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有长大的时候,总有离开父母走向社会的时候,作为家长还能继续督促和检查吗?这就是说,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自我督促和检查的习惯,他就不能很好地进入社会。因此,而有必要立刻培养孩子在学习和行为两方面进行自我督促和检查的习惯。
1.学习方面的自我督促和检查
在学习中,怎样才能知道是否已经掌握了学过的知识,其最普通的方法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测试。然而老师不能经常进行测试,家长也不一定知道该测试些什么,这时就要靠孩子自己来测试。开始时孩子可能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测试,家长要给他提供进行自我测试的条件和方法,如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购买一些阶段练习等方面的书,筛选一些电脑同步教学软件,在这些类型的书和软件中都有各类课程的练习题,定期地让孩子进行测试。当然,检查学习效果不是只有题目测试一种方式,家长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来检查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带孩子去科技馆时让孩子解释所见到的现象,可以了解他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带他去自然博物馆时,可以了解孩子对人文、地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学到了多少;也可以让孩子参加些社会活动,从中了解他对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是否能灵活运用。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些方法在检查孩子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如果能让孩子感觉到检查不是件苦恼的事,就容易让孩子养成自我督促和检查的习惯,一旦习惯养成了,家长也就完成了任务。
在检查知识的时候,如果发现虽然孩子努力学习了,但效果不是很好,就要从孩子学习方法的角度来考虑了,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方法的好坏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要想知道现在的学习方法是否切实有效的,就要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来观察。如果用的时间很多,但成效不明显,说明学习方法有问题,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出问题,不断地进行改进。同时,要让孩子养成每隔一段时间就回过头来总结一下这一阶段的学习方法与成效的习惯,从中领会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间的关系,进而自觉地改进学习方法。
2.行为方面的自我督促和检查
学习成绩好的不一定就是好孩子,这个道理已经不用再多说了。想要实现行为方面的自我督促和养成检查习惯,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习惯。家长要教育孩子使其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可以采用鼓励和惩罚相结合的办法。当孩子做了一件事,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都要问一句“这是谁做的”,当孩子承认之后,要肯定他勇于承认的勇气,再来讨论做的事情应不应该。
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习惯,不要总是包办孩子的事,不放心让孩子独立做的事可以在旁边看着,千万别插手,让孩子遇到些挫折是有好处的。另外,家长自己做错事的时候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孩子碰坏了东西就责骂,而自己碰坏了东西就要找原因开脱,尤其是当孩子在场时,更要放下家长的架子,勇于承担责任,这是培养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良好契机。
只有在孩子具有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品质后,才能谈及孩子的自我督促和检查。当孩子意识到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后,他在行动时就会不自觉地去考虑后果。为什么大一些的孩子不会主动把手伸到开水中,实际上就是因为他知道把手伸到开水中会被烫伤,自己会感到疼,要为把手伸到开水中的行为负责。
一个家庭的成员们要经常坐在一起说说话,在轻松的气氛中对各家庭成员在这一段时间里的行为做一评论,不论家长还是孩子都平等对待,为的是找出问题所在,也给孩子定期对自己进行反省的机会。孩子如同一张白纸,很容易养成一些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意培养,是能够形成“三思而行”的习惯的,在行为上也会勤于自检,实现自我督促与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