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分析

始建于汉武帝时期的建筑——西岳庙(西岳庙有陕西故宫之称)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4-11 04:07:53
The Beginning

文章目录:

1、始建于汉武帝时期的建筑——西岳庙

2、明清民国时期古建筑 乐平古街古村

3、猜你喜欢:

1、始建于汉武帝时期的建筑——西岳庙

我国有一段非常璀璨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遗留下来非常多具有历史印记的建筑,我国的古代的帝皇中,也许就只有汉武帝和唐太宗时期最值得骄傲了,而西岳庙就是汉武帝时期的建筑,有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本期华阴文化为你介绍。

西岳庙位于陕西省华阴市,西岳华山因闻名天下游人如织,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但其脚下16里外有座“百丈层楼隐深树,飞甍正欲摩苍穹”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汉代、为历代帝王祭祀华山之神的要地西岳庙,却鲜为人知。

其实,那里有一处规模宏大、古香古色、非常珍贵的大型建筑群落,其庙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朴壮观,显示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建筑史上拥有特殊的地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雄才大略,亦好神仙之术的汉武帝,集古代祭祀制度之大成,在华山脚下创建了祭祀西岳神的第一座庙宇――集灵宫。然频繁的对神的礼敬,没有使他本人的生命更长久,也没有使西汉王朝长治久安,反而被那些风来一身土,雨来一身泥,生活日益穷困的劳动人民奋起倾覆了汉高祖刘邦建筑起来的皇室大厦。若汉武帝有知,不知该有何想法?

东汉王朝建立后,仍未忘记祖宗成法,继续奉祀西岳之神。只是由于“集灵宫”离华山较近,又是在山下,难以完全体现“望”祭的要求,也不能达到祀神的目的,加上道路崎岖难行,封建帝王及达官显贵自然也不愿受此辛苦上山,故也不管“西岳神”享受香火时需走的道路要比以前多,便将这一座神庙迁到了靠近长安通往洛阳大路的今址,但华山之神似乎也乐意如此,传说它还为新建的庙宇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传,迁建的庙址选好之后监造大臣和工匠们对庙宇的建筑形式犯难了,各有所想,然皆不成熟,长久决定不下来。这样对大家都没什么好处,因为如果建筑形式太差或逾期不完工,大家都有性命之忧。愁得大家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时值炎炎酷暑。有一天,忽然狂风大作,从华山之巅生出团团乌云,迅即遮天蔽日……由于突然,人们无不惊骇,以为是建庙不力,得罪了岳神。顷刻又见狂风稍息,骤然天空又降下了鹅毛大雪。要知道这是在酷暑盛夏!雪后,又见一只矫健得兔子,在雪地上飞奔,并且所走路线怪异,人们惶恐普定,又愈加愕然了……等到清醒过来,白兔似融化在雪里,已不见踪影。仔细一看,白兔抛出得路线居然是一幅疏密有度、布局严谨得建筑图样!无疑这是岳神所赐!人们欣喜若狂,就按着这一图样,开始了建筑。

更有趣得是,在建筑开始时:人们的苦恼又来了――缺少木材。附近华山上固然木材成林,然却可望而不可及,不要说华山势险难以登攀,即使可以,那也是“神木”呀!从外地运来,既费时又费力,恐难以按期竣工。正当木匠们无计可施而望山兴叹时,隐隐约约从山上传来砰砰的伐木声和树倾倒的声音,还天天听到“够了没有”的问话声,然却无回话声。

工匠们面面相觑,莫名其妙。一天,又听到了问话,不知是出于惊奇还是渴望,一个师傅便大着胆子回答:“够了。”奇怪得很,伐木声立即停止了,顷刻间狂风四起,阴云密布,瓢泼大雨铺天盖地而来,一大堆大小木材随着风雨之势滚滚而来,且每根木材的两端,都是一个“岳”字。这又是岳神相助了。为了尽快享受人间香火,也真难为“他”了。工匠们用这些“神木”,很快建成了西岳庙。

2、明清民国时期古建筑 乐平古街古村

生活的忙碌让我们心力交瘁,每天都因生计而忙碌于工作中。难得闲暇之余当然得游山玩水吸吸氧气。江西省气候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许多知名景点非常适宜假期休憩。那么,去江西旅游必去的景点有哪些呢?让城市文化来为您介绍吧?

