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慈母多败儿,最近新闻里讲述了一个母亲溺爱孩子的进阶版故事:上海马先生为了儿子婚事,取了11万放进家中保险箱,不料钱不翼而飞.经过警方调查,钱居然是被妻子偷偷拿去给儿子打网游了,妻子把钱拿给儿子后,一方面害怕丈夫责怪,一方面宠溺儿子,故隐瞒真相.最终因“谎报案情”被行政拘留5日,罚款500元。网友热评:都快结婚了,还拿家里的钱打网游……
过度宠爱就是溺爱, 可见宠爱和溺爱往往只有一线之隔。如果说宠爱是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怀与爱,溺爱则会让孩子变得自私、一味索取、不懂感恩……当你在与孩子的相处之中出现了以下标志,你就得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及时让溺爱刹车。
1.有求必应:对于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无条件满足,即便知道他的要求很过分,仍然想尽办法“帮助”他,上文中的母亲就是这样,为了让孩子打网游,偷拿丈夫的钱财。
2.凡事包办:孩子不需要为自己的任何事情费神,家长全部安排、打点好。甚至无需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
3.一味纵容:小到孩子说脏话,大到孩子欺负他人,即便心里知道孩子错了,仍然要站在孩子这边。不仅不指出孩子的错误,还要帮助孩子强词夺理、指责他人。
以上溺爱标志你占了几条?知道了衡量溺爱的标准,我们究竟如何从生活细节做起、避免溺爱孩子呢?
建立需求标准
小孩子没有金钱观、不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自己付出努力,更不知道衡量一件东西是否为必需——而这些都是需要爸爸妈妈通过建立标准来帮助孩子了解和认知的。如果你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就是在模糊孩子在这些方面的认知。
因此,面对孩子提出的需求,要以需求标准来进行衡量,判断是否应该满足他。比如,当他提出要购买某样东西时,不要简单地做出买或者不买的决定,而是要告诉孩子,做出这个决定的标准是什么:买是因为爸爸妈妈觉得这个东西你的确需要,而不买是因为你已经有一个类似的东西了等等。慢慢的让孩子学会在提出要求之前自我评估一下,自己的要求是否会得到父母同意、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
建立自理标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小的时候,我的母亲常常对我这样说,尽管当时因被拒绝而感到有些失落,但现在回想起来却十分感激她。因为她让我懂得在做“自己的事情”时,不要妄图去寻求帮助,要学会自理。或许你会问,什么是“自己的事情”呢?可以将其理解为力所能及的事情。即当孩子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别出手帮他,也别轻易答应他的要求帮他做,要建立自理的标准。
在孩子学会吃饭穿衣后,让他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或许一开始吃得衣服脏了、钮扣扣错了位置,你可以教他,但不要替代他。当他去到学校寄宿时,让他自己铺床单、洗衣服,你可以协助他,但不要帮他做。孩子没有你想象地那么笨拙,你可以尽可能地收起自己的“爸爸力”、“妈妈力”,给孩子更多空间去做自己的事情,锻炼他。
建立行为标准
小孩子不分对错是无知,但大人不帮助孩子分对错,是溺爱,更是在毁他的人生。孩子第一次说脏话时你不批评他,他就会把脏话挂在嘴边;孩子推倒他人时,你不告诉他推人是不对的,还指责别的孩子走路不小心,那么孩子未来会做出什么样的坏事超出你的想象力。
为孩子建立包括言行的行为标准,是教养,也是是非观。当孩子做了有悖于行为标准的错事,家长必须第一时间指出,或批评、或惩罚,万万不可一笑了之。
愿每个孩子都在宠爱中健康成长,而不是在溺爱中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