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枢密院十号:今天山东舰出现在这里,让台湾最担心的一幕出现了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4-09 08:19:56
The Beginning

来源:枢密院十号

解放军东部战区8日上午宣布,从8日至10日按计划在台湾海峡和台岛北部、南部、台岛以东海空域组织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从当天稍晚发布的演习视频可见,解放军出动了歼-16战斗机、轰-6K轰炸机、运-8反潜巡逻机、054A型护卫舰、火箭军战术导弹和陆军远程火箭炮等。但最让老司机关注的是,不久前通过巴士海峡抵达台湾东部海域的山东舰航母编队也参演了。


山东舰

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8日表示,这是对“台独”分裂势力与外部势力勾连挑衅的严重警告,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必要行动。8日的演习内容是重点检验联合作战体系支撑下夺取制海权、制空权、制信息权能力,任务部队同步组织环台岛战巡进逼,塑造全向围岛慑压态势。战区陆军远箱火,海军驱护舰、导弹快艇,空军歼击、轰炸、干扰、加油等机型,火箭军常导火力单元等任务兵力,快速向预定区域机动集结,展开作战部署。


空中加油

老司机注意到,解放军的“围台”演习已经日益常态化和实战化。2022年8月解放军进行了“围岛”演习,解放军利用多种远程武器进行火力投射演习,包括发射弹道导弹直接飞越台湾上空;2022年12月25日,解放军东部战区位台岛周边海空域组织诸军兵种联合战备警巡和联合火力打击演练;今年1月8日-9日,解放军57架次军机从三个方向靠近台岛,巡航台周边空域,被岛内媒体形容为“三面围台”。

与此同时,“围台”演习对“台独”分裂势力与外部势力的针对性也越来越强,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山东舰航母编队的参与。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赵小卓8日在谈及此次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所展现的特点时,特意强调山东舰参演并扮演了重要角色。他表示,“山东舰航母编队现在已经前出到台湾岛的东部,当前参演兵力从台岛的西部,北部、东部及南部对台湾岛形成不断进逼的合围态势。”

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6日发布消息称,5日下午6时左右,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冲绳县波照间岛以南约300公里的海域发现解放军海军航母山东舰、导弹护卫舰柳州舰及综合补给舰查干湖舰。防卫省称,这是日本自卫队首次发现山东舰进入太平洋。从日本防卫省配发的图片中可以看出,在山东舰的甲板上停放了各类战机,包括大批歼-15舰载战斗机以及直-18和直-9直升机。


视频截图

当时台湾“国防部”表示,山东舰从台湾本岛最南端的鹅銮鼻外约200海里经过,初步分析是“远洋训练”。岛内媒体之前也普遍认为解放军近期内不会举行大规模演习。显然,无论是山东舰航母编队前往台湾东部海域,还是东部战区在联合作战体制下的快速出动,都极大出乎台湾方面的预料。

老司机认为,部署到台湾东部外海的解放军航母编队对于“围台”非常重要的战术和战略意义。首先,航母编队及其舰载机的海空控制半径远达数百公里,它能切断外部势力干预台海事务的通道;其次,航母舰载机以及护航舰艇编队携带的远程导弹,可以对台湾东部的军事基地实施有效打击。长期以来,台湾一直将中央山脉以东视为能够免受解放军打击的“安全区”,并在这里设置了大量疏散基地和洞库掩体,试图在遭到解放军打击时将主力战机分散部署于此。但如今当解放军航母编队出现在台湾东部海域时,意味着台军多年以来构建的“安全区”已经失去意义。


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现场画面

2022年5月6日至8日,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海、空、常导等兵力,在台湾以东和西南海空域进行实兵演练,进一步检验提升多军兵种联合作战能力。当时解放军航母辽宁舰编队正在冲绳县石垣岛以南约170公里的海域,全天实施舰载战斗机与直升机起降演练。台湾“国防安全研究院”学者苏紫云认为,解放军陆基航空部队已日趋成熟,可能在东部战区的联合演习中,与出现在台湾东部外海500公里的辽宁舰航母编队进行合练。

相比去年5月辽宁舰编队参与东部战区演习的“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次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期间,解放军公开宣布山东舰航母编队抵达台湾东部海域并参与联演,这不但是对“台独”势力的极大震慑,也充分证明解放军航母战斗力的形成之快——山东舰首次远航训练就能参加如此高要求和高强度的联合演习,就是最好的证明。

