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行为心理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反抗期?性格心理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7-05 00:01:56
The Beginning

  这位母亲几乎是噙着泪水向我诉说的:从小她就特别注重对女儿的培养,不仅教女儿怎样努力学习,亦教女儿怎样做人。女儿一直很听话,同事和邻居都称她懂事、有礼貌。在学校,年年是三好生、班干部,成绩名列前茅,她也一直引以为骄傲。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初一下学期以来,女儿好像突然变得不听话了,明显爱顶嘴,你说这样,她偏要那样,常与父母对着干。有时,还神经兮兮地坐立不安,夜里不睡觉,脾气特大,动不动就大哭大闹、发脾气。为此,她经常忍不住动手打女儿,母女关系越来越僵。这几个月来,母女俩一直在“冷战”。更令她不能接受的是,女儿一天天长大,她总担心女儿早恋,严格规定和限制她与男同学交往,可女儿却偷偷地早恋了。结果,这学期的考试成绩从前几名降到了一百名之外。尔后,她又拿出一封女儿写给一位男同学的信,要我看。虽然这封信不是情书,信中女儿问那个同学为什么要与女朋友分手,但字里行间显示,她亦与某个男同学关系密切。她说要与女儿沟通,要把她当朋友,女儿就是不听,不与她沟通。想起自己对女儿付出了这么多,结果却是这样,她真的受不了,问我有什么办法能帮她。  听完她的诉说,在与她商讨了相关问题后,我要求她就成绩剧降问题与女儿谈谈,并带女儿一起来做心理咨询。  女儿的委屈:妈妈到了更年期  她虽然还不到14岁,但已长得亭亭玉立,是个人见人爱的豆蔻少女。很快,我们就取得了信任,进入谈话的主题。她对成绩剧降很伤心,刚说起就泪眼汪汪,说自己受到太多的刺激,主要是妈妈到了更年期,整天烦着她,从早到晚唠叨个没完,不是说就是骂,只要她一回家,就要挨骂,还挨了不少打。还有就是一点都不尊重她,经常背地里翻她的书包,偷看她的日记,被她发现后,还强词夺理不肯承认。最令她伤心的是,无端地侮辱她的人格,硬把她与几个玩得好的男同学说成是早恋,骂她是“犯贱”、“骚货”等等,难听极了……更惨的是,每月都会在月经前和月经期的日子里,出现疲乏、焦躁、好发脾气、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以及严重的失眠、头昏脑涨、头痛等不适,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她是想好好学习的,妈妈带她到复旦大学参观过两次,她希望将来考上复旦大学。但现在成了这个样子,还有什么希望呢……  成长中的反抗期  为什么她的女儿越大越不听话?其实,这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表现:第二反抗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两个反抗期,一是三四岁时的第一反抗期,还有是进入初中,约十二三岁时的第二反抗期。处于第二反抗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上都有了“成人感”,自以为已经成人,要求具有与成年人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决策权,反对从属地位,更反对权威式的干涉。而许多父母并没意识到青少年的这一变化,仍然按照既往的方式管教他们,结果就容易发生激烈的亲子冲突,给父母的感觉是孩子变了,多数父母只从孩子身上找原因,认为孩子变坏了。因而,孩子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是,把反抗的矛头直接指向父母。  如何度过反抗期  反抗期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也是心理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父母,对这一现象,必须有客观的正确认识,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人生的特殊转折时期。  首先,父母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儿童第二反抗期中的矛盾焦点在于:成长者对自己的发展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的发展认识滞后。少年儿童的认识超前是指,他们只认识到自己已具有成人意识,而没有认识到自己还不具备成熟的心理条件;父母的认识滞后,主要表现在他们忽视子女渐渐成人这一不可否认的发展事实。所以,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就不能只把他们当孩子看,而要用辩证的眼光,既看到他们尚未成熟的一面,又看到他们成熟的一面,理解和满足他们向往独立、渴望成熟的心理需求,把他们当成“小大人”,不能再把他们当做依赖和受自己支配的对象。使自己对孩子的认识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其次,要改变教育方法。强烈的成人意识,使得青少年常希望别人赏识自己的能力,因而,他们不愿按别人的意图行事,欲按自己的想法做,容易导致他们与父母或师长发生直接对抗。