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现执拗、发怒、哭泣等五种行为的时候,爸妈知道孩子的心理秘密吗?如何读懂自己的孩子,走进孩子内心的世界?下面来看看宝宝执拗、发怒、哭泣等五种行为的心理秘密。
生活中,幼儿常常会有一些反常举动,让年轻的父母手足无措。其实,幼儿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只有充分了解这些原因,父母们才能找到正确的应对之策。下面五种行为,在幼儿身上很常见,让我们来一一分析。
执拗:害怕挫折
【案例】东东是个可爱的4岁男孩。以前,他非常听话,总是缠着妈妈,可近来妈妈发现,东东不那么听话了,有时故意跟妈妈对着干。妈妈以为男孩都淘气,所以没放在心上。有一天,妈妈带东东去公园坐滑梯,可是东东死活不肯玩。妈妈很奇怪,以前东东最喜欢玩滑梯了,今天这是怎么了?妈妈一再劝东东玩,东东不为所动,但是两眼直盯着别的小朋友玩。妈妈认为东东是故意跟自己作对,十分生气,还打了东东两巴掌。
【分析】我们知道,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人的意识就是人脑对特定物质生活环境的反映。宝宝从婴儿长到幼儿,大脑开始有一个大的运动过程,开始用自己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去看待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童心、童趣。父母认为孩子执拗,相反,在孩子眼中父母也有可能是执拗的。
比如,要求一个4岁的宝宝把字写得非常漂亮,他一定担心写不好,因为他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会拒绝,如果遭到父母的责骂,甚至惩罚,宝宝就会以他的执拗来表示反抗。由此可见,宝宝的执拗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背后掩藏着担心、害羞、缺乏自信、害怕挫折等。东东不肯玩滑梯,可能是看到别的小朋友玩得比他好,他害怕失败而退缩。在父母眼里,反正都是玩,玩得好与不好没关系,但在东东看来,那可是自己能力的体现,当妈妈执意逼他玩,他更加害怕。看,这便是父母与宝宝之间常常发生的误会。
【对策】家长应该理解宝宝,多与宝宝沟通,善加引导。要放下身架,与宝宝平等相处,用宝宝能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使其明是非、知曲直。父母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随便发火,采取打、罚、哄、物质引诱等方法,因为这种没耐心的专制做法只会令孩子更加反感。父母的束缚、压制,会使孩子觉得难为情,受到威胁,会更加执拗。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父母与子女以民主方式交流,可以互提意见时,对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大有好处,在管束、压抑的气氛中,是很难培养出创造性人才的。
发怒:控制局面
【案例】林林刚刚两岁,却已经学会了发脾气。在超市,他看中的玩具一定要买,否则就大哭大闹,甚至躺在地上打滚,但只要父母答应了他,他马上爬起来,破涕为笑。父母很奇怪,小小孩子脾气这么大,这么会耍赖,跟谁学的呢?
【分析】宝宝脾气大,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坏习惯。被父母溺爱的宝宝,愿望总是轻易得到满足,如果父母满足起来有困难,只要宝宝表现出伤心、难过的样子,父母马上妥协,那么孩子就知道了:只要我发脾气,在人前大闹,父母就会满足我的愿望。于是,每当孩子有新的愿望,父母不答应,孩子就大发脾气,最后家长不得不屈从。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得寸进尺,脾气越来越大,越来越任性、粗暴。
从学会自己走路的时候起,宝宝便萌发了自我意识,经常与父母的意愿发生冲突,但宝宝不会申明原因,说服父母,与父母谈判,他本能地要控制局面,于是幼稚的心便慌乱起来,在情绪上表现出不安定。这些都属正常现象。
【对策】溺爱宝宝是有害的教育方式,父母们必须克制。宝宝发脾气时,父母不需要呵斥,只需要不声不响地把他抱起来,或者平静地注视着他,等待宝宝自己安静下来。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这个脾气暴躁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父母们需要了解这一点,不要觉得孩子这是变坏了,更不要去责怪、训斥他。
撒娇:情感交流
【案例】勤勤是个3岁的小女孩,特别爱撒娇。妈妈认为女孩爱撒娇没有什么不好,长大点就好了,于是越发宠着勤勤。家中老人提醒勤勤妈,撒娇过度就是任性,一定要纠正,否则后患无穷。勤勤妈不知道该怎么办,再遇到勤勤撒娇,她不知该怎么应对了。
【分析】宝宝向父母撒娇是依赖、取悦父母的一种表现,也是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本能方式。通常情况下,宝宝撒娇的程度与父母的抚养态度关系密切,也就是说,父母对宝宝撒娇反应及时,宝宝就更爱撒娇,反之,宝宝就会收敛,因为他发现这种方式对父母不管用,于是寻找其他方法。
【对策】幼儿向父母撒娇属于正常,但过度撒娇的确有害。至于什么叫“过度”,父母要视具体情况谨慎区分宝宝撒娇哪些是合乎情理的,哪些是过分的。比如,宝宝生病时容易撒娇,每天午饭后和晚上要睡觉时会撒娇,外界扰乱了宝宝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宝宝吵闹、撒娇,宝宝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因产生心理不愉快也会撒娇。另外,宝宝有生理节律的周期性变化,当宝宝情绪低落、心情不舒畅时也容易撒娇。这些撒娇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是亲子情感交流的一种形式,父母都应予以理解,并给予安抚。但是对那些因不顺心、不讲道理而故意发脾气、撒娇,父母不能纵容。
哭泣:寻求安慰
【案例】童童是个5岁男孩,长得壮壮的,却特别爱哭,而且哭起来没完没了,父母怎么哄都止不住,还越哭越起劲,所以,爸爸总是哄着哄着就被惹恼,恨铁不成钢地打儿子的屁股,童童则更委屈地大哭起来。童童妈也很烦儿子哭,她认为男孩子动不动就哭,太不像话了,而且,心里有委屈就说嘛,讲道理嘛,哭有什么用呢?
