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分析

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佛教法眼宗由来(法眼宗宗旨)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5-13 18:17:38
The Beginning

文章目录:

1、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佛教法眼宗由来

2、中国佛教名人之禅宗六祖

3、佛教最大宗门:佛教禅宗六祖是谁

4、佛教八大宗派之净土宗和禅宗的区别

5、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佛教云门宗历史

6、猜你喜欢:

1、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佛教法眼宗由来

佛何在,佛在天外天,世间有琐事千千,哪一样入得了法眼?佛教就是这么的脱凡超圣,他们不会为了一点小事而跟人斤斤计较。本期佛教文化将为你介绍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佛教法眼宗,介绍它的由来。

法眼宗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文益圆寂后,南唐中主李璟谥为“法眼大禅师”。后世因称此宗为“法眼宗”。宋初极盛,宋中叶后衰微。法眼宗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中最后产生的一个宗派。它历经文益(885—958)、德韶(891—972)、延寿(904—975)三祖,活跃于唐末宋初的五代时期。作为宗派,法眼宗的传承历史不长,但是,它的几位祖师都是吴越地区学修并重的高僧。法眼宗祖庭为南京清凉寺。

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五代文益禅师所创。源出南宗青原一脉。盛于宋初。

法眼宗法眼是一位神秘论者,不过他的神秘不是在于自然和宇宙的不可知;而是在于其生生不已。虽然他对华严的造诣颇深,尤其精于六相的原理和解释,但他却不认为现象界和实体界是同一的,因为实体是离一切相的。

在他眼中实体是空的,他和学生永明道潜的一段对话中便特别说明了这点。某次他问道潜曾看什么经,道潜告诉他曾看《华严经》,于是他便说:“总、别、同、异、成、坏等六相,在华严经中是属于那个部分”?

道潜回答说:“是在该经的十地品中,照理说:出世和世间的一切法都具有六相”。

法眼又问:“空是否还有六相呢”?

这话问得道潜懵然不知所对。接着法眼又说:“如果你问我这个问题,我会告诉你”。

道潜便依照他的话问:“空是否也具有六相呢”?

法眼立刻回答说:“是空”。听了这话,道潜恍然大悟。高兴得不禁雀跃,向法眼行礼道谢。于是法眼又问:“你是怎样了解”?道潜立刻回答说:“空”。法眼便大为赞许。

“法眼四机”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拄,谓师家之接化,针对学人上中下等各种机根而弯弓投矢,机锋相当,接化与领受之双方,紧密相契,无有间隙。(二)泯绝有无,谓令学人超越有与无二元对立之分别见解,而不令执着于父母未生以前之自己。(三)就身拈出,谓佛性真如原本即显现于世间各种千差万别之现象界中,师家遂藉此种具显于人人眼前之现成佛性,信手拈来,一一皆可随缘点化。(四)随流得妙,谓师家依学人根器,灵巧运用接化之机法,而令学人体得佛性之殊妙。

“般若无知”、“一切现成”的法眼宗风。法眼宗的宗风,简明处似云门,隐密处类曹洞。其接化之语句似颇平凡,而句下自藏机锋,有当机觌面而能使学人转凡入圣者。

《五家参详要路门》说:法眼宗先利济。直论箭锋相拄,是其家风。一句下便见,当阳便透。随对方人之机宜,接得自在,故说为先利济。《人天眼目》卷四曰:法眼宗者,箭锋相拄,句意合机;始则行行如也,终则激发。渐服人心,消除情解,调机顺物,斥滞磨昏。

此亦先利济的意思。《归心录》说:法眼宗风,对症施药,垂机顺利,扫除情解。又《五家宗旨纂要》说:法眼宗家风,则闻声悟道,见色明心。句里藏锋,言中有响。三界唯心为宗,拂子明之。

2、中国佛教名人之禅宗六祖

佛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宗教,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就保持着相当高的地位从来不曾下降过,在中国也有着非常多在佛教上有名的名人。本期佛教文化带你了解一下吧!看看禅宗六祖是哪六祖?!

中国禅宗六祖,是中国佛教最大宗门。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禅宗衣钵相传凡六世。即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是为震旦六祖。

正宗记:六祖慧能大师姓卢氏,新兴人,辞母直造黄梅东山。既得法,回南海法性寺,开东山法门,后归宝林寺。一日谓众曰:吾于忍大师处受法要,并及衣钵。今汝等信根纯熟,但说要法,衣钵不须传也。次年坐化,塔于曹溪,今南华寺是也。又,天台宗荆溪湛然,自智者大师起,适当六代故亦称曰六祖大师。

六祖的法号,历来志为“慧能”或“惠能”的均有。据说六祖本人不识字,但六祖门人法海曾记载“……专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父曰,何名惠能?僧曰,惠者。以法惠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此外,六祖法体真身的安放地南华禅寺亦以“惠能”为准,可知“慧能”当是讹误。

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惠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惠能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包含着的哲理和智慧,至今仍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3、佛教最大宗门:佛教禅宗六祖是谁