乐平古街古村 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区,在历史上以商业为主,集民居、民俗文化为辅的历史街区。

乐平市区老北街,这是一处在历史上以商业为主,集民居、民俗文化为辅的历史街区,范围是南以翥山东路(原东大街)划线,北至菖蒲塘至老-一段环城长寿路,西止洎阳北路(原北大街),东至为民路,总面积约30公顷。

该区内呈里坊格局,规划有序,纵向巷道主要有老北街、长沙巷、周家巷、富贵巷、万寿宫等,横向巷道主要有典当巷、柴巷口、成佳巷、菖蒲塘巷、花园巷等。其中以老北街保存得最为完整,它全长580余米,宽4米,原为长方形花岗石地面,沿街两面店铺、民居、祠堂、庙宇、古井、水池、巷道、茶肆、作坊等建筑鳞次栉比,约70%以上是明清或民国时期的古建筑。

老北街始建于南朝,鼎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东晋太兴三年(319年),处北街中段的安隐寺,时为赣鄱大地两座名寺之一,乐平“大寺上”也因此得名。南朝时,鄱阳王萧恢在万家寺建玉脂泽庄园,从而奠定老北街之基础。

唐朝中和三年(883年),乐平县治由众埠铜山港口迁到老北街所在地花靥镇,北大街由此成为县城发展之原点,到了宋代老北街被发展成乡土特产、南北杂货、烟花爆竹、竹炭木材等商品销售主要街道,由于历史上老北街有过多次火情,被乐平人戏称为“火龙街”,宋范仲淹任饶州知府经过乐平,令百姓集资挖井建池,蓄水防火,万家池因此得名。同时在万家池对面建郭西庙,以驱邪镇火(清咸丰时被焚),郭西庙巷由此得名。

明万历年间,万家池改名范家池,并在井池东侧建范家大祠堂,以纪念范仲淹,清代曾在祠堂内展陈范文程事迹。有清一代老北街发展至鼎盛时,有近400余店铺,成乐平最为繁荣的综合商业街区,直至解放之初。由于城市的发展,原东、西、南街区的先后改造拓宽,鉴于老北街与南街不能对接,于是新建了一条新北街(现称洎阳路),老北街便有幸成为乐平市现今唯一保留下来最为完整的一条古街。

在老北街区域中,尚有清代江氏典当行建筑群、周家、彭家大祠堂、荷园、-鄱湖警备司令部驻地、薛家塘、啸月移、三都试馆、老营盘、翥山书院,以及花园巷3号汪大纲、汪大绶旧居,富贵巷13号明初县丞彭氏府宅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迹)。

乐平古街18座古村简介

1、乐平市区老北街区:乐平市区老北街,这是一处在历史上以商业为主,集民居、民俗文化为辅的历史街区,范围是南以翥山东路(原东大街)划线,北至菖蒲塘至老公安局一段环城长寿路,西止洎阳北路(原北大街),东至为民路,总面积约30公顷。

2、乐平市区古城隍庙区:乐平古城隍庙区,这是一处以民俗文化为主,集政治、民居、商业为辅的历史文化街区。范围是北起东大街(现翥山东路),南至迎宾路,东至状元巷,西到南大街(现洎阳南路),总面积约25公顷,该区内巷道分布井井有条,纵向巷道有:状元巷、栽培巷、福禄巷、财贵巷等。横向巷道有:余家祠巷、支祠巷、翥山岭巷、小南门巷等。其中以城隍庙占地最大。以“城隍庙侧”巷而言,此巷东接小南门,西通何家台和龙神庙,全长65米。几乎占到老城东南区大半土地。

3、名口老街:名口老街,位于乐平市区东南向44公里的乐安河北岸,晨谡蛘府所在地。乐安河是古徽州进入饶州及鄱阳湖主要水路通道之一,名口镇以下河道陡然变得深阔,上游的大宗木竹、山货、下游的日用百货都在这里驳运集散,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乐安河东入乐平的第一重镇。

4、涌山老街:涌山老街位于乐平市区北向40公里,涌山镇治所在地,唐代王氏从婺源武南迁入,现有800户,3500余人。老街枕山傍水,风光秀丽,北面鸡公山有一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南面车溪河接婺源清流。这里自古以来为乐平、婺源、浮梁重要陆路通道。

3、猜你喜欢:

THE END

TAG:中国古建筑  古建筑  古建筑保护  古建筑图片  古建筑材料  明清古建筑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学生装  民国时期建筑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