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分析

老中医开讲:处暑后养生保健六道关(处暑的中医养生)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5-31 02:03:09
The Beginning

文章目录:

1、老中医开讲:处暑后养生保健六道关

2、处暑中医养生,四道美食简单又健康

3、处暑时节养生保健谨记4条

4、长命百岁就这么简单!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5、处暑时节的习俗和养生保健

6、猜你喜欢:

1、老中医开讲:处暑后养生保健六道关

处暑节气到来,在气象意义上算是已经进入了秋天,但其实暑气在这时还是没有完全退去,再加之秋燥来袭,很容易耗气伤津,所以还是需要延续一段夏季的养生方式。那么就让我们来听听老中医怎么说,处暑后养生保健六道关是什么。

第一关:养阳关

首先是暑天容易伤气,这将导致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例如,出汗过多、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人就容易伤津脱液;免疫机能一旦下降,感冒、肠胃疾病往往乘虚而入;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夏季心脏功能容易混乱。简而言之,夏天人的阳气从旺盛的顶点慢慢下降,所以夏令养生尤其要注意“养气”,以防到了冬天阳气不足。

对策: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且房间内外温差不能太大。室温保持在27度摄氏度,不宜太低。总之,夏季要在一个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第二关:情绪关

夏日天气炎热,情绪容易波动激动,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此外,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需引起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也与情绪有很大的关联。

对策:有意识地调节情绪。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第三关:湿热关

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则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养,以防咳嗽、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显得黄而臭。

对策:饮食要清淡,便于消化。要多食用消热利湿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用冬瓜与莲叶、薏米烧汤喝,也是以清湿热的清凉饮料。同时,还要注意调节好房间中的湿度,多开窗通风。

2、处暑中医养生,四道美食简单又健康

传统中医认为,处暑时节的气温有所变化,高温高湿的情况不会太快结束,所以此时的养生重点应该要在防暑祛湿、养阴护阳方面下功夫。那么就让我们来看处暑四道养生美食,简单又健康,助你轻松过夏天。

你可能喜欢》》老年处暑养生四不要

中医认为,处暑防“暑湿”是首要养生重点。而人体脾主运化,久坐缺乏运动就会伤脾,所以,“伏案久坐”的人在处暑时节容易成为“暑湿”的危险人群。

中医师进一步指出,去暑湿应多吃瓜“皮”,即在饮食上应注意多食用薏米、西瓜、冬瓜等除湿化湿的食物。常食薏米有健脾化湿的作用;西瓜皮是化湿的药,可吃些皮和瓤相间的部分;荷叶主要去表湿,用荷叶做的荷叶包饭、荷叶茶水有助除湿;冬瓜最好去掉软毛后带皮煮,可以化湿,也可用冬瓜皮和绿豆一起煮。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那么就来看看以下几种处暑时节养生食谱:

芝麻菠菜:

配料:鲜菠菜500克,熟芝麻15克,盐、香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菠菜去根洗净,在开水锅中滚烫一下,捞出浸入凉水中,凉后捞出淋干水分,切成段,放入盘内,分别加入盐、味精、香油,搅拌均匀,再将芝麻撒在菠菜上即可。

功效:补肝益肾,开胸润燥。

青椒拌豆腐:

配料:豆腐1块,青椒3个,香菜10克,香油、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豆腐用开水烫透,捞出晾凉,切成1厘米见方小丁。青椒用开水焯一下,切碎,香菜切末。将豆腐、青椒、香菜及香油、盐、味精等搅拌均匀,盛入盘内即可。

功效:益气宽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对胃口不开,食欲不振者尤其适合。

百合莲子汤:

配料:干百合100克,干莲子75克,冰糖75克。

做法:百合浸水一夜后,冲洗干净。莲子浸泡4小时,冲洗干净。将百合、莲子置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食用。

功效:安神养心,健脾和胃。

百合脯:

配料:生百合60克,蜂蜜2汤勺。

做法:将百合清水洗净放入碗内,浇上蜂蜜,放入蒸锅内蒸30分钟出锅,或烘干或风干即可。分七次睡前服用。

功效:清心安神。适于睡眠不宁,惊悸易醒者。

3、处暑时节养生保健谨记4条

阳历的8月23日,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节气。“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其中,“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也就是说处暑节气的到来,预示着炎热的暑天天气将过去,到此为止了。而在由热转凉的季节变化中,尤其要注意养生保健,以保证身体的健康。

那么,在处暑时节养生保健要谨记什么呢?且随董易林老师一起去看看吧!