余秋雨:莫高窟以佛教文化为主,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当家?中国的民间信仰本来就是羼杂互溶的。在中国佛教分成八大宗,其中最大的宗门就是禅宗,你知道禅宗的六祖分别是谁吗?本期佛教文化为你解析。

中国禅宗六祖,是中国佛教最大宗门。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初祖达摩

达摩(公元?--536年),全称初祖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姓,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南朝梁武帝时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于洛滨,葬熊耳山。

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二祖慧可

慧可(公元487-593年),一名僧可,俗姓姬氏,虎牢(今河南荥阳)人。他是天竺禅师菩提达摩的入室弟子,在中国禅宗史上,被尊为禅宗东土二祖。

慧可生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年青时业儒,饱读经史,后来皈依佛教,精研三藏典籍。曾入京城与人交流学问。当时佛学界思想比较守旧,门户之见、派系之争相当严重。所以慧可虽然有许多独到的见解,终因无所师承,而受到盘踞高位的僧中令望的非难和冷遇。卒于公元593年。

三祖僧璨

僧璨(公元510—606年),出家后,逢周武灭佛,他就隐居在舒州的皖公山(今安徽境内),“往来太湖县司空山,居无常处,积十余载,时人无能知者”。在隐居期问,他曾与道友去广东游罗浮山。后又回到舒州。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圆寂。唐玄宗溢为鉴智掸师。

在禅宗发展史上,三祖僧璨是一个重要的坐标。初祖达摩将禅法带到中国,当时人们是遇而未信,至二祖慧可时,人们是信而未修,在三祖僧璨时才是有信有修。僧璨被尊为禅宗第三祖。

四祖道信

道信(公元580-651年),俗姓司马,生于永宁县,隋唐高僧,佛教禅宗四祖。父司马申,公元579年北周占齐昌地,将广济境地从齐昌县划出,立为永宁县,司马申为首任县令,第二年三月初三日己丑,司马道信出生。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向禅宗三祖僧灿求法,后在吉州符寺受戒,26岁时被三祖授以衣钵。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于黄梅破额山正觉寺传经讲法。唐太宗李世民慕其名,多次派使者迎其入宫,坚辞不去,被赐以紫衣。后传法于弘忍(禅宗五祖),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坐化。后被唐代宗谥为“大医禅师”。元泰定年时加号“妙智正觉禅师”。

五祖弘忍

弘忍(公元601-674年),祖籍浔阳(今江西九江),俗家姓周。东山法门开

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后迁居蕲州黄梅(今湖北黄梅)。《祖堂集》卷二称他“幼而聪敏,事不再问”。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弘忍为觅法嗣,乃命门人各呈一偈,表明自己的悟境。其时上座神秀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惠能听说之后,亦作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将两偈比较,认为惠能的悟境高于神秀,遂将衣法密传给惠能,命他连夜南归。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弘忍逝世,终年七十四岁。唐代宗谥号大满禅师。

六祖惠能

惠能(公元638~713年),俗姓卢氏,河北燕山人(今涿州),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宪宗追谥大鉴禅师。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惠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惠能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包含着的哲理和智慧,至今仍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4、佛教八大宗派之净土宗和禅宗的区别

林欣浩《佛祖都说了些什么?》: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不仅人人平等,甚至人和动物之间也平等。但是汉代官方学说主张“三纲五常”,人和人之间还等级森严,就更不用说人和动物之间了。本期佛教文化为你解析净土宗和禅宗的区别。

禅宗与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的两个,他们都是大乘佛教。禅宗是菩提达摩传入中国的,但到了六祖慧能时,才以顿悟法门为主,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禅宗的特点就是四句话: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就是说,禅宗的最独特之处就是以心印心,能让你在一刹那顿悟佛的境界。

但这种法门只有极少数禅宗高僧知道,而且以心印心难度极大,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的,所以说禅宗法门只接引利根上器的人。净土宗的教义最简单,可以概括为:信、愿、行。也就是相信净土的存在,发愿往生净土,念“南无阿弥陀佛”。由于净土宗简单易行,所以适合所有的人学习,不像禅宗很难懂,也很难修持。很多人不太看得起净土宗,但我不以其然,我认为世界上最高的法门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净土宗的特点就是念佛往生,而且不需要有什么修行功夫,任何人都可以带业往生。

佛教本无门派分别,但在度众生中,因众生根器不同,产生了教法的不同。不同的教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就形成了自己派别。我们常知道的佛教法门派别有:禅宗、净土宗和密宗。三教本源,同归一处。因教法不同,随立三门。

禅宗和净土中有何不同?禅宗度的是天上飞的,净土宗度的是地上走的。所谓天上的,是根器大利的众生,他们悟性较高,不着于有,不执于相,一点即通,立处空中。本性飞翔类,自由洒脱,不拘层次道路。因人指引,立时入道,迅速成佛。净土宗接引的是地上走的众生。地上走的众生需要有道路,没有路他们不知道如何回家。他们不像天空中的鸟儿一样,可以直接直走直线,以最快的速度走最短的路到家。