【分析】宝宝哭泣这种行为是结果,是某些问题表面化的结果。既然有哭的行为表现出来,心里一定有某种情感在活动。把着眼点放在这一方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比如,宝宝哭泣,有时是悲伤的情感在起作用,有时是因为恐惧,有时因为寂寞,有时是感觉到痛或热。不管宝宝内心有什么情感在起作用,总之是想让父母安慰他、同情他,是幼儿的依赖心理所致。因此,仅仅劝宝宝停止哭泣,而不解决他内心的情感问题,是止不住哭的。
【对策】当宝宝哭泣的时候,父母不要只劝其别哭,而应该首先询问宝宝哭泣的事由,进而揣摩宝宝此时的心情。接下来,父母一定要明确向宝宝表示,爸爸妈妈对你的内心情感非常同情和理解,也就是说,把宝宝需要的情感反馈过去,此时宝宝的哭泣多半会停止,因为他的目的达到了。父母坚持用这种方法应对宝宝,宝宝爱哭的毛病会逐渐被克服,因为他的内心在父母的支持下迅速强大起来。注意,父母切莫用大道理去批评宝宝,因为那是成人的道理,不是宝宝能理解的,更不是他所需要的。
嫉妒:抗压手段
【案例】幼儿园老师发现,无论大班还是小班,宝宝们个个是醋坛子,特别爱嫉妒。比如表扬了这个孩子,其他孩子就不满意,有的当场揭被表扬孩子的短儿。每天父母来接宝宝时,宝宝总是第一时间说今天得到小红花了,如果没得,就一脸不高兴。父母们也常提出这样的问题:宝宝小小年纪,怎么这么爱嫉妒呢?
【分析】宝宝的嫉妒,是对在智能、名誉、地位、成就及其他方面条件比自己优越的孩子怀有的一种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究其实质,是宝宝抗压的手段。孩子嫉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许爸爸妈妈亲近别的宝宝。
2.别的宝宝取得了某种成功,比如学习上有了进步,或受到教师的表扬时,认为自己不比他差,不服气,对别的宝宝中伤、讽刺、排斥等。
3.别的宝宝比自己穿得好,或玩具多,或小伙伴多,就打击、嘲弄、疏远,甚至怨恨对方。
4.别的宝宝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产生对立情绪,或怨恨,或采用另外的形式补偿和替代,如别的宝宝不借水彩笔给他,他就向对方炫耀自己的玩具,而且不借给那个宝宝玩,借此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对策】一般来说,对宝宝的嫉妒心理,只要恰当地教育引导,便可以变压力为动力,激发宝宝奋发上进,养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相反,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就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对于好嫉妒的宝宝,父母应进行心理疏通并辅之以思想教育来消除。
1.对宝宝严格要求,鼓励宝宝勤奋踏实、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对于宝宝浮躁、损人利己的不当行为要予以处罚、教育,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2.对宝宝的赞许、表扬要恰当,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使宝宝承认自己的成功是在周围伙伴帮助下取得的,不可趾高气扬;同时,要帮助宝宝看到自己的不足,以防止宝宝骄傲自满,过高估计自己,藐视别的宝宝。
3.引导宝宝把嫉妒转化为竞争意识,使宝宝在赶超先进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压力转变为动力,超越嫉妒。
4.教育宝宝诚实待人、心胸豁达、不斤斤计较;学会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理解小伙伴,善于交流和沟通感情,增强与小伙伴合作共进的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