所以,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这一心理需求,在管教中变指挥为指导,把父母做主、包揽包办变为在父母指导下由他们自己做主,让他们学会处理自己的事,为实践与体验成人感创造条件。这样,不仅可以缓解亲子矛盾,亦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应指出的是,第二反抗期主要是指向父母,即使父母小心翼翼,亦非常容易发生亲子矛盾。一旦发生亲子矛盾,父母应注意冷处理,不可加剧矛盾。因为,在反抗期阶段亲子关系处理得好与不好,其意义尤为重要。处理得好,使青少年对家庭产生深厚的感情和应有的责任,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独立态度,较为平稳地度过“心理断乳期”,顺利地进入成人社会。处理得不好,会使矛盾激化,刺激子女反抗期情绪,乃至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社会交往,使他们长期陷入压抑和孤独中,难以自拔,影响家庭观念的形成。因此,父母也会失去孩子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有的甚至痛失教育的权力。  再则,要正确引导和合理满足青少年的“求异”心理需求。青少年第二反抗期的出现,意味着青春期的来临。他们会由过去的排斥异性,变为向往、眷恋、思念异性,与异性建立友谊的“求异”心理。当孩子们从小学进入初中,从童年进入青少年后,父母最担心的就是早恋,为此,多数父母都会千方百计地阻止青少年间的异性交往。在人的心理上,被禁止的东西或事物,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与好奇,产生诱惑力,激起人们难以克制的获取欲望。因而,父母这种“不许”制造出的“禁果”,更增加了异性对他们的诱惑力,只会使他们更想与异性交往,更想尝试早恋的滋味,更加与父母对抗。  心理学家总结出父母对待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因果规律:拉一把是友情,推一把是爱情。所以,父母应该认识到,青少年这种“求异”心理,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心理需求,也是成长的必由之路,不应阻止,而应给他们创造条件,予以合理地满足,并在合理满足的同时,引导他们自尊自爱,了解并遵守异性交往中的社会规则。  反抗期中的围经期心身综合征  在第二反抗期中,女孩还有一个与男孩不同的变化:月经来潮。因此,不少女孩会患上一种叫“围经期心身综合征”的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在月经前及月经期间,出现烦躁、易怒、失眠、疲乏、抑郁、头痛、乳房胀痛、腰腹胀痛、浮肿等一系列的心身症状。多数是由体内性激素平衡失调及心理负担过重等因素引起。调查发现,有40%左右的女中学生感到月经期间根本无法静心学习,90%女生认为,月经对学习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上海对女大学生调查后,亦发现围经期心身综合征的发生率高达82.95%。有13.70%的调查对象,一年中有1/3的时间处于低生活质量状态,在抑郁、烦躁、胀痛、不适中度过。这是因为,少女们除了内分泌功能尚未完善外,还对“月经来潮”这突然来临的生理现象感到莫名其妙,不知该怎么办,有种恐惧和无助感,加上月经期间身体不同程度的不适,亦加重了心理负担;心理负担又加重经期身体的不适。一次围经期的痛苦体验,影响下一次月经周期,两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使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导致烦恼、羞怯、恐惧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甚至消极厌世等负性信念或心理障碍,学习成绩也随之下降。老师和家长往往难以理解这一点,常批评她们“懒”、“不认真”、“退步”,或叹息“到了这个年龄,女孩子总是读不上去”,这无形中更加重了她们的心理负担。  预防围经期心身综合征,首先,父母和师长应理解和善待少女的这些生理心理变化及由此造成的成绩下降,与她们谈心,给予心理疏导,减轻心理负担;同时,要向她们介绍一些青春期的生理卫生知识,帮助她们消除恐惧和无助,打断负性情绪反应循环链;再则,要她们适度地进行体育锻炼。有研究表明,同处于围经期的两组女性,一组进行适度锻炼,另一组不参加锻炼,前组围经期心身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组,这提示适度锻炼,可降低围经期心身综合征的发生。专家分析,这是传统观念过分强调行经期活动量减少到最低限度,“过分强调”导致“过分关注”的负效应,易产生敏感、紧张、抑郁、烦躁及不适感。对症状比较严重者,应带她们去看医生,此病治疗效果良好。一般都会通过调整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平衡,服用抗焦虑药物改善情绪,再加以心理疏导和心理调整来治愈。
THE END

TAG:父母  心理  女儿  心身  孩子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