他们必须有条路,有条确定的路,一步一步的回家。假如你不给他们路,甚至不教给他们走,他们都无法回家。他们必须持着“有”回家,不能顿入“空”到家。他们必须以有为修,不能直入空中。他们需要戒律、方法、道路,需要忍辱、精进、禅定等台阶,他们不能直接飞过去。在去佛的道路上,他们是行走类的动物,不是飞翔类的动物。这是净土宗和禅宗所接人的不同。

三宗教人,都向心归。禅为去相,去相到心;净土去污,去污见心;密护心法,护而见心。三教别法,同说一心。三教如同三条河流,虽发源地不同,但入海时仅有一个入海口,这个“口”就是相和离相。要想成佛,必离相,必不能着。

着相就像堵住了河流的入海口,那河流没进入大海啊。所以不管哪门所教,要想成就佛道,最终必须来到相和离相之教上,否则,无道可教,无佛可成。见相离相,是佛;见相不离,是着。无论哪门之修,最后,请从相上离去,请从相上见佛。但记住,没相佛不显,没佛相何在?相即是佛,佛即是相,相佛不二。

5、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佛教云门宗历史

大慧普觉禅师说:“昨日梦说禅,如今禅说梦。梦时梦如今说底,说时说昨日梦底。昨日合眼梦,如今开眼梦。诸人总在梦中听,云门复说梦中梦。”本期佛教文化将为你介绍佛宗五家七宗之一的云门宗的历史。

云门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因开山祖师云门文偃禅师(864—949)而得名,略称云宗,属南宗青原法系。文偃住韶州(广东)云门山光泰禅院,后唐长兴元年(930)以后,大振禅风,因取其山名宗。文偃初参睦州道明,后谒雪峰义存得宗印。道明之宗风峭峻,不容拟议;雪峰之宗风温密,可探玄奥;文偃得此二风,更自发挥独妙之宗致,故机辨险绝,语句简要,如电光石火,而每有千钧之重。素有“云门天子”、“临济将军”、“曹洞土民”之称。云门宗祖庭位于广东韶关云门寺。

云门宗以云门文偃864~949为宗祖,属青原法系。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后唐长兴元年930以后,大振禅风,因取其山名宗。云门文偃的得法弟子中,法系较为兴盛的是德山缘密、双泉师宽、香林澄远、洞山守初等。

云门弟子中最上首者为香林澄远,接引学人完全继承了云门风格。香林澄远下有智门光祚,光祚门下得法者甚众,有雪窦重显等。雪窦重显大振宗风,中兴云门,使云门宗在北宋盛极一时,同时也开始与其他宗派相融合。云门宗通过香林一系而延续到了南宋。到了元初,其法脉遂湮没无闻。一宗法脉仅延续了二百年,这主要是由于其机锋险绝,不容拟议,无路可通,非上等根机者难以悟入的缘故。

云门宗宗风陡峻,以简洁明快、不可拟议的手法破除参禅者的执着,返观自心。云门宗既不像临济那样棒喝峻烈,也不像曹洞宗那样丁宁绵密,而是以激烈言辞,指人迷津,剿绝情识妄想。《人天眼目》卷2云:“云门宗旨,绝断众流,不容拟议,凡圣无路,情解不通……孤危耸峻。”云门曾作颂示学人:“云门耸峻白云低,水急游鱼不敢栖。入户已知来见解,何劳再举轹中泥。”

充分表露了云门耸峻、机用迅疾、不容拟议的特性。禅林中往往以“云门天子”、“云门一曲”表示云门宗风。云门曲原为华夏古曲,曲调艰深,歌者难咏唱,闻者难领受,禅林遂用来转指难于理解的云门宗风。云门宗接化学人,犹如天子的诏敕,一次即决定万机,不得再问,令人毫无犹豫之余地,因而又有“云门天子”之称。

云门宗的要义与菁华集中体现于“云门三句”。

文偃曾示众:“函盖乾坤,目机铢两,不涉世缘,作么生承当?”众人无对,遂自答:“一镞破三关。”“函盖乾坤”指绝对真理遍布天地之间,函盖整个宇宙;“目机铢两”指师家为断除学人烦恼妄想,超越语言文字,促使学人内心顿悟;“不涉万缘”,指师家应机说法,施行活泼无碍的化导。后来云门法嗣德山缘密汲取云门三句精髓,改其语为“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禅林或称为德山三句。

由于它广为云门宗禅人所用,因此习惯上仍称为云门三句,并被誉为云门剑、吹毛剑。对“云门三句”的内涵,吕澄先生以法眼文益的《宗门十规论》“韶阳则函盖截流”为出发点,从理事关系上来加以说明,认为云门三句中,重要的是前两句,即函盖乾坤、截断众流,指出韶阳将函盖喻为理,将截流喻为事,“作为理是普遍的,合天盖地;从每一事上看,即如截流只是一个断面,因此,理就是整个,事就是断面。”

实际上,云门三句是一个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并无主次之分。对于理解云门宗禅学思想与禅诗美感特性,云门三句的每一句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6、猜你喜欢:

THE END

TAG:净土宗和禅宗的区别  禅宗和净土宗的区别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