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孩子洗完澡后的表现,第二位妈妈的应对亮了~

来源: 更新时间:2024-05-10 00:00:45
The Beginning

场景一:

洗完澡,2岁多的孩子有些黏人,拉着妈妈呜呜哭唤着,不肯让妈妈去洗澡,妈妈好言相劝了一番,再三强调洗好澡就陪孩子玩,可是孩子还是一直哭着跟在妈妈屁股后面,攥着妈妈的衣角不放。妈妈一身汗和水,情绪上来,对着孩子就开始呵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说了我洗个澡就陪你,你到底要做什么?越大越不听话越不懂事了…”妈妈越训斥,孩子哭的更凶了,最后妈妈澡也没洗成,孩子一直哭个不停,最后哭到抽噎的睡着。

场景二:

洗好澡,2岁多的孩子黏着妈妈不放,嘴里呜呜的要哭的样子,妈妈好言相劝了一番,孩子仍是攥着妈妈不放。妈妈停了停,想了一下,蹲下来问:“宝贝,你是不是有什么想告诉妈妈?你想要什么?”孩子哭着说:“喝水。”妈妈说:“你是渴了,好的,妈妈马上给你倒水喝,你先不哭了好么?”孩子停止哭泣,跟着妈妈到饭厅喝水了。妈妈待孩子喝好水之后,蹲下来跟孩子说:“宝贝,你还有什么需要吗?妈妈现在要去洗澡了,刚才给你洗澡,妈妈一身都弄湿了,也很热,妈妈洗干净了给你读绘本好么?你现在先自己玩一会儿积木,好不好?”孩子歪着脑袋点点头,跟着妈妈乖乖地走到客厅玩起积木,妈妈则舒舒服服地冲了个澡,然后陪着孩子开心地读了会儿绘本,然后给孩子喝好奶,刷好牙,哄娃安安静静地入睡了。

请问,以上这两个场景或其类似情形,是否也常发生在你们家中?你又是其中哪种妈妈的方式?

在我咨询过的家长中,多数爸妈回答我说场景一是家中的常态,不论孩子多大,总会被孩子一些莫名其妙的反应给激惹出情绪,然后对着孩子大发一通脾气,最后搞得孩子和爸妈都该做的没做成,心情极糟糕。 那这个情形到底问题出在哪了?爸妈们也超委屈的:我们也没做错什么啊,跟TA解释了,好言劝了,就是不听,完全不理解大人一点,甚至有时候觉得TA就是在故意捣乱和顶着干!

其实,问题就在于爸妈们没有给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没有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讲述出自己的需要或是情绪,没有认真地来倾听孩子,而更多地是关注了自己当下的需要和情绪,比如场景一中的妈妈关注的是自己一身汗和水,她需要洗澡。可是作为一个年仅2岁多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极其有限,有时候他们完全不知道该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绪,于是哭、闹、抓、打、咬等一些不好的方式或是行为变成为他们表达自己的途径,这也是很多爸妈会在孩子这一年龄阶段时困惑孩子总会有这些不好的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许你可能会说:“那我家孩子都已经6、7岁了,甚至10多岁了,怎么可能还不会说,可是TA就是不说,出现什么事情时就闷着个脑袋,怎么问怎么劝都没用,急死人了,怎么可能忍住不发火?”的确,6岁以上的孩子正常是可以清晰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绪的了,可是爸妈们思考一下,想必孩子不时突然从能表达到不说的,而是一直都是用那些在你眼里所谓极其不好的方式应对着你。是的,因为在孩子2、3岁这一关键期,我们错失了允许和鼓励孩子积极表达自己需要和情绪的机会,孩子已经慢慢地养成了压抑或是隐藏自己的习惯,他们已经变的不会也不知道表达自己需要和情绪了。所以你的训斥和责备只会继续加重他们的沉默或是那些消极应对。

场景二中的妈妈是聪明的,是善于反思的,相信她其实也一样很想快快去洗个澡,让自己舒服下来。可是在发现孩子的情况不“正常”时,她没有仅关注在自己的需要和情绪,而是停下来,将关注点放在了孩子身上,她意识到孩子或许是想表达什么,于是她鼓励孩子说,并耐心地倾听孩子。于是结局是美好而皆大欢喜的。 是的,其实大部分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真的是懂道理的,每一个孩子都如此。曾经在咨询时,有爸妈跟我诉苦说:孩子在他们面前很犟,可是在旁人身边就会变得很通情达理。其实并不是孩子变了,而是他们和孩子相处时没有能够用心来倾听孩子,允许孩子表达自己。而旁人往往因为基本的人际,会能够倾听孩子,反而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自然也变得通情达理了。

另外,特别提醒一下孩子正值2-4岁的爸妈,这一时段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模式真的很重要,因为孩子年龄的特殊性,需要爸妈花更多的耐心来引导孩子表达出自己的需要和情绪,需要爸妈用更多的耐心来接纳孩子各种哭闹、撒泼、打咬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并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积极的表达方式。而且这一阶段形成的亲子互动模式,对于亲子关系和今后的亲子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至少在我咨询的众多个案中,到青少年时糟糕的亲子关系都是并非一日之寒而成的。 所以,请从小开始把孩子当成一位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和相处吧,倾听他们,鼓励他们表达自己,让他们得到真正的尊重,你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很乖,都很听话,都很通情达理。

THE END

TAG:孩子  妈妈  自己的  爸妈  情绪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