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如何重塑孩子的心理安全感?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6-23 00:01:57
The Beginning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缺乏安全感,不只是孩子缺乏安全感,连家长也缺乏,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如何重塑孩子的心理安全感?

1集体声讨的安全感创伤事件

这两天,微信群里发的都是北京红黄蓝幼儿园的“虐童”事件,各种真相,各种最新进展,各种分析和声讨……

这个事件带来的影响是:不只是涉事的孩子和家长,而是人的“信任”危机在经过这件事情后,彻底暴露了。也就是说,事情的受害者,已经不只是几个孩子了,而是激起了大家集体潜在的“不安全感”。

想想,有多少的家长,会回家后盘问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老师有没有喂你吃过什么奇怪的东西?老师有没有打过你?有没有人对你做过奇怪的举动?”

无论孩子怎么回答,父母会对孩子的话相信多少?如果孩子说没有,那是真的吗?如果孩子说老师有处罚过他,就更纠结了,是什么情况?到什么程度?要不要问一下其他家长?

人人声讨,草木皆兵。

与此同时,幼儿园老师也是受害者。幼儿园教师本身工作辛苦,要管孩子生活的各种事情,还要带同玩游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不断爆出的虐童事件让其他的幼教老师们也压力山大:以后孩子在幼儿园磕碰了怎么办?对孩子适当的处罚还要不要?还能不能教育孩子?还是放手不管?

家长开始防着老师,老师也开始防着家长,大家都染上了这些创伤“症状”:高度警觉、不相信别人、没有安全感。

所以说,这是一个集体安全感创伤事件。

尊重、讲述、透明,是心理学治疗创伤的方法。可是事实真相是什么?如何讲述?对于普通的吃瓜群众而言,没多久,事情的风头过去,就像伤疤愈合了一样,时间久了就会淡忘,可是那种心理的不安全感犹在,下次再经历时又会重启并加强。而对于真正经历过创伤的人,在真正理解发生了什么,以及在能原原本本地讲述出来之前,他们根本不会遗忘。

如何重塑家长和孩子的安全感,这是一个问题。

2隐藏在日常中的安全感

再来说说另外的。

上周,接了五个心理访谈的个案。

都是大一或研一的学生,十八九岁到二十岁左右的年纪,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因为心理测试中显现的一些问题(如抑郁、轻生的想法等)来约谈和了解。

一个晚上的约谈下来,让我不禁唏嘘不已。这些学生都有些类似共同的特征:

  1. 不相信别人,没有亲密的朋友;

  2. 敏感,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

  3. 情绪特别容易受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常常觉得自己很委屈。

在勾选家庭结构的状况时,五个学生勾选的都是“家庭完整”,但是其中却有四个人报告从小父母关系不和,老是吵架,闹离婚。在勾选“家庭气氛”的状况时,四人勾选的是“冷淡”或“对抗”,一人勾选的是一般。

这是巧合吗?我觉得不是。

一个男生说,小时候寄养在奶奶那里,父母从小吵到大,到现在还在吵。所以他进了大学后虽然想家,但却不想回家,因为一回家就又回到那个吵闹的环境,他不愿意。

一个女生说,父母在她小时候吵得特别凶,他曾亲眼看到爸爸把妈妈打到流血,让她特别害怕。她觉得自己有脸红症,凡是要面对较多的人说话就会脸红,总觉得别人在背后会说她不好。

……

是啊,在一个混乱的家庭系统中长大的孩子好不容易——因为从小要面对那时的他们无法理解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发展出自己的理解方式和封闭自己的感觉的做法:明明很敏感地觉察到家庭关系中的伤害和纠缠,却只能靠猜的方式来自己解读;明明心里很受伤,却装作若无其事;明明以前的方法在现在的人际交往中很不适用了,却一直抱着这样僵化的方式沿用至今。

这都是因为一点——没有安全感。

3重塑孩子的安全感:从父母自己做起

不论是近在眼前的幼儿园的虐童事件,还是隐在日常的父母关系中带来的家庭问题。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这些危机性的因素不致于如此深刻地影响孩子呢?

我们该如何去重塑孩子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呢?

其中首要的原则是:我们要先帮助家长。帮助家长什么?

