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爸妈不相爱?那让我黏着妈妈好了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7-21 15:00:21
The Beginning

前一段时间,朋友敏娜跟我说,儿子太黏自己了,感觉有些吃不消了。

敏娜的儿子,刚刚四岁,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粘着妈妈。

吃饭的时候要妈妈哄着才肯吃,爸爸哄不行;

晚上睡觉前要听妈妈读绘本,爸爸读就不行

这个粘着妈妈的男孩子,好像有一些排斥爸爸。爸爸平时工作特别忙,偶尔很难得的陪孩子玩,可他却一副不稀罕的样子。而妈妈只要离开半步,就急着要找妈妈了。

敏娜对此很苦恼,她跟我说,她很担心孩子有恋母情节,那么长大后该怎么办啊。

12岁前的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著名的不同阶段(Sigmund Freud,1933):

1. 口欲期

从出生到1.5岁左右,被称为口欲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就是用嘴巴,所以被称之为“口欲”。如果这一时期剥夺了儿童口的满足,不给孩子吃奶,不让孩子借助嘴巴来探索世界,弗洛伊德认为婴儿会长时间停留在口欲期里,并发展出不信任、拒绝他人,对爱和亲密关系感到恐惧等问题。

2. 肛欲期

1.5-3岁的小朋友,处于肛欲期。别被“肛欲”这个词吓到了,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不是从肛门里拉出的便便,而是控制便便带来的快感。

这个时候,父母往往特别关注孩子的大小便情况。想拉就拉,是除了嘬奶头之外,婴儿的第二大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必须被纳入到父母的控制之下。控制,就是这个时期的主题。孩子何时大小便,涉及到的是父母与孩子的第一次权力斗争。

这一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学会独立和表达,并接受个人的力量。

这一时期父母对孩子自主大小便的态度,很可能会对孩子未来个性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加强控制,会产生过度有条理、吝啬的孩子。完全不控制的话,孩子也会过于懒散。

3. 前生殖器期,也叫俄狄浦斯情结期

3—6岁的孩子开始对自己的性器官感兴趣。很多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很好奇异性的孩子如何上厕所,大小便。同时,孩子也表现出对异性父母的好奇。

弗洛伊德甚至认为,这个时期的小男孩可能会和爸爸竞争妈妈的爱(恋母情结),小女孩可能会和妈妈竞争爸爸的爱(恋父情结)。

在这个阶段,儿童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不同于其他朋友以及父母的身体,这时候他们学会了性别的差别,有了男生与女生的概念。

如果父母之间的感情和谐,那么孩子也会常常在游戏中扮演同性角色。比如过家家的时候,女孩儿会说,我要扮演妈妈;男孩儿就要扮演爸爸。

那他们怎么演呢?其实就是在模仿自己同性的父母。因为在此之前,他们除了跟自己的父母有深入的接触以外,并不知道别人的父母是怎么样的。所以他们只能模仿自己的同性父母。

在这个阶段他们会模仿自己父母另一个原因是,既然我的父亲能够吸引我的母亲,并让我的母亲嫁给他,那么,如果我变得跟我父亲一样,我的妈妈就会喜欢我。

儿童如果在这个阶段,自然、充分的理解到性别的差异,并解决了自己的好奇,对成年之后性别的自我认同至关重要,并且会决定着将来对异性及性的态度。

4. 潜伏期

6—12岁孩子进入了潜伏期,这是一个社会化的时期。弗洛伊德认为,在性器期过后,有一个漫长而又平静的心理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没有重要的潜意识驱力迫使自我满足。在此期间,孩子很少有来自本我的压力,也较少有内心冲突的困扰,这是一个增长才干、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大好时机。

孩子开始和家庭以外的人发展人际关系。他们开始从原先比较封闭的家庭走出去,跟社会和世界去接触,儿童的个性、人格在这个阶段逐渐丰满,日益成型。

可以说,这个阶段是成人的序曲,一生行为模式的正式开端。

我们很容易的看到,在弗洛伊德的理论里,孩子会在3—6岁被父母中异性的一方吸引,想要和同性父母竞争来赢得异性父母的爱。

恋父或者恋母本身并不是一种病态或致病因素,因为,孩子通常都会以失望和放弃而结束这一时期对父母特别的爱意。由这种爱意引发的冲突也会得到解决。

当孩子的竞争意识消失,ta的人格会再一次以积极的方式得到整合。与同性父母的竞争最终总是被对同性父母的爱所征服。

爸爸妈妈之间相爱的方式,会慢慢的让孩子感受到与自己的不一样,会转去注意自己的同性父母,然后慢慢认同。通过认同,男孩会向爸爸学习男性特征,女孩会像妈妈学习女性特征。

不过,如果爸爸妈妈关系不和谐,婚姻不幸福,比如妈妈常说孩子的坏话,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很长和老公的相处不融洽,又或者爸爸宠女儿忽视妻子,孩子就很难在很难在同性家长身上找到崇拜和学习的地方,有一部分人就走不出恋母/恋父情节,也有一部分人转而认同异性家长的性别特征。

这带来的后果就是儿童对自身性别认同产生障碍,难以确立与生理性别相适应的性身份,也难以发展处正确的异性相处观念,出现男性女性化或女性男性化现象。

传说中的妈宝男、恋父女,就是停滞在这一时期的成人。

所以说,爸爸妈妈相爱,对孩子来说特别的重要。只有爸爸妈妈相亲相爱,孩子才会顺利的渡过俄狄浦斯期。

当他们发现爸爸妈妈很相爱,自己竞争不过爸爸/妈妈,但是爸爸妈妈也很爱自己,只是有点不一样,自己也要好好尊重爸爸妈妈之间的爱,他们就会很快放弃独占异性父母的这种恋母/恋父幻想,开始对同性家长有强烈的认同感,模仿,学习同性家长。正是爸爸妈妈的作用,让孩子的人格得到了积极的调整,开始对校园生活充满兴趣,逐渐成熟懂事。

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爸爸妈妈相亲相爱,孩子健康成长从来就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共同努力,你说是不是呢。

THE END

TAG:孩子  妈妈  爸爸  父母  自己的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