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分析

老北京春节吃什么年菜 老北京人过年都吃什么菜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5-20 00:13:43
The Beginning

文章目录:

1、老北京春节吃什么年菜

2、老北京过春节时的风俗

3、北京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4、老北京春节都怎么过,北京的春节习俗大全

5、春节食俗:北京春节吃什么

6、猜你喜欢:

1、老北京春节吃什么年菜

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不论离家多么遥远,都必须回家团聚,而春节里那丰盛的年夜饭,花样百出的风味小吃,闲坐拉家常时必备的糖果零食,每一样都充满家的味道,是人们心底最温情的向往。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老北京春节常吃哪几道年菜。

北京家庭每到年关特别准备一些美食,过年时食用,这样不仅是为了省时省事,还因为老北京有个老理讲究初一不能动刀。腊月天气寒冷,食物不易腐坏,所以家家提前做菜,名为“年菜”。

“二十七,宰公鸡”

农历腊月二十七宰的公鸡,也是老北京惯例提前准备的年菜。过去,杀好的鸡,不在当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点。

酥鱼

酥鱼,也称骨酥鱼。北宋初年,被太祖赵匡胤颁旨御封,从此尊称“圣旨骨酥鱼”。酥鱼制作简单、易于保存,旧京人家在腊八之后往往都会做上一大盆,以备过年食用,随热随吃,十分方便。

丸子

北京的年夜饭上必有丸子,因为丸子象征了阖家团圆,所以北京人要炸出一大盆丸子预备着。炸丸子分素丸子、肉丸子,素丸子必须放大量的香菜,还有胡萝卜、五香粉、粉条,把这些和到面里。

刚炸得的丸子直接吃就很香,要是沾点由蒜泥、黄酱、甜面酱、虾皮、香油调好的“老虎酱”就更地道了。过年时,抓把丸子稍微过下油,用锅烧点炖肉的汤汁儿,勾上芡,下锅一熘,撒上把香菜,一盘焦溜丸子就得了。

咯吱盒

咯吱盒是也是常有的一道年菜。京杭大运河通航后,船工们从山东带回酥脆的煎饼,日久受潮,煎饼变的皮软,入口不爽。有心人将煎饼卷成卷切成段下油炸,吃着又脆又香,之久不变质。过年时,咯吱盒不仅可做点心用来招待客人,亦可做汤、做馅、焦溜、爆炒,也可荤可素。

肉冻

鸡冻、鱼冻、肉皮冻。在低温环境下,肉和肉汤凝固如同果冻,遇热即化,其味鲜美。

豆儿酱

老北京人把制作“豆儿酱”,叫做“打豆儿酱”,那可是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食,腊月二十九开始“打豆儿酱”,腊月三十除夕晚上就可以开吃,直吃到正月初五,也有的吃到正月十五的,因此,家家每次做,都是一大盆,好几天才能吃完。

芥末墩儿

北京人大都会做芥末墩儿,将大白菜剥去老帮子,横刀切成寸高的菜墩儿,放在漏勺上,用汤勺不断舀起正在沸滚的沸水浇在菜墩上,一直浇到白菜开始变软,即一层层码在瓦盆内,码一层,撒一层芥末,芥末上撒白糖和少许醋。

这样一层层码好,最后用棉垫子把瓦盆盖严封实,约两三天即可食用。芥末墩儿吃起来辣味蹿鼻,恨不得眼泪都流出来,嘴里却爽脆甜香,叫人欲罢不能。过年时候难免大鱼大肉,吃上两个芥末墩儿,绝对可以起到爽口开胃的作用。

辣菜

辣菜是用芥菜头切片,及大萝卜切丝,煮熟后,连汤倾入坛中,不可透气。食时加香油、生醋,虽辣味钻鼻,人皆嗜食。此菜不仅成本低、制法简单,且有清内热、开胃的作用,脆爽清口。新年大肉后,吃上一口辣菜,绝对解油腻。

炒酱瓜丁

炒酱瓜丁,酱瓜是酱渍老菸瓜,最好的是甜酱瓜。切丝、切丁,加生葱炒之,用猪里脊或精致猪肉伴炒,如能用山鸡肉,就更好了。要用香油,肉须先用滚水焯过,葱须炒熟后再加。炒时加些白糖或冰糖,更是别具风味,可以下酒。

炸藕合

炸藕合味道香酥嫩爽,适于家庭烹饪,没有固定风格。将藕去皮切片,每两片不完全切开而成一藕夹,中夹葱姜肉馅,两片藕合在一起而称藕合。而后挂一些面粉糊,过油之后即成。

炸松肉

炸松肉是由牛肉馅、豆腐、胡萝卜、油豆皮炸制而成。外表金黄的松肉,看上去诱人,闻起来馋人,吃到嘴里更是香香脆脆,停不了口。

2、老北京过春节时的风俗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象征着团结、团聚、亲情,春节一直被人们寄托着新的一年新的希望,随着时代改变,有的地方的春节已不再像过去那么传统了,而老北京则一直保留着传统春节的风俗。本期的北京文化为您带来老北京过春节时的风俗。

