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3-6岁

怎么解决孩子一再犯错?比打骂教育实用的方法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9-07 15:02:22
The Beginning

面对孩子一再犯错的情况,家长该怎么办呢?比打骂教育好用的方法是什么?孩子犯错不可怕,关键看家长如何引导?

带着女儿小蘑菇在家附近散步,街对面突然传来一个小男孩尖锐的哭声。应声看去,小男孩大约两三岁大,正声嘶力竭地边走边嚎啕大哭。

女儿问我,那个小孩为什么哭?

我看了一下,没看见有大人在身边,正有点担心,这时在大约间隔二三十米的地方,有个老妇人停了下来,回头恶狠狠地说了句什么,又继续往前走了。

哦,我脑补了一下,十有八九是小男孩惹他的外婆或者奶奶生气了,老人就一个人远远先走开,大概还责骂或者吓唬了一下孩子。

孩子害怕被抛弃加上被责骂,正委屈不已地大哭呢。

于是我告诉女儿,大概是小男孩惹大人生气了吧。

女儿沉默不语,一直呆呆看着街对面的小男孩,直到他走远。

其实我也不想这么解释,因为我知道,我永远也不可能如此对待我的女儿。

因为在我看来,两三岁的孩子,无论犯下任何错,都犯不上用这种过激的方式来惩罚。

其实,不打,不骂,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界的主流思想。

尽管我们这一代人里,很多人都有被父母胖揍的记忆,也有很多被粗暴责骂、体罚的记忆。

但只要我们接受过教育且深爱自己的孩子,大多不会再认同孩子应该用打骂来管教。

因为我们早已认识到,打骂孩子,虽然在当时看来是有成效的。

但从长远来看,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也会在孩子心中种下叛逆、暴力或者自卑的种子。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甚至在将来会成为孩子对待父母、对待他人、对待世界的方式。

尤其是对性格形成期的两三岁孩子,父母的言传身教,有着无比强大的影响力。

假如上文提到的小男孩,一直跟在老人身边,并一直被如此粗暴对待,我很难想象,今后会有个开朗的性格。

他很可能会认为冷漠、暴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小时候害怕被抛弃的这种不安全感,也会如影随形,影响到他今后的三观。

那么有人会问了,既打不得又骂不得,面对调皮捣蛋、凡是都要先说个“不”的熊孩子,做错事了该如何惩罚?

任由孩子随心所欲?还是父母干脆就当修炼,一忍再忍?

不不,当然不是,作为父母,我们当然有义务管教自己的孩子。

谁不希望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知礼数、知仁义,成为一个能自控、不自私且高情商的人?

说到底,该如何管教呢?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为了教育好远房表兄去世前托付给他的两岁儿子,曾全身心投入在教育孩子的事业上。

他在教育领域,留下了许多值得当今父母学习的观点。

其中有一条重要的观点就是——教育者应更多地采用“自然惩罚”,而不是“人为惩罚”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先来聊聊其中提到的“人为惩罚”——这也是许多父母或者老人惯用的方式,它大多与体罚、愤怒如影随形。

举例来说,假如孩子不肯好好吃饭,就大声斥责,不吃完饭不允许下桌;

假如孩子把玩具撒了一地不肯收拾,就责骂、唠叨或者罚他一段时间不许碰玩具;

假如孩子不写作业,就罚抄课本;

更有过激的,假如孩子做错事,就打手、掌嘴、罚跪、关小黑屋等等。

我曾在亲子烘焙中心见过一位父亲,因为女儿把棒棒糖放在地上玩,就一边严厉地说着:“告诉过你不可以把食物放在地上”,一边把棒棒糖无情扔进了垃圾桶,根本无视女儿撕心裂肺的伤心大哭。

虽然现在的家长体罚孩子减少了很多。

然而大家可能没意识到,责骂、过度唠叨,或者惩罚的严厉程度明显与错误的大小不匹配(如同上文提到的扔棒棒糖的父亲),也是变相的体罚。

一个生活中充满了家长的斥责、唠叨的孩子,他的个性很难自由舒展,他必定是畏畏缩缩,小心翼翼或者充满了叛逆。

那么,斯宾塞推崇的“自然惩罚”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核心思想就是——让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自然后果。

