么的方式,如果愿意花时间,在每次宝宝哭的时候去了解、排查宝宝哭的原因,可以帮助照顾者深入了解宝宝的特点和需要,也为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

有经验的父母,能从宝宝哭声中的细微差别,分辨宝宝的真实需求。我家宝宝就是一个例子,我家宝宝,从1岁前的小睡渣、“夜哭郎”,成为了现在(1岁半)、脾气很好的“天使宝宝”,除了先天气质的因素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她在婴儿期哭闹时我们的及时回应中“了解”到:爸爸妈妈知道我需要什么,我是被认同、被认可的,我是很重要的,我可以全心全意依赖他们,我们是“同一边”的。

现在我家宝宝基本上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独立睡眠,醒来后也很少哭闹,一般只会轻轻地说:「奶奶」,表示自己想喝奶了。因为她信任我们会及时起来和她说早安,然后給她送上满满的温暖的奶瓶。

对婴儿的回应,是父母二次成长的起点。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在选择对宝宝的回应方式时,你有没有看见自己的情绪需要?

宝宝哭闹时,你不想抱,是因为自己尚未处理好原有的情绪,还是宝宝的哭闹让自己情绪不稳定,所以找个理由不抱宝宝?

作为新手父母,难免会有感到身心俱疲束手无策的时刻。如何掌控情绪,也是一门必修课,先关照好自身,方有能量关照孩子。婴儿的出生不仅意味着血脉的延伸、家庭的扩大,也是父母个人心灵二次成长的重要起点,在陪伴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随着慢慢走进宝宝的世界,随着亲子联结的日渐深厚,父母能愈加了解自己,而这也更能促进对宝宝的理解。可以说,我在宝宝纯澈的双眼中看见了自己的内心,看见了整个世界。

父亲需要主动分担母亲的养育任务。

其实当婴儿刚出生的时候,母亲就对婴儿的哭声特别敏感。 这是因为孩子的哭声会激发母亲的脑内分泌物 (荷尔蒙Oxytocin催产素增加),增加了母亲爱护婴儿的渴望。

问题是,母亲在照顾婴幼儿所需的不只是体力,也要有相对稳定的情绪。 这时母亲和婴儿的互动,是建立母子之间情感连结的重要基础,而这个情感的连结就会影响到孩子将来情绪管理、同理心、创意思维等各样的心智发展。

当长辈们各有说法指指点点,会对母亲造成不少压力,继而影响孩子。如果父亲能站出来担当照顾母亲的情绪的任务,就会起很大的作用。其实研究显示,婴儿的哭声,同样对父亲产生作用,脑内分泌物的变化 (Testosterone睾丸酮下降) 也令男性这个时间能变得比较温柔和情感丰富。但由于很多男性本身一直没有做好当父亲的学习和心理准备,反而会变得手足无措。

国内特别多父亲在孩子长大后出现各种相处和沟通的困难,其实问题往往在婴儿出生的时间已经开始。默默地陪伴妻子,在照料孩子的实质工作上(包括抱孩子和换尿布)尽量学习参与,长远来看,对加强父亲和孩子的连结及和妻子的沟通非常有帮助,这样就不至于在未来变成「缺席的父亲」。 照顾孩子是比上班更累,不是一个人可以完全做好的事。父亲应该和孩子自幼建立关係,才能有效分担照顾工作。

多看靠谱的育婴书籍和文章,夫妻之间多多商量和分享,并和愿意讨论的长辈分享,长远才能给孩子建立一个好的心灵环境。

一些小Tips

第一

要宝宝由一个月大开始一觉睡到天亮是不合理的。婴儿的身体发展每个都不一样。初生婴儿胃部很小,每次吸收的养份是不足维持整晚的,所以整晚要不断的喂奶。晚上要喂奶的次数会自然减少。我女儿是两个多月才可以整晚不用喂奶。如果早产的婴儿,更不可能太快开始晚上不喂奶。

第二

睡眠训练(sleep training)的确有很多派,其中让孩子哭到累就睡(The cry it out approach,在美国有一位儿科医生 Richard Ferber 在推广),不是单纯晚上由孩子哭到睡的。我本人不认同这方法,但若要选择这方法,至少看看相关专家的说法,而不是胡乱用家中长辈那一套。

第三

照顾孩子不是母亲一个人的责任。而如果家人看法根本南辕北辙,所谓的「正确方法」得不到家人的配合,只会造成压力。拥抱的重点是增加安全感,如果照顾者长期处于情绪紧张和压力巨大的状态,对婴儿也不好。所以前提是照顾者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家庭关係,照顾孩子的方法是次要。忽然想到,「不抱不哄,让宝宝哭累了就睡觉」,同一道理,丈夫大概可以说妻子的投诉和脾气只是运动,闹够了就会安静就會去睡.......

THE END

TAG:婴儿  孩子  宝宝  母亲  自己的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