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别孩子是多动还是好动?
天性活泼好动与“多动”是有区别的。那么,父母该如何区别孩子是多动还是好动呢?
专家指出,识别多动症的关键在于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情况,活泼好动的孩子在听故事、做游戏、看动画片或干他自己喜欢的事情时,能专心致志地做一会儿,6岁的孩子一般能安心做20多分钟。如果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持续10分钟,父母就要向儿童心理医生做相应的咨询了。
哪些表现与“多动”有关?
不同的多动症儿童有不同的症状,但主要特征表现为:
1.自我控制能力差,经常乱翻东西,他提出的要求必须立刻得到满足,否则就大喊大闹。
2.不能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容易被外界不相干的事物和无关的刺激干扰。即便是看电视、听故事,也会小动作不停,屁股在椅子上扭来扭去,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3.无目的性的活动过多,动作花样频繁,有始无终。教画画或学歌谣,他总是听不了一会儿就走神儿,动动这儿、看看那儿、出点怪声儿或从位子上站起来在教室里无目的地溜达一圈。
4.常招惹周围的小朋友、给老师和父母带来麻烦,对批评置若罔闻、屡教不改。
5.有些多动症儿童任性、破坏东西、内心脆弱、时哭时笑,容易冲动。
6.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或发脾气、跟小朋友在一起也是说翻脸就翻脸。
7.有些多动症儿童做事显得笨手笨脚,精细度和协调性差,比如穿衣服、扣钮扣和系鞋带时动作缓慢且容易出错;走平衡木容易摔下来,走路摇摆不成直线;做操跟不上节拍或做错。
一般来说,多动症儿童的智商并不低,但其中有多数孩子学习困难、做事马虎,这主要是由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同龄的孩子短所致。
孩子多动“根”在哪儿?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其实际发病时间多在幼儿时期。但由于人们普遍认为“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再加上幼儿园的环境也比较宽松,其“多动症状”在父母和老师的眼里显得不那么突出,容易被忽略。到上了学以后,环境变化了、对孩子的要求更多更严格了,某些孩子“坐不住”的问题便格外“打眼”,引起父母的焦虑不安和学校老师的关注。因此,多动症儿童的求医就诊年龄多为6-12岁。
多动症的发病原因不明。目前西医倾向于与遗传因素、脑神经递质代谢、轻微脑组织损伤、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有关;中医则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所致,但至今没有定论。
5大居家训练偏方
1.陪伴孩子
多动症孩子做事常常三心二意,在最初进行自控力训练时需要以成人的行为影响孩子。比如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画画或做作业,爸爸或妈妈最好能陪伴在身边,父母的主要任务不是辅导也不是批评,而是督促他专心致志,防止边干边玩,以便提升孩子注意力集中的质量,逐步改善做事拖拖拉拉的状况。
2.安排时间
多动症儿童做事没有头绪,父母每天要帮助孩子安排游戏、活动和学习的内容,合理分配好时间,使孩子意识到每天该做的事一件也不能少。
3.注意力延长训练
多动症孩子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做事持续时间短。父母最好依据孩子的情况,制定一对一的时间表,并随着其症状的改善做相应的调整。比如,孩子不到6岁,集中于某一件事上的时间最多能维持5分钟,父母不妨给他拟定一个“10分钟计划”,告诉孩子:无论是搭积木、画画还是看故事书,都必须坚持10分钟;如果孩子6岁上小学一年级了,看书写字能坚持10分钟,父母就给他定个“15分钟计划”。设定时间段的长度应比孩子能保持的“最高水平”长几分钟,使他稍稍努力就能达到。目标定得过高、急于求成,都会让孩子看不到希望,对训练不利。
当然要说话算数,别临时延长时间,不让他感到这一训练计划对自己有太大的压力。为了避免孩子不停地看表,父母可借助定时器:在上面设定好相应的时间长度,定时器一响,孩子就可以自由活动了。
4.为孩子立规矩
父母给孩子制定一些在家里和在幼儿园、学校的行为准则,让他明白哪些事情是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该做的;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些规则一旦向孩子提出,就要坚持到底,任何时候都不能破坏。需要说明的是,规则定得越细致具体越好。培养规则意识,有助于“多动”孩子症状的逐步改善。
规矩是立了,但提醒还需坚持到底,因为多动症儿童的自觉性比较差。提醒可以是直的,对孩子身上的毛病及时纠正;也可以是暗示的,比如在客厅或孩子房间的醒目位置立一块小黑板、留言板,将孩子在某一段时间内该做的事情或画或写在上面;也可干脆将一天的计划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冰箱上或柜子上,使孩子能多次看到,以此督促自己。如果孩子上一年级了,妈妈不妨给他准备个小本子,告诉他记下各科老师指定的作业,回家以后及时完成。
5.借助药物
少数学龄前儿童有多动症的征兆,如果病情不太严重,可采用适当引导和行为训练的方式,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果孩子多动的倾向比较明显,或上学以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仍然很短、无法静坐、扰乱课堂秩序、学习成绩不稳定、存在学习困难及行为障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对有突出症状孩子的药物治疗越早越好,因为治疗越迟,越容易出现学习困难。
给父母的贴心提示
1.多动症的孩子自己管不住自己,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学校,给老师、父母造成麻烦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所以,爸爸妈妈要面对现实,充分理解孩子的行为不是故意的、而是一种病态表现,对他的治疗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多动症儿童比一般正常儿童难管教,在他身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更多。
2.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病情”,在不同的阶段提出适当的要求、细致示范、耐心指导,不可过高,也不能像对正常孩子那样严格;否则,要求不切实际,也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对多动症儿童学习及行为方面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表扬和鼓励。不训斥、不打骂、不惩罚孩子,因为那样不但不能使孩子的行为有所好转,还容易加重孩子的自卑、忧虑、孤僻或反抗心理,其结果可能会更糟。
3.父母和幼儿园或学校的老师保持热线联系、多沟通,寻求一致的教育方法,平和地面对多动症儿童。
4.充实孩子的生活内容。父母尽量将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使他们能有机会宣泄过剩的精力。比较好的方法是让他们参加适当的运动,如走平衡木、滚圆桶、跳蹦床、袋鼠跳等。
5.避免含铅食物。铅中毒会损伤孩子的大脑,有可能加重孩子的多动症状,应限制孩子吃可能受铅污染的食物和含铅量高的食物,如皮蛋、爆米花等。
6.父母别忘了鼓励孩子,这既是对他的肯定也是对他的激励。假如孩子能很好地坚持几次或几天,给孩子一个小奖励,让他惊喜,以便将好成绩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