延伸阅读:

媒体:马英九和蔡英文的航班航线在大洋上空分道扬镳 极具象征意

1987年5月10日,母亲节,一群台湾老兵身穿白袍、上书“想家”红字如血,在“台北中山纪念馆”附近举行集会,表达返回大陆探亲的诉求。这群老兵来自刚刚成立不久的“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为首的老兵叫姜思章,他在印刷的传单中写下饱含血泪的标题《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



台湾老兵身穿白袍集会

“骨肉隔绝四十年,鲜花一朵报慈恩。”

一个多月后的6月28日,5万台湾老兵汇聚在台北市金化中学。学校礼堂内正在举办“想回家,怎么办?”晚会,老兵合唱团在舞台中央领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下老兵仰天长歌,哭成一片。数日后,时任台湾民意代表赵少康、李胜峰、洪昭男在立法机构率先发难,要求台湾当局放宽两岸探亲政策。

“想家”运动注定载入史册,因为:回家,是永恒的力量。

同年7月15日,蒋经国宣布台湾解严。

也是在这个月的一天午后,刚刚送走外宾的蒋经国询问身边年轻的外务秘书:“近日有没有什么问题?”秘书如实汇报:“最近有不少老兵想要返乡,他们穿着白袍,上面写着想家二字,在台北各处行走,路人无不动容。”蒋经国沉吟片刻,指示道:“你去找一下张副秘书长。”

张祖诒是蒋的文胆,在他的办公室里,年轻的秘书第一次看到了《台湾地区民众赴大陆探亲办法》的初稿。也由此,蒋经国在台湾施行有年的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三不政策”开始了不可逆转的瓦解进程。

次年,这位年轻的秘书调任台湾行政部门,兼任“大陆工作会报小组”执行秘书。后来这个小组逐渐演变成“陆委会”,而这位执行秘书名叫马英九,领衔时他正好37岁。在他的参与协调下,一批批台湾老兵启程回家。彼时彼刻的他不会想到,自己的回家之路竟然要等到足足36年之后方能成行,小马已然成了老马。

2023年3月27日下午两点四十分,航班号为CA196的国航A330客机由台北桃园机场起飞,1小时28分钟后降落在上海浦东机场。马英九步出舱门向人们挥手致意,此时的他已年近73岁。籍贯湖南省湘潭县却生在香港长在台湾的马英九,是第一次踏上大陆的土地。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马英九参访大陆

两条航线的分岔与大洋彼岸的较量

虽迟但到,马英九的归乡路走得并不轻松。2019年5月17日,蔡英文一纸函件,将马英九的“登陆管制期限”顺延两年。突破重重枷锁,马英九终于踏上归途,临行前他为此行赋予三重涵义:为祭祖、为交流、为和平。

时间节点是紧迫的。暌违三年,两岸空中直航正常化重现曙光。包括深圳在内的10个定期航班航点,自3月10日起正式恢复。紧锣密鼓的准备后,3月26日,深圳航空、台湾中华航空复飞深圳至台北航线;3月27日,中华航空复飞广州至台北航线。马英九此行,进一步强化了两岸全面复航的必要性。

时间节点也是敏感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在2024年1月13日举行,此刻岛内已经进入选战节奏,蓝绿阵营攻伐不断。“是统是独、亲陆亲美、是战是和”的二元叙事在选举政治的催化下进一步撕裂岛内舆论场。岛内媒体尤其是绿营媒体正拿着放大镜全面检视马英九此次大陆之行,找茬挑错、抹红抹黑,剑指马英九、意在2024。

时间节点更是微妙的。马英九3月27日率团启程前往大陆,蔡英文3月29日带队出发“过境”窜美,两人前后脚出发却在同一天返回台北,两架航班航线在大洋上空的分道扬镳极具象征意义。“民族大义”与“挟洋自重”的背道而驰,让国际舆论看得真切:这分明是中美两个大国围绕台湾问题进行的一场暗暗较量。

“润物有声”的分寸与“求同存异”的巩固

马英九尚未启程时,台媒便已展开臆测:谁去机场接机、谁去参加会见、彼此如何称呼、双方如何发言。率先揭晓的悬念从一句“马先生”的亲切呼唤开始。岛内绿媒率先发难,仿佛唤一句“先生”就是对马英九乃至整个台湾的“矮化”。实则不然,“互称先生”是两岸领导人2015年在新加坡历史性会晤期间双方商定的默契。马英九如今以“布衣身份”登陆造访,大陆各方面沿袭“先生之称”,不仅是对当年历史性时刻的致敬,更是对双方合作共识的初心再验。绿媒一直羞于提及的是,当年“习马会”后民进党画风突变,一度羞答答地提出所谓“对习蔡会持开放态度”。绿媒如今酸上马先生几句,倒是先将自己矮化了。