——帮助家长学习面对危机情况时的先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帮助家长有能力给自己的孩子提供稳定感和安全感。

一个孩子从出生后,经历了婴儿、孩童、青少年及成年后的各个阶段。孩子的神经元所组成的神经网络比成年人的强很多,但表达能力则比成人弱很多。孩子能够感受和洞察到事情的存在,例如幼儿园发生的事件、父母之间的不和、争吵等,但是如果家长只字不提,甚至蓄意隐瞒,孩子便会以为事情不能提出来讨论,他们内心彷徨无助,感到忧虑担心,甚至做出错误判断,可是却没有可纾解的渠道。

因此,当孩子遇到极度痛苦的事件时,家长的情绪反应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他们能给孩子提供怎样的环境和支持。因为孩子唯一重要的疗愈来源,是自己的父母。

假如一个孩子遇到了一件极度痛苦的事,他对这件事严重程度的评估,一部分来自自己受的伤害,但更大的,是来自父母的态度。他从父母的表情和情绪中来判断这件事的严重程度。而当孩子遭到伤害的时候,父母沉浸在自己的恐惧、后悔、自责或报复的痛苦中,而没能给孩子 足够的安全感和稳定的关系的时候,这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对孩子来说,什么是安全感?

安全感是事情发生了,父母能接纳你的任何情绪和感受,抱着你说,“没关系没关系,妈妈在你身边,你是安全的,不用怕,有妈妈在”。安全感是父母说,“宝贝,遇到了问题,我们可以一起面对和解决,放心,我们会陪着你,共同面对,我们可以一起做一些事情,让自己好起来”。

因此,当孩子受伤害后,父母不要急着想着如何帮助孩子,先尽快恢复自己作为父母的能力——自己情绪恢复的能力和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和稳定感的能力。

记住,良好的父母关系、稳定的父母心态是孩子最好的治愈剂。

那在此基础上,我们父母可以怎么帮助孩子重塑安全感呢?

我不想太复杂,只讲两点:一是讲述,二是游戏。

01讲述:无事不能谈

对待幼儿园和家庭里发生的事情,家长如能抱着“无事不能谈”的态度,孩子对学校发生的事情或者父母的争吵则会理解的多。

孩子有权利了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童年的经历,会在孩子头脑中储存大量碎片化的记忆,如玻璃球般,散落一地,有的清晰、有的模糊,有的美好,有的糟糕,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通过讲述的过程把它们拾起来,重新整理,让事情更清晰。我们可以和孩子谈论他们的感受、想法,讨论应对的方法,并帮助孩子从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勇气。

01游戏:重建熟悉感

恢复孩子的安全感的最好的方式,是帮助他们通过感受性和体验性的方式,重新找回熟悉的生活。所有年幼的孩子都能在游戏中降低焦虑,比如玩水的游戏、泡泡类的游戏、跑跳类的游戏等,父母和孩子一起玩他喜欢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重新找回熟悉感和安全感。

4孩子的天分,超乎你的想象

最后,说一个我和孩子沟通的一个真实例子。

有时孩子述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超乎家长,关键看我们能给他们怎么的支持和安全感。

一晚,儿子奇奇围棋兴趣班结束,我去接他。

从兴趣班出来的时候,奇奇噘着嘴,有点生气的表情,鼻子里时不时发出“哼,哼”的声音,手向外甩着,像是在抗拒别人的触碰。

我感觉到他是在生气,但没有主动问,只是在他身边陪着他走。

“我现在不高兴。”走下楼梯的时候,奇奇主动说。

“哦,我感觉到了你在生气,是什么让你不高兴呢?”我问。

“和围棋班里的同学有关。“奇奇只说了一部分,并没有说是什么样的事情。

”哦,愿意和我说说吗?“我问。

奇奇没啃声。

走了一会儿,儿子说:”妈妈,我刚才只是在发泄我的怒气,并不是在对你生气。“奇奇解释说。

”我知道。“我点点头。

我们继续走路。

“妈妈,我发现我平常有三种不同的发怒情况。”奇奇一边走着,一边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新的想法。

“哪三种?”我心里很好奇。

“一种是我自己正在发怒,无意中转向了你,就像刚才那样。“奇奇说。

”哦,所以我刚才是撞到了枪口上了,是吗?”我笑道。

奇奇点点头:“第二种是我其实是在生自己的气,故意转向了你。”

“嗯“,我点点头:”还有第三种呢?”我好奇地问。

“当然啦,第三种是我就是对你生气啦。”奇奇调皮地说道,刚才的情绪一扫而空。

“那这三种生气你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我问。

“第一种的时候,你最好不用管我,省得转移到你身上;第二种的时候,希望你能帮我调节一下;第三种嘛……,完全没办法,只能我们面对面解决啦,不过最好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奇奇一遍思考一边说。

“好嘞,以后生气的时候请告诉我是哪一种。”我从善如流。

我很高兴孩子对自己的情绪有这样的觉察能力,并且愿意和我讨论。

只要你让孩子感到足够支持和稳定,即使遭遇到一些事情,父母也能帮助孩子重塑安全感。这样,他以后人生中遇到的有问题,才有这个心理能力自己解决。

THE END

TAG:孩子  安全感  父母  自己的  家长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