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宝宝后,对于数学启蒙家长一般两种态度:不急孩子还小,上幼儿园自然会学了。或者数数可以早点教,早人一步学会不吃亏。
这两种态度和做法都不尽正确。孩子的数学启蒙从 1 岁可以开始了,3 岁则可以进行相对系统的针对性培养。
然而数学启蒙的方式可不只是数数 ,光顾着让孩子学数 123 ,错过了其他能力的培养,就算孩子能从 1 数到 100 ,也没有意义。
数学启蒙,不止是会数 123
很多家长在孩子会说话的时候会有意无意的教孩子学数数,觉得会数数就代表着聪明,甚至有的家长觉得孩子不会数数就会落后在起跑线。
可要知道,「1、2、3……」这些数字在孩子眼里和小猫小狗一样只是符号,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根本没法和数量的计算方法联系到一起。
就算娃能从 1 数到 100,但很可能分不清 4 和 8 哪个大,也很可能不知道 10 的右边是什么数字。
教孩子数数只是数学启蒙中很小的一部分,3 岁前的数学启蒙还包括三点:归类能力、测量和对比,以及空间感。
我们就来分开说说,怎么运用生活中的场景和道具,轻松教孩子学数学。
数数
教孩子数数,认识数字是第一步,理解数字的意义更重要,掰着指头数早就 out 了,要把数字变成让他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0~2 岁:反复记忆
对于还不太会说话的小宝宝,最好的数学启蒙方式就是不断的给孩子输入,也就是念叨了。
虽然说 1 岁后才记得住,家长想早早的开始也没问题。
带宝宝爬楼梯,可以一边爬一边数:1,2,3……
陪孩子搭积木,搭完后可以跟孩子一起数数:1,2,3……
念叨的多了,宝宝慢慢就会自己学会这种数数的方法,等哪天你不数了,指不定宝宝还会主动提醒你呢。
2 岁后:理解和运用
2 岁后,可以开始用生活场景,教孩子认数,比如说时钟、汽车牌,任何生活中有数字的地方,边看边念,也可以对数字有一个记忆和联系。
这个时候宝宝话说得也利索点了,除了要跟宝宝念叨还可以教宝宝「点数」。
宝宝吃饼干的时候,指着饼干一个个数给他看可以吃几个;
去公园的时候,挑几片树叶,指着数给宝宝看有几片;
逛超市的时候,可以数数水果:1,2,3……数完后问问他:有几个苹果?
如果宝宝回答:3 个!说明宝宝已经能通过数数清楚有几个物体,明白了数字的意义。
测量和对比
大小、多少、高低、远近,都算是对比。
0~2 岁:反复记忆
最好的启蒙方法还是「念叨」。
爸爸胖,妈妈瘦,宝宝手小妈妈手大;
公交车开得快,我们走得慢,小树高,小花矮;
火车长,汽车短,气球轻,足球重。
2 岁后:理解和运用
通过互动游戏来进行理解和运用。
食物是最好的激励凡事,可以轻松让孩子理解「大」「小」「多」「少」,引导孩子说出来并进行选择。
你想吃大草莓,还是小草莓?
我要大的!
你吃这个盘子的西瓜,还是这个盘子的西瓜?
多的!
一边说一边选择重复记忆,还有又好吃的,孩子最喜欢。
归类
归类可以培养孩子对集合的感性认识。
这部分没有太明确的阶段划分,宝宝 1 岁半之后,就可以跟宝宝玩归类游戏了。
玩积木的时候,妈妈可以一遍演示一遍指导宝宝:
你看妈妈把红色的积木放在一起了,你也把红色的拿过来吧。
2 岁后可以给宝宝「挑战分类任务」,除了颜色分类还可以针对积木的形状归类。
把这些三角形的积木都放到盘子里,圆形的放在小桶里。
除了积木,任何物品都可以进行归类:
家里不同的袜子打乱顺序,让孩子给袜子做配对;
院子里的树叶,让宝宝按照颜色或者形状找到它们的「家人」。
我个人最喜欢归类游戏,每一次我都是给设置一个任务,娃玩的很专注半小时不成问题,我就可以「趁机偷懒」。
空间感
空间感好的孩子几何成绩不会差。
孩子的空间感包括了图形认知、空间方位、空间运动、空间定位等不同的空间关系感知能力。
0~2 岁:反复记忆
没错,启蒙的方式还是「念叨」为主。
先认识形状(可以和配对游戏结合一起):
轮子是圆的,书是方的,拼图是三角形的,球是圆的,饼干是方形的……
2~4 岁 :理解和运用
二维到三维的一个进阶,比如说利用磁力片等构建玩具。
也可以跟孩子通过游戏培养孩子对「上下」「前后」「里外」等空间关系的感知,比如说用积木做一个房子,让孩子指出上下左右里外前后的积木块。
平时也可以给宝宝指派一些小任务,比如请把钥匙放到盒子「里」,请把地「上」的玩具捡起来,能帮妈妈把「前」面的小石头踢走吗?
中国第一个小学奥数班的孙路弘老师说:「孩子的数学启蒙有五个阶段的敏感期,而与孩子关系最紧密的妈妈们,则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自然而然的机会来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好的启蒙方法,就在生活中,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