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刷新三观! ——这样的“富养”,其实是“废养”

来源: 更新时间:2024-01-15 00:00:44
The Beginning

01

上周末带小新去一个十几年没见面的初中同学家做客,正碰上同学的孩子双脚沾满泥浆,从外面玩回来。同学在为孩子换鞋袜时,只给孩子穿上一只鞋、一只袜子后就走开了。

见我很诧异,同学解释说,这是她创造的家庭劳动教育法

“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只为孩子做一半,另一半则由孩子独立完成。譬如,孩子的鞋脏了,就手把手教孩子擦亮一只鞋,另一只鞋交给他自己动手擦干净;孩子洗手时,只给他洗一只手,另一只手他自己去洗,因为这样可以迫使孩子为了两只鞋一样亮,两只手一样干净,而自己动手将另一只鞋也擦亮,另一只手也洗干净。”

一瞬间,同学在我心中的形象立马高大起来,这种教孩子的方式小新妈还是第一次见,哪能错过向同学讨教的机会。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虽然说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很难。我们做父母的不能陪孩子一辈子,更不能事事躬亲,与其想着如何把孩子伺候好,不如想想该怎样教孩子自己照顾自己,教会他们生存的基本技能,教他们正确的处世方式,即使有一天,孩子离我们远去,也不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不知所措。”

“千万不要做一个包办孩子一切的母亲,那样会害了孩子。”

02

同学的一席话让小新妈深深的陷入沉思。

的确,身边许多母亲都打着爱孩子的名义包办孩子的一切,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衣,甚至出门的时候时刻抱在怀里……父母如此束缚孩子的双手,不给孩子任何自己动手的机会,他什么时候才能学会自己动手?

就像最近《变形记》中刘思琦引发的热议,分分钟刷新网友三观。一个16岁的女孩子生活居然不能自理,姑姑帮她剪趾甲,妈妈帮她穿衣服袜子卷裤脚,就连吃饭都要阿姨喂。

她去录节目前

她妈妈一边喂她,一边担心

“”去到那边就没人喂了!”

最奇葩的是她的父母认为

这并没有什么不妥?

女孩不就是应该“富养”吗?

这样的“富养”,其实是“废养”好吗?

小新妈无法理解刘思琦的父母。女儿16岁了还在给她喂饭,真的以为自己可以喂孩子到80岁吗?是不是到了80岁的时候,还要给她穿裤子,剪指甲?

说起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导致孩子长大后无法独自生活的典型例子,让小新妈想起现代版“伤仲永”魏永康,2岁就掌握1000多个汉字,4岁完成初中课程,13岁就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

魏永康有这样的成绩,全赖母亲二十几年来的照顾,

每天早上把牙膏挤好,把要穿的衣服搭配好,他从小没有洗过一双袜子,即使在17岁考研究所之前,也是一边看书,母亲一边喂饭。因为魏永康妈妈觉得吃饭浪费时间,不必自己动手,好好读书,将来才有出息。

在魏永康考上博硕连读后,离开母亲就生活“失控”了。

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房间不打扫,屋子里臭烘烘的;他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为此一门功课记零分,而没写毕业论文也最终让他失去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

在得知孩子被学校劝退,这个望子成龙的母亲情绪崩溃,大喊恨不得孩子跳楼死了,被车撞死,没有这么没出息的孩子。这个妈妈以为,孩子这么聪明,即使自己离开后,也能很快学习生活技能,照顾好自己。

却没有想到原来自己这么多年来包办一切,已经让孩子形成习惯。

天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天冷了不会添衣,忘记参加考试,忘记写论文。没有母亲在身边,魏永康就好像一台失去了指令的电脑。

03

相信任何一位母亲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成为生活“废材”,但中国的父母恨不得一切都替孩子想好做好,以为这样是为孩子好,是爱孩子,实际上正是这种包办剥夺了孩子成长中适当遭受挫折和困难、学习、爱护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和权利。

不为孩子包办一切,而是做一半、留一半。小到孩子吃饭穿衣等等日常的生活起居,给孩子提供接近劳动者和适当参与劳动的机会,做的那一半,是家长给孩子树样板、指明的方向,是引导性的示范;留下的那一半,是培养孩子自立、勤劳的机会,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过程,更是培养和训练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大到让孩子独自处理一件事情,父母可以提供参考意见,最终的决定让孩子自己做,培养他独自思考问题的能力。

这个方法的成功之处在于巧妙利用了孩子的心理,并在教育上加进了启迪与示范的色彩,不是强迫他们去做什么,而是积极引导他们要去做,让“要我做”转成“我要做”,其效果自然更胜一筹。

THE END

TAG:孩子  父母  母亲  小新  同学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