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就是孤注一掷选择了国际化大都市,我了然孟母的苦心:所谓的拼爹拼妈,拼的不是谁更能为孩子倾其所有,拼的也不是能为孩子一掷千金,拼的是父母的眼界和格局。
眼界决定一个人能不能看到更好的选择,能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这是我自己成长经历中的遗憾换来的经验。
1、眼界决定选择,决定未来
当年高考报志愿时,和爸妈填了志愿: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我们共同觉得,新闻比较适合文科见长且活蹦乱跳的我。
等我到大学报到,才发现本院同系有一个专业,叫广播电视编导。
两个专业的不同在于:广播电视新闻更倾向于专业记者的工作输送,而广播电视编导,面向所有的电视节目制作。
我有种上错船的感觉。但我所在的小城市,父母老师对编导这种专业闻所未闻,更别提准备面试事宜了。所以这个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来自省会和大城市。
当然,我只是略遗憾,整体来说还在喜欢且擅长的范围内。但我认识爱吟诗作赋的古风男学了金融,高数读得死去活来。心善胆小的软妹子去学医,解剖个兔子哭几天。
他们选择专业的原因只有一个——父母觉得好。可问题是,就业完全没有父母想得那么乐观。 他们只能先硬着头皮,学自己厌恶的东西,将来还要挤破脑袋就业。
你看,并没有不公平,只是因为眼界不同、见识不同,造就的信息不对等。
2、眼界决定人生的上限
人生中的一次选择错误,还有时间机会改正。但真正最可怕的是,父母的眼界和格局,会代代相传,成为一个人原生家庭的桎梏,它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最终活成60分,还是90分。
当年在学校,我们班有一个所向披靡的学霸,每天走路去图书馆的路上都要和陌生人比赛,是个自律性和智商双高的人。
大学四年,她未谈过恋爱,因为公务员爸妈教育她:学习的时候不能分心。我们都以为她会步步生花走向人生巅峰,结果她保研读博之后,直接回家找了一份稳妥的公务员工作,然后亦步亦趋开始相亲步骤。
而另一个看来平平无奇的同学,课业一般,长相一般,放假不回家不住校,背着包全世界跑。这样不把考试当回事,外交官父母却全额支持。
本科毕业后,她得偿所愿,去了爸爸曾经驻外的国家读研。后来突然就听闻她进了外企,嫁给了浪漫的法国老公。
多年后同学聚会,学霸再无当初人中龙凤的神采,而那个毫无亮点的同学,摇身一变,成为了话题的中心:她滔滔不绝提供各种话题,因为她见多识广,拥有数不清光怪陆离的奇遇。不得不说,那一刻她艳光四射。
学霸不优秀吗?
她非常优秀,只是她潜移默化接受了父辈的观念:“好学习为了好工作,好工作为了好老公。”积累的所有优秀,都为了通向那份稳定的生活。
即使无数人都觉得她太可惜,她却根本不相信自己可以过不一样的生活。
她连去看看世界的决心和勇气都没有,甚至在最美好的年龄,也完全不知道情窦初开的滋味。青春还没来得及好好绽放,就早早的被父母扼杀在摇篮里,人生还没来得及好好体验,就被终结在柴米油盐里。
而外交官父母,给了那个同学更多选择人生的机会,而她自己也深谙,读书只是通向看世界之路的敲门砖。
这就像比赛,有的人认为自己只能跑到100米,就已经可以休息了。而有的人,却知道,她可以跑完1000米,甚至可以挑战马拉松。
眼界决定你认为自己可以做到的上限在哪里。你敢跟自己定多大的人生目标,是月薪5k,还是年薪百万;是按部就班,还是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3、真正的拼爹拼妈,拼的是眼界
真正的起跑线是什么呢?
就是父母的眼界。它决定孩子的生活方式和格局高度。
我经过走南闯北,出国旅行,一次次升级眼界之后,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我花了那么多年,才把我的圆画到那么大,知道我想要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要让我的孩子,一出生就在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里,他们就能够省却自我苏醒的漫长过程,早早就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人生。
搬到香港后,经过了残酷的面试,和挖地三尺请人撰写的推荐信,我的一双儿女在香港一所名校上幼稚园,同学里有林嘉欣的女儿,黄浩然的儿子,还有很多金融高管和香港高官的孩子。我能感受到他们的重德立身的家庭教养和格局观。这真是我梦寐以求,给孩子的教育环境。
他们幼稚园小班已经是英语粤语国语三语教育,但都是用唱歌跳舞春风化雨教给孩子。在我下载的学校照片里,所有孩子都在笑。
在家庭生活里,我们找了个大学学历的菲佣,爸爸讲粤语,我讲国语,菲佣讲英语。两个孩子轻松转频道,还会自告奋勇充当翻译。他们不觉得这是语言学习,因为这就是世界呈现给他们的本来面目。
对比他们,我堂堂南大硕士,却沿袭的是中国传统哑巴式英语,打开家长群,从不敢接茬大段的英文。这就是父母的眼界和格局,带给孩子漫长一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