防热

处暑是表明天气变化、由热转凉的节气,但并不是说,过了处暑天气就变凉了,而是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有民谚说“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处暑处暑,热死老鼠”。而这里所说的热,就是我们平常所熟知的“秋老虎”。“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7-15天。所以,尽管处暑当日,即8月23日正好是三伏天“出伏”的日子,但仍要注意天气的回热现象,尤其是我国的南方地区。

润燥

处暑过后,日夜温差逐渐增大,易出现肺燥津亏之象,即口干、鼻干、干咳、便秘,皮肤皱纹增多甚至乏力、消瘦等。“燥则润之”,因此,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是应对秋燥的重要养生保健方式。

在众多果蔬中,润肺除燥者当首推秋梨。古人称梨为“果宗”,即“百果之宗”。 中医认为梨味甘、微酸,性凉,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无论生吃还是熟食,口味俱佳,且“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加上秋梨本身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可利尿、通便,还可促消化、增食欲,可谓是秋季推荐水果之佳品。

除乏

随着秋季的深入,自然界中的阴气增加,阳气减少,对应的人体的阳气也渐渐收伏,慢慢潜藏。所以,相较于“春困”和“夏打盹”,人们在入秋处暑后会伴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浑身乏力无精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为防止“秋乏”影响自己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就需要调整夏天以来晚睡的作息习惯和方式,做到早睡早起。而且也同样适用少许的午休来有效缓解或消除秋乏的情形。

伸志

唐朝诗人刘禹锡有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悲秋”可不是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与季节的特征息息相关。进入秋季处暑节气后,黍、稷、稻、粱类农作物逐渐成熟,而天地万物也由春夏的勃勃生机、欣欣向荣转向萧条冷落,开始凋零。伴随着这种天气变化,加上秋干气躁,人们出现心情波动甚至情绪低落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而收敛情绪、维持心性平稳,伸志舒气,才是正确的应对方式。

处暑之后,进入秋高气爽的天气,尤其适合户外运动。比如约一二好友郊游、登高望远,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疏解“悲秋”情绪。也可在早晚进行适宜的运动锻炼,比如散步、小跑、下棋,都是有效伸志的方式。

4、长命百岁就这么简单!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现在养生成为了人们的热议话题,先不说人们的生活水平怎样,主要是当今社会的食品安全问题太多。很多都是人工加工的化学物品。那么,跟随小编一起来饮食文化看看中医养生保健知识,长命百岁就这么简单!

可能感兴趣》》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夹菜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中医养生注重天人合一,形神一体。阴阳调和,气血通畅。中医认为,顺应自然是健康长寿的基本方法。人与天地相应,四季养生,当顺应自然,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春季宜捂不宜冻,秋季宜凉不宜暖,主张养心宁志,收敛神气。夏季防暑,长夏宜防湿。冬季宜防寒,冷暖适度防外泄,防止邪伤正气,保持内外阳气的闭藏状态。此四季养生之大要,不可不知。

养生之法虽多,但不离精、气、神三条,精乃健康之基,气乃健康之本,神乃健康之魂,精充、气盛、神安,为生命之要。恬淡虚无,精神愉悦,心胸坦荡,真气内存,自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

养神先养心,心境宜宁静,心诚意正到心悦神宁,神安到形壮,自能顺养天年。暴怒易伤肝,郁闷则气滞,思过则气结,气滞则血瘀,气血淤滞,百病乃生。

养生先养胃,保养脾胃,气血化生,身体赖以强壮,自能养生长命。饮食宜多样,口味宜清淡,食酸以宜养肝,食辛以养肺,食甘以养脾,食苦以养心,食咸以养肾。不偏食偏嗜,不暴饮暴食,忌肥甘厚味,忌过食生冷,少食辛辣,戒烟限酒,饮食适宜,五脏安康。

5、处暑时节的习俗和养生保健

在我国每年的的阳历八月二十三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反映了暑气到此为止,秋天来临。处暑前后有很多习俗,民间会有一些祭祖的民俗活动,而且秋意渐浓,也是人们赏秋的时节。下面就一起随董易林老师来看看处暑时节的习俗和养生保健。

一般情况下,处暑前后即为农历的七月中旬,此时民间会有祭祖的民俗活动。已经过去的 “中元节”即是处暑前后的重要节日。中元之日,人们以果蔬布施祭祖,追思先贤,祈祝安康。

民间也有处暑吃老鸭子的传统,而且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据说一般在处暑这天,老北京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因而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以祈祷平安,渔利丰收。

以上讲的是处暑时节的一些流行习俗。而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讲,处暑节气的养生保健也非常重要。因为处暑“暑气止,天始凉”,处在气温变化交替的节点,所以,特别容易引起人的身体机能的失调,从而导致一些诸如感冒、痢疾等疾病的发生。所以,处暑时节的养生保健也同样不可忽视。

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易出现肺燥津亏之象,即口干、鼻干、干咳、便秘,皮肤皱纹增多甚至乏力、消瘦等。对此,就应“燥则润之”。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而饮食一些粥类,诸如薏米、银耳、莲子、百合等,也有清肠润燥、健脾养胃之效。

“一场秋雨一场寒”。处暑过后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而每逢雨后气温则下降明显。因此,对应这种气候特点,在早晚时间还要注意酌情添衣。但忌多忌捂。俗话说:“春捂秋冻”,就是说在秋天时间不要一次性添加太多衣物,而是随着天气的慢慢转凉变寒酌情加衣,以增强自身抵御寒冷的能力,进而能很好地适应冬天的严寒天气。

您可能也喜欢:

详解:天运五行查询大全

五行属性查询表

为什么频繁爆出明星吸毒事件

6、猜你喜欢:

THE END

TAG: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  养生保健知识  秋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长命百岁祝福什么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