熟悉两岸交往事务的朋友心中有数,马英九此访无论是其承载的岛内期待还是其个人的主观意愿,都希望能在所谓“台湾的主体性”上有所表达。纵观马先生此行全程,大陆方面对其“各自表述”方面的言论都采取了“虽不认同但予以尊重”的态度。因为这一切的前提建立在双方对两岸同属一中的基本共识与大方表态之上。

3月30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在武汉会见马英九一行。在致辞的最开头,宋涛“首先转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马英九先生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欢迎马英九先生回乡,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寻根、参访、交流。”



宋涛在武汉会见马英九

值得注意的是,此刻的习近平是以中国共产党最高领袖的身份对马英九致以问候与祝愿。笔者认为这起码释放了两重信号:其一,我们充分肯定马先生为两岸关系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其二,我们依然认可马先生之于中国国民党内乃至台湾岛内的影响力。

充满提示性意义的是致辞的最后一段话:“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一家人,家里的事都好商量、要多商量。我们愿广泛听取台湾同胞的意见。”笔者认为,这段话是大陆方面对“九二共识”求大同存小异的政治智慧更富亲和力的表达方式,更是对海峡对岸认同一中原则有识之士极具感召力的呼唤。笔者尤其认为,正因为双方“润物有声”的分寸感拿捏得恰到好处,共同为“九二共识”实现了去污名化,而这是民进党方面乃至国民党内部分“浅色派系”所万万不愿看到的。

马先生的动容时刻与化学反应

回顾马英九此番大陆之行,不乏“红了眼眶、泪珠打转”的动容时刻。笔者作为媒体人每每为之共情感念,亦尝试板起脸来冷静审视“动容时刻”背后的逻辑。余以为,身为大陆人,我们更要捕捉到这些“动容时刻”所引发的化学反应及其后效。



马英九题写“和平奋斗 振兴中华”

马英九的首个公开行程是3月28日上午在南京拜谒中山陵。仰望中山先生坐像时,马英九表情肃穆、眼眶湿润。在祭堂耳房,他题写“和平奋斗 振兴中华”以志纪念。颇为讽刺的是,马英九在大陆追寻到了他在台湾岛内无法企及的中山先生伟岸形象与历史定位。民进党执政以来推动的“去中国化”已至历史虚无主义,春秋笔法下孙中山先生的“国籍”甚至都变得模糊起来。

与中国国民党在捍卫孙中山先生历史定义时暴露出的无力与无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共产党理直气壮、振聋发聩的纪念。

2016年11月11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时表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

习近平强调,孙中山先生始终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反对一切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言论和行为。

重固抗日战争历史记忆是马英九此行的另一个主旨。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走出,马英九一脸凝重地向随访记者说了这么一番话:“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书籍、照片,我看了一些,但从来没有一次像今天受到这么大的冲击。因为这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野兽般行为,中国人是最大受害者。”马英九受访时表示:身为中国人,不管在海峡哪一边都应自立自强,面对外来欺凌要勇敢抵抗。我们这次带学生来的目的,就是希望他们可以了解也许在台湾了解不够的事情,作为自己往后发展的重要参考。



马英九一行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深切悼念遇难

“在台湾了解不够的事情”说的正是日本侵华历史。在“岩里政男”们的荼毒与民进党媚日分子的歪曲下,台湾教科书上“日据时期”被篡改为“日治时期”,一字之差是对历史的颠覆,是对血泪的掩埋,是对抗争的抹杀,是对主权的出让,是对祖先的背叛。

足以引发两岸同胞警醒的另一个新闻侧写是:在大陆一度取得票房冠军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在台湾岛内遭到冷遇;在台湾一度引发万人空巷的《赛德克·巴莱》最初在大陆缺乏足够的传播力与能见度。当中华民族的抗日斗争历史正在被岛内一些人外科手术般切割时,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加强对这段历史的学习与记录,用14亿人对历史的接续传承持之以恒地提醒2300万人。

