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骂人,经常出现语言攻击人的行为,就意味孩子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不佳,缺乏情绪自控力和愤怒管理技能。说脏话给人的快感、虚幻控制感和优越感、成人有时都难以自控。对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又该怎样纠正爱骂人的毛病呢?
孩子一生气就骂人,笨蛋、傻瓜、屎尿屁……统统口无遮拦,一股脑骂出去。有的家长说,孩子还小,很多骂人的话都是说着玩而已,那么认真干啥?大了自然就会改的。但这样的指望是没有依据也不负责任的,如果父母不及时予以干预和纠正,孩子的不文明行文很难自行消退。
能控制情绪,能管住自己的嘴,尊重别人,行动可预期,这才是真的有教养。如果你听到老师的评价是这孩子很聪明,就是脾气差了点,爱骂人、爱打人,那孩子的一生可能都不会太幸福,因为聪明但没教养的孩子,更可怕。纠正孩子爱骂人、没教养的问题,只凭说教是不够的,还会招来孩子的逆反。那么咱们今天就来跟爸爸妈妈们分享一个你可能从未尝试过的教养工具——亲子游戏,通过简单的小游戏,带给孩子生动的体验,从此改掉骂人的坏习惯。
游戏一:Sam海报
??第一步:妈妈准备一张大白纸,随便画一个小人,只要能让孩子领悟到你画的是个小朋友就行,或者让孩子自己画。然后给这个孩子取名叫Sam、Hellen随便你,不用任何真实的孩子姓名就行,以免孩子映射到具体的小朋友身上。
??第二步:让孩子想象一下:这个孩子叫Sam,刚刚转学到你们班,他不爱说话、个子不高,总是怯生生的。你很不喜欢他。
然后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让孩子说说任何对Sam的讽刺、嘲笑或者其他负面的评价。
“你怎么这么笨!”
“你头这么大,傻瓜才长这么大的头!”
“你穿衣服怎么脏兮兮的,臭死啦!”
“你别靠着我坐,我不喜欢和你一起吃午饭!”
“哎呀,你又不是我们这个小区的,走开!别和我们一起玩!”
“你不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才不要和你一起上厕所呢!”
……
??第三步:每当孩子想出一句骂人、攻击Sam的话,妈妈就把画褶皱一下,直到折成一个纸球。
??第四步:举着揉皱了的图问问孩子,“你想想Sam这样在学校过了一天,他感受会是怎样的呢?他明天还想来上学吗?在Sam的眼里,你们周围的人都怎么样?是友好的,还是很危险恶毒?”语气慢下来,继续问:“那么我们现在想想,能说点什么,做点什么,让Sam感觉好一点儿,感觉你们是愿意和他玩儿的,他是受欢迎的呢?”
??第六步:每当孩子说出一句和善的话,就把Sam抚平一点,直到全部展开。问问孩子:“宝宝,你注意到这张纸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吗?你发现Sam身上发生了什么?有可能让皱褶完全抚平吗?
这时可以把孩子抱在腿上,切入正题,“我们的嘴巴有时候会像刀子一样给人造成伤害,而骂人的话一旦说出去就收不回来了,就像Sam身上的皱褶一样,再也没有办法抚平。哪怕我们道歉,示好,送礼物,都终究已经伤害到了别人。所以你愿意当这个被人弄皱的Sam吗?换成是你被骂,你会是什么感受呢?”
育儿小贴士
通过把画好的小孩揉皱,让孩子直观地感受到骂人带给别人的伤害会是永久的,不可逆的,从而理解语言攻击的威力。
游戏二:挤牙膏
??第一步:准备4样东西,白纸2张、黑笔、牙膏和餐刀。
??第二步:带着孩子在白纸上画3条黑线。
??第三步:和孩子比赛,看谁能最快用牙膏涂满黑线。
挤牙膏本身已经很刺激了,而孩子们平时就喜欢乱挤各种东西,番茄酱、沙拉酱和牙膏……那今天就让你挤个够,谁最快谁就是冠军!当然,你要让娃赢。
??第四步:和孩子比赛用餐刀把牙膏再装回到牙膏筒里。
孩子肯定会很认真地往里面抹啊抹,直到觉得不可能放进去的时候,游戏结束。
玩到这里,就可以和娃开启聊天模式了。“宝宝,牙膏还能放回去吗?不能,对吗? 挤出来的牙膏就像是从我们嘴里说出去的骂人的话、讽刺的话、伤人的话,一旦说出去,就很难收回来了。然后你再试试,还能看到刚刚我们画得三条黑线吗?能擦干净吗?怎么擦,也擦不成刚才的样子了,不是吗?如果这三条黑线代表三个小朋友,那么他们受到的伤害也就再也不能复原了。你愿意这样吗?”
骂人容易收回难。你的感觉是你自己的,是私人的,但是一旦骂出来、做出来,就变成了公开的行为。通过尝试把挤出来的牙膏往回填,能让孩子切实体会到一旦祸从口出,弥补起来有多难,从而理解说话前要三思,伤人的话不能说。
最后别忘记提醒孩子,下次再想骂人的时候,想想妈妈今天和你玩的游戏。
亚里士多德说:性格的根基是自律,道德的基础是自控。教孩子尊重人,其实就是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情绪竞争力。君子不怒而自威,聪明的妈妈都不让孩子交愚人税。尊重人,从不用语言攻击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