为帮助大家理解这个概念,他举了几个例子。

小斯宾塞(斯宾塞的养子)班上有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因为动作慢,爱迟到,总是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责骂,然而她一直都改不掉这个毛病。

于是斯宾塞建议老师试试“自然惩罚”的方式——爱丽丝下一次再磨蹭,集体活动就不再等她,让她自己在家待着。

如此两三次以后,爱丽丝就改掉了这个毛病。

斯宾塞还举例,假如小孩子丢三落四,总弄丢学习用具,家长无需斥责,只需隔几日后,扣除孩子部分零花钱再买一套就行。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体会到没有学习用具的不便,也知道为此他要付出部分零花钱的代价。

还有,假如哥哥不小心弄伤了妹妹,如果家长只是斥责甚至体罚一番,让孩子下次小心,那孩子多半还是记不住。

斯宾塞建议应让哥哥用自己的零花钱,或者舍弃某个想买的玩具,用这笔费用来承担妹妹的部分医疗费,才能让他记住为此承担的后果。

斯宾塞认为,“自然惩罚”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因果观念。在孩子有多次这样的经历后,因果观念才会准确和完整。

在决定做某件事之前,孩子会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判断,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对于孩子来说,了解行动以及它的后果,比依靠家长的权威取得的判断更加印象深刻。

之所以想把这种教育方式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是因为我在接触到斯宾塞的“自然惩罚”理论之前,就是这样对待我的孩子的,而且我从中看到了显著的成效。

如同所有自我意识膨胀阶段的孩子一般,我女儿两岁以后,变得有点叛逆。

凡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说“我不要”;

你让她往左她偏往右,你让她收拾玩具她偏偏撒满地,你让她小声说话她就哇哇乱叫……

养过娃的都知道,虽然我们不停告诉自己这娃是亲生的,要耐心,要忍,要和颜悦色,但不可能时刻做到,斥责、唠叨那是家常便饭,怒吼和情绪失控也偶尔发生。

可我发现这些对于女儿根本没什么用!

吼的时候孩子的确会乖、会害怕,但一旦见你露出笑脸,又开始得瑟起来,让人啼笑皆非。

后来我开始用“自然惩罚”。

女儿曾喜欢把玩具扔地到处都是,我不斥责,而是告诉她,这样当心下次想玩却找不到哦。

为了强化这个后果,我会藏起某个她乱扔的心爱的玩具,在她到处寻找的时候,再次强调:

你看,不把玩具分类收拾好,就会找不到喜欢的玩具,太可惜了。

一般在她寻找了两三次无果后,我会“突然”帮她找到这个玩具,如此几次后,女儿现在大多数时候,都能分类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还会“指导”大人,每个东西该放在哪里。

女儿曾做事磨磨蹭蹭,出个门,一下东一下西,磨蹭二十分钟还没出门。

我不像以往一样一个劲催,而是告诉她,再不快一些,游乐场就要关门了哦!

我会任由她磨蹭,干脆在游乐场关门前十几分钟才赶到(附近一个公共游乐场上午11点就关门),看着她意犹未尽的表情,我会强化这个后果:

你太慢了,所以这里很快就关门了,太可惜了!

几乎只需一次,以后我只要提到“再不快点,我们就玩不了多久了哦”,她就会迅速准备好出门,比我还快。

当我开始把“自然惩罚”的方式用得游刃有余,我发现,我很少再需要斥责女儿了,而且对于自然惩罚的后果,女儿从来不会感到委屈,因为这个惩罚是公正的、自然发生的。

同时,她开始慢慢积累起一些生活经验,自己学会去做一些正确的决定,而不仅仅只是做到“听大人的话”。

同时,我们的亲子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因为生活里几乎不再有妈妈的愤怒和斥责,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哪怕有“自然惩罚”造成的种种小遗憾,也是快乐的。

没有任何父母能心情愉快地责罚孩子,也没有任何孩子会心情愉快地接受父母的责骂。

假如你既希望收获亲密的亲子关系,又希望能管教好孩子,不如一起来用心学习“自然惩罚”吧!

THE END

TAG:孩子  斯宾塞  女儿  自然  自己的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