遇见中国式现代化的伢子们

慎终追远是中国人的传统,清明节祭拜祖先是两岸同胞共同的习俗。祭祖寻根,无疑是马英九此行的重中之重。在湖南湘潭县茶恩寺镇双阳村,马英九与他的四位姊妹马以南、马乃西、马冰如、马莉君如愿见到了祖墓。马英九全程用湖南方言宣读祭祖文,数次哽咽。他说:“亲爱的公公(指马英九祖父),这是我一生第一次来大陆祭祖与探亲,内心非常感动。您的遗训,使我们子女都懂得自爱自强,为善助人,尽忠职守。这是我们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最令笔者动容的是马英九对祖父家训的谨记传承,一句“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百般通透却也万分质朴。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对良善初心的坚守、对先人教诲的谨记、对叶落归根的渴求,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绵不绝的亘古之法。

在祖墓前掏出手帕抹泪擤鼻的马英九,此刻俨然褪去所有俗世赋予他的光环,只以一颗赤子之心赤裸虔诚地接受氏族祖辈跨越时空的凝视,报之以无愧于先人教诲的隔空面陈。

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未改鬓毛衰。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游子还乡故事,却因历史无情的作弄与千千万万归乡台胞相似或不相似的境遇而充满张力。我永远会为这样的离散故事黯然落泪,也永远会为这些如愿团聚的瞬间击节叫好。

回家,是永恒的力量。



马英九回乡

一个颇为有趣的视角是,马英九一行人此番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无处不相逢。从城市到乡村,马英九看见的是内地的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从机场到高铁站,马英九看见的是中国速度;从“千里江陵一日还”到“高峡出平湖”,马英九目睹了中国式基建。不容忽视的另一个细节是,在十二天行程里,他与多位大陆官员打交道。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到村支书,从中央部委到乡镇基层。这是一个宝贵却也宏大的田野考察,他或能从中窥见一个14亿人口超大型国家的治理逻辑。这恐怕超出了他的直觉范畴,毕竟光是常住人口超2000万的城市在大陆就有四个,此行他先后见到的袁家军和陈吉宁正是这类超大型现代化都市的主政者。

另一个视角则将焦点对准了陪同马英九一并登陆的这批台湾年轻新世代。看罢他们在中山陵阶梯上的合影,我向随团采访的深圳卫视直新闻特派记者发出感慨:“这些孩子的颜值可丝毫不亚于他们的马爷爷啊!”



深圳卫视直新闻特派记者巫志刚、陈佩瑶随团报道。

来自宝岛的才俊们此行先后到访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复旦大学,与当地师生代表座谈。我毫不怀疑的是,两岸的同龄人之间会有更多的共同话题:他们可能用着同品牌的智能手机,玩着相似的游戏,追过同一个明星并共尝塌房之苦。更趋同的是,他们对即将步入社会有着一样的焦虑感。我对年轻世代求同存异的胸襟持乐观态度,他们往往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却有着对周遭世界敏锐的感知。一个重要前提是,两岸的孩子们互相走进对方的城市、走进彼此的生活亲身体会,而不是在屏幕前、键盘上凭着刻板印象相互挞伐。

海峡两岸的距离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深圳直飞高雄、上海直飞台北的时间,只够空乘小姐姐给你上一份小吃。笔者始终坚信,中华儿女理应并肩携手、背靠祖国、面向未来,与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好好谈一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马英九

马英九先生是一个感性的人,儒雅的气质与和缓的语速容易给外界造成“此人柔软”的第一印象。笔者却认为马先生的性格中颇有几分静水流深的坚毅,他的底色终究是理性的。在台湾政坛浮沉四十载,马先生并不总与胜利为伍,既有高光时刻也不乏至暗时刻。起起伏伏这些年,一直不变的是他对长跑的持之以恒与自我形象的严格管理。

善于长跑的人往往精于长策,不为短期利益所惑,不为一时挫折而馁。

当本文推送时,搭载马英九一行的国航CA195班机已经踏上另一种意义上的归途。俯瞰这湾湛蓝的海峡,马先生的心绪恐怕久久未能平静。纵使倦意如酒醉的后劲般泛起,闭目养神的他也许会再次忆起36年前在台北街头失魂落魄哭喊母亲的台湾老兵们,书写“想家”二字的白袍,血红雪白。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作者丨吴蔚,直新闻高级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编辑丨杨颖,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THE END

TAG:演习  台湾  海军  台岛  山东舰  解放军  巴士海峡  枢密院十号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