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传说在西周的时期,出现了一年一度欢庆农业丰收活动,在新旧岁时交替间,平民百姓都要在家中生火烧暖房子和炕头,用烟熏走老鼠,全家人团聚在一起杀鸡宰羊,祝酒共贺。到了汉代,春节的庆贺礼仪有了正式的仪式。在除夕之夜,民众要举行一种击鼓驱鬼除瘟的舞蹈仪式。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年俗活动内容也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3、北京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拥有的地位不言而喻,而北京也同样拥有十分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春节期间也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风俗。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北京的春节风俗有哪些吧。

北京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拜岁

拜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在岁首早上迎新岁,奉祀斋菜拜祭岁神。岁又名为摄提、为上古纪元星名,也是民间信仰的神灵。岁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岁神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一岁之主宰,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开门爆竹”一说古已有之。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斋日

早晨拜神,放炮仗。初一的上午用斋菜拜祭太岁神,早饭必须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这一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一早吃完,往后便可以大鱼大肉。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这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拜年

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开始拜年,北京的庙会也都在这一天开始。按照老北京的习俗,初一这一天,女婿要先看岳父岳母,现在一般都是初二的时候,女儿女婿才回娘家拜年。老北京人对拜年非常重视。接待的人家要准备食盒,里面放着各式干果,称为“吉利果”。不论来多少拨儿人拜年,食盒里面一定要满,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和祝福。

4、老北京春节都怎么过,北京的春节习俗大全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也是许多人一年之中最向往和盼望的节日。春节到来,奔波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合家团聚,除旧布新、祭祖敬神等活动更是热热闹闹地办了起来,祖国各地的春节习俗丰富多彩、各不相同,但都诉说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而在这其中,老北京的春节习俗无疑是趣味和文化底蕴最丰富的了,全新出炉的北京春节习俗大全,就为你介绍老北京的春节怎么过。

北京春节习俗大全之老北京过年习俗

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年俗活动内容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泡腊八醋(蒜)的时候,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传说腊八这天为佛祖得道之日。当年释迦牟尼用钵化缘,化得五谷杂粮充饥,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腊月初八也用多种米、豆熬粥供佛,也就是所谓的腊八粥。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仪式,人们在灶君神像前供上关东糖、清水和秣草,送灶君爷“上天”。人们如此尊重这位灶君,是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从小年这一天祭灶完了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家家都要彻底清扫,蒸馒头,置办年货,门上贴“福”字、贴门神,门框上贴春联,门楣上挂“挂笺”,门前插芝麻秸,屋内窗上贴剪纸、窗花,墙上贴年画、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北京人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或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老北京人喜在屋内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还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人家要摆上九堂大供,包括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就算是家境不好的人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不仅是敬神用,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除夕和初一是春节的高潮。当时的旧俗很多,既不许动剪刀,也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三十晚上,大街小巷不时传来“送”财神爷“的来了声音,于是家家户户都有人跑出门外,以几枚铜元请过”财神爷“,在家里面恭恭敬敬地供起来。除夕之夜,人们照例不睡觉,叫做”守岁“。大家围炉共坐,笑语喧阗,小孩子们则在街上放鞭炮。夜半子时,合家坐到一起吃”更岁饺子“,即开始了新的一年。

北京春节期间,另一番盛况就是庙会和民间组织的各种花会。旧时的北京城内及郊区,共有七百余座庙宇,春节期间,大小庙宇均向香客、游人开放。在庙内及门前设有集市,称做庙会,北京庙会以白云观、大钟寺、东岳庙等处最为著名。

郊区的花会在春节期间最为活跃,几乎村村都有,花会表演的项目繁多,有高跷、旱船、太平鼓、地秧歌、幡会、狮子、小车、竹马等。有些村子还要搭上大棚,悬灯结彩,表演各种节目。

5、春节食俗:北京春节吃什么

我国的节日文化氛围非常浓厚,而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影响之深远,甚至一些东南亚国家也是会庆祝春节的,我国的饮食文化底蕴也是非常深厚,在北京春节吃的方面非常的有特色,你对北京春节吃什么了解么?本期春节专题为你解析。

北京过年必须要吃的救属“糖瓜”了,之所以将一种节日零食“糖瓜”作为北京的代表年“味”,并不是因为北京没有大菜可以展示。恰恰相反,在北京过年,用得上的大菜太多,红烧鱼、烤鸭、炖羊肉……都是餐桌上的“老面孔”。随便拿来一个,绝对可以独当一面,也正因为如此,反而哪一个都不足以代表北京的年“味”。北京人的年饭里,还有一道不得不提的传统菜品——“豆儿酱”,这道菜对于老北京人来说还是家喻户晓的。

汤圆汤圆的“圆”有“团团圆圆”之意,南方人过年时每家每户必定要吃汤圆。

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

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饺子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

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您也许还喜欢:

关于北方腊八节的习俗

广东腊八节的习俗知多少?

简述四川腊八节的习俗

苏州腊八节吃什么?

6、猜你喜欢:

THE END

TAG:关于春节习俗  关于春节的风俗  北京春节习俗  北京的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  春节有什么习俗  春节有那些习俗  春节的习俗有什么  春节